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松曾是一名新華社記者。每年兩會期間,都是其最忙碌的時候。
如今,作為一名前新華社記者,回憶起自己當年跑兩會的情景,感慨頗多。“一說到兩會,和別人聊的都是追訪過多少明星,發現多少美女,收集到多少奇葩提案。”
無論開幕式,還是小組討論會,總有記者守候在大廳里、會場上、電梯旁,對明星“圍追堵截”。姚明、成龍、馮小剛、趙本山、宋祖英、莫言……凡是明星所到之處,無不被一群媒體所包圍。甚至委員房間的水果、簽字筆、水杯,人民大會堂掛衣物的標牌,也均不被放過。一個個粉墨登場,好不熱鬧!
“花絮,每個人都在關注花絮,兩會幾乎聚齊了所有重要的官員,可以說是一年一度的新聞發布嘉年華,它本應成為一場民生party,可現在有多少有價值的新聞發布呢?這無疑有舍本逐末之嫌。”辭職后,徐松一直在尋找“本”,然而卻結果寥寥。
批評不自由,則贊美無意義
“銀行是弱勢群體!”——建行行長張建國
“我家幾個人,光搖號就等了3年了,搖不上。”——交通部長楊傳堂
“建議孩子不滿十歲的夫妻不能協議離婚。”——民革中央
“各種手段都沒有把房地產壓下去,說明沒有泡沫。”——政協委員陳紅天
除去明星和美女,吊詭的是,一眾奇葩代表的奇葩語錄也前來湊熱鬧。絲毫經不起推敲、明顯信口開河的提案成為絕好的新聞標題,越荒唐越容易成為輿論熱點。線上線下的人們紛紛舉起的“討伐”大旗,讓它們傳播得更快。雷語作者盡管頗像丑角,但好賴也能把自己搞成公眾人物。仿佛一場娛樂大集,各路英雄豪杰,各顯神通,招搖過市。
并無多大新聞價值的“花邊”被放在了顯眼的位置,占去大半版面不說,還擠掉了反腐倡廉、醫療養老、就業創業、樓市價格、教育公平等熱點的話語空間。民眾對中國政治生活的想象,時不時被眾星捧月般的“明星代表團”(明星似月,媒體捧之)打斷。
何以至此?
這固然與人之“窺私”本能相關。然而最重要的,卻是委員們參政能力的有限。用演員宋丹丹的話說,“我不敢說,我怕說錯話,又挨記者批”。確實,許多代表、委員對于自己的參政、議政職責缺乏應有的認識,而且沒有經過專門的訓練,沒有基本的參政議政能力,怕說錯話得罪領導、得罪同行、被媒體放大,所以最安全的方式就是“鼓掌通過”“走走過場”。
委員們皆是深諳官場之道的人,他們的民代資格未必是自己爭取來的,其中少不了關系、利益和人情的交換。若想保住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稱號,就得踏踏實實“走過場”。不公開表達批評意見,不說制度、體制的壞話,是最常用的方式,也是最被鼓勵的方式。
批評無自由,則贊美無意義。委員們怕犯錯誤,媒體也自然無“料”可挖,只能報道一些八卦,一些雞毛蒜皮。
一次“嚴肅”的兩會
今年兩會,發生了些許變化。
就在開會期間,又一個副部級高官在反腐浪潮中倒下。65歲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栗智被調查,成了今年第七名省部級“老虎”,也是2012年底以來新疆被揪出的“第一虎”。
各省皆惶恐,下一次,反腐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會落到哪個省的頭上?恐怕不少官員心里都沒底兒。但官場種種拘謹氣氛卻直接折射到今年的“兩會”上。
一個主題名為“有史以來最嚴肅的一次兩會”的帖子悄悄在各大網絡社群流行起來,其中是一組組對比強烈的照片,包括明星委員趙本山、張國立、成龍等,去年都笑瞇瞇,今年個個板著臉;去年成龍參會時“貼臉”宋祖英,今年兩人坐得老遠;還有去年已經很低調的李小琳,這次更是低調得記者都快找不到人了。
這段描述雖然民間,卻頗為傳神。若說以往的兩會像個大市集,今年的兩會卻是嚴肅了不少。從談笑風生到正襟危坐,從“雷人雷語”到說話慎重,加上“老虎”的被擒,在嚴肅的背后,是最高領導層與官僚集體之間一種隱隱的緊張關系。今年,當代表與委員的特權少了許多,受到的監督多了。當然,這個監督主要來源于黨內上層,社會大眾對“兩會”的監督依然是十分有限,或者說監督基本上也沒大眾什么事兒。
兩會是個多棱鏡,是民眾與政治的一次親密接觸。今年,“兩會”氛圍較之往年,嚴肅許多,其實是應該的,然而,這個嚴肅,卻是在限制與壓力下的“嚴肅”,卻非敢說、會說、積極履職的代表委員和尊重政治規律和新聞規律的記者共同締造的“嚴肅”,這不得不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