1. 12歲前月經初潮或絕經晚于50歲。女性月經初潮早(12歲前來月經),絕經較晚(50歲以后絕經),期長(大于35年),雌激素在人體內存在時間較長,是公認的發病危險因素。
2.反復做人工流產手術。18歲以前做過人工流產的婦女,比沒有做過人工流產者乳腺癌風險高110%。人工流產后,妊娠被突然中斷,會造成雌激素水平在短期內變化快、波動大,容易誘發乳腺疾病。
3.晚婚、晚育或未婚、未育、未哺乳。資料表明,從未生育的婦女患乳腺癌的危險性比已生育的婦女高30%;35歲以上的妊娠初產者,患乳腺癌的危險性是30歲以下妊娠初產者的3~4倍;未哺乳婦女患乳腺癌的危險性,比哺乳婦女大1.5倍以上。
4.體重超標。體重超標或肥胖,會導致乳腺癌風險增加30%~60%。
5.腰圍增大。《英國醫學雜志》刊登一項研究發現,腰圍變得越粗,乳腺癌風險就越大。
6.運動太少。運動是增強抗炎和免疫力的自然方法,還可幫助身體分解雌激素。適度進行體育鍛煉,可減少52%的乳腺癌患病幾率。
7.經常飲酒。多項研究發現,過量飲酒與乳腺癌風險之間存在重要關聯。
8.飲食不當。國外調查發現,長期高脂肪、高蛋白質膳食的女性,乳腺癌的危險性升高。
9.常用激素類藥品或化妝品。女性絕經期后,在沒有醫生指導下,長期大劑量使用雌激素也是一種高風險。女性應慎用含激素藥物和美容產品,減少高能量的補品及食品。
10.有家族病史。美國癌癥協會研究資料顯示,只要有一個一級親屬(母親、姐妹或女兒)患有乳腺癌,那么你罹患乳腺癌的可能性就會翻倍,應該盡早接受更嚴格的乳腺癌篩查。
11.身處毒素環境。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暴露于被稱為“內分泌干擾物”的某些毒素環境中,會增加乳腺癌發病幾率。常見的內分泌干擾物包括:雙酚A和化妝品中使用的防腐劑鄰苯二甲酸。此外,接受長期多次的放射線、電腦和手機等大量電磁輻射,也容易導致乳腺癌。
12.精神壓力大。精神抑郁或過度緊張,也會引發乳腺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