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
(國網山東微山縣供電公司 山東 微山 277600)
電力體制改革對供電企業運營的影響
○劉青
(國網山東微山縣供電公司 山東 微山 277600)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電力體制的改革也在不斷深入進行。對傳統電力體制的改革,勢必會對整個電力市場產生很大的影響。在改革的進程中,許多電力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順應這一趨勢,不斷調整自身的經營和發展策略。電力體制改革對電力企業最明顯的一個影響就是企業的運營發生了變化。本文針對這一問題展開研究,以期通過這一問題的研究明確一些問題,促進供電企業的自我完善,應對電力體制改革帶來的不利影響。
電力體制 改革 供電企業 運營
電力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行業,對整個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傳統上電力企業的管理帶有很強的行政色彩,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傳統的電力體制的弊端日益明顯,極大地制約了電力企業的健康發展。由此,國家積極推行電力體制改革,以期促進我國電力事業的健康發展。
我國的電改完全可以拋開“是否分開輸配電網”的爭論,更多的從輸配電價格體制設計、市場準入、引入市場主體、制定競爭有效的市場交易規則以及加強監管等方面借鑒他國的經驗教訓。在改革過程中,中國不可能照搬其他國家的經驗模式,從改革成功的國家或地區可以看出,無論輸配分開與否,在發電端引入競爭、制定合理的輸配電價、建立零售競爭市場才是電力改革的長久之道。
我國的電力體制改革的進行是在國家的統一規劃之下,有步驟、分階段地進行。根據國家的統一部署和規劃,我國電力改革的核心是電價,就是在電價的確定上更多的發揮市場的作用,以此來實現電力資源的優化配置。
我國的電力體制改革始于上世紀80、90年代,那時的改革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政企分開、政監分開、廠網分離、主輔分離,確定這幾個原則后逐步深化,其主要目的是電力運營弱化政府的作用,強化市場的作用,通過改革的進行,促使電力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自己的經營和管理水平,促進電力資源的優化配置。
2002年4月12日,國務院下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下簡稱“5號文”),從此電力改革正式拉開帷幕。該方案重點有以下幾個方面:電價競價上網,發電廠和市場分開;對發電企業進行改組和重建,促進現代企業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對國家電力公司進行拆分和重組。
同時國家電力監督委員會成立,專門對電力事業進行監管。
2015年區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重點解決以下問題:明確了電力體制改革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指出了電力體制改革亟需解決主要問題,諸如市場交易機制缺失、價格關系沒有理順等問題;提出了電力體制改革的總體思路和應該堅持的原則等。這些都為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提供了依據。
首先是促進電力企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業務的多元化和組合化。電力增長和投資結構必將進一步優化;電源結構進一步優化,各種電力來源進一步多元化;電源布局調整將進一步優化;電網結構進一步協調。
促進電力企業加快市場戰略的實施,促進電力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從以上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電力體制改革的重點就是突出市場在電力資源以及電價方面的作用,弱化政府的作用。通過電力體制改革,可以促使電力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實施自己的市場策略,使電力企業成為市場的主體,可以提高它們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最終實現電力資源優化配置的目的。
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電力企業成為市場經濟的一個獨立主體,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這對電力企業的管理水平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通過電力體制改革,促使電力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改變以往衙門的管理模式,引進最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理念;其次,從根本上促進企業自身各方面管理水平的提升,諸如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水平、財務管理水平等。
對電力企業盈利模式的影響,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國家電力體制改革要達成以下幾個主要目標:一是要建立國家級、大區級、省級、地區級四級分層開放型完全競爭性電力市場(交易中心);二是自然壟斷電網要無歧視地對電力零售商、用戶和發電商開放址;三是建立由發電商上網自由競賣、購電商或用戶自由競買決定電量和價格的雙邊競爭機制;四是建立具有電力特性的即期和遠期電力市場;是建立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有機結合互相促進的電力市場。通過這些體制改革,我們可以看出,電力企業盈利的重點有所轉移,盈利的來源越來越多元化。所以電力企業要根據這些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發展策略,實現最大程度的經濟效益。
電網與供電公司的地位發生變化。通過電力體制改革,電網在電力工業的核心地位將會發生變化,供電企業的主體地位越來越突出。電網的經營模式將會發生一系列變化,有成為專提供專業服務的傾向。發電企業的經營模式發生重大變化,成為市場經營的獨立主體,與電網的分離趨勢進一步加強。
未來電價的走向更加靈活多變。電價是實施電力體制改革的一個重點,主要目的是實現電價的市場化,在電價的確定方面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市場調節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多變性,導致店家的靈活多變性。這就要求電力企業充分意識到市場的重要性,不斷調整自身的發展模式來適應這一趨勢。
盈利模式,是管理學的重要研究對象之一。盈利模式是指按照利益相關者劃分的企業的收入結構、成本結構以及相應的目標利潤。盈利模式是對企業經營要素進行價值識別和管理,在經營要素中找到盈利機會,即探求企業利潤來源、生產過程以及產出方式的系統方法。還有觀點認為,它是企業通過自身以及相關利益者資源的整合并形成的一種實現價值創造、價值獲取、利益分配的組織機制及商業架構。
從目前電改的方向來說,電網在電力工業中的核心地位將有所下降,其現有的經營模式將受到較大沖擊,電網會逐步從電力交易中退出,變為專業的輸配電公司,未來更多的可能是轉型為公共服務類公司。
隨著電改的逐步推進,市場化定價、煤電聯動、輸配分離、配售分開等基本原則將被貫徹落實,發電公司、配電公司和大用戶將真正介入輸電網絡,使電網作為電力商品的載體進入商業化運營,不同所有制企業在電力行業的影響力、競爭力必然逐漸得到體現,電力行業在公開、公正、公平的競爭秩序下,整體運行效率必然大幅提升。
新電改使得發電企業能直接進入到售電端,形成多買家、多賣家電力市場,那些資源配置優化、生產效率高的發電企業將可能提高利用小時數,獲得更多的上網電量,但也面臨較為激烈的電價競爭壓力。
發電公司的地位將會有所上升。發電企業的經營模式將發生較大轉變,由目前的成本控制型企業轉變為市場型企業。發電企業現在的關注重點是單單滿足既定生產目標,未來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開拓售電市場、擴大市場占有率等方面,由單純的發電公司向“發電+售電”一體化轉型。
未來電力行業的發展態勢將呈現集中與分散結合、大中小結合的局面。傳統能源發電將依據規劃的九個大型煤電基地、十二條西電東送輸電通道,繼續沿著大型化、基地化發展,更好地實現節能減排和提高經濟性;小型化、分散化的分布式能源,憑借更高的能源轉換效率,在電源點的數量上將占據絕對的優勢,對電力系統的影響逐漸增大,更推動了智能電網的發展,實現了電力系統與廣大用戶的互聯互動,使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成為可能,也為電動汽車、儲能、微能源網等新型商業模式和新型運營商的出現提供了基礎平臺。
另外,清潔能源電力受制于電網調峰限制的問題也將得到改善。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盡量減少化石燃料的消耗,降低碳排放、減少環境污染已經成為全球能源發展的共識。但風電、光伏的不確定性,令其峰谷時段不可能與電網的峰谷時段完全吻合,智能電網的建設成熟,必定使電網的調峰手段和能力得以提升,促進清潔能源的長足發展。
新電改方案已基本落定,方案核心內容是確立電網企業新的盈利模式,不再以上網及銷售電價差作為收入來源,而是按照政府核定的輸配電價收取過網費。同時,放開配電側和售電側的增量部分,允許民間資本進入。經過改革后,電網將實現公用事業化。售電放開后,有三類公司有可能加入這個領域的競爭。第一類是從電網剝離出來的供電局,對人員和資產改制后成為單獨的售電公司。第二類是以五大發電集團為代表的火電企業,直購電試點時,發電公司就已經具備了售電功能。第三類則是做電力工程或設備的公司,甚至另一些離電力行業更遠的第三方資本,包括PE也有可能參與。目前來看,電力體制既是我國行業改革的深水區之一,也是中國推動新一輪城鎮化建設的前提,具備諸多率先啟動新一輪改革的有利條件,要抓住有利時機,及時啟動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實現我國經濟結構的戰略性升級。
總之,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是我國當前電力行業面臨的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電力體制改革是一個長期和系統的過程,會對電力企業的方方面面產生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在電力企業的運營以及盈利模式上。電力企業應該充分把握這一趨勢和挑戰,不斷調整自身的發展策略,重視市場的作用來指導自己盈利模式的確定,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我國的電改完全可以拋開“是否分開輸配電網”的爭論,更多的從輸配電價格體制設計、市場準入、引入市場主體、制定競爭有效的市場交易規則以及加強監管等方面借鑒他國的經驗教訓。在改革過程中,中國不可能照搬其他國家的經驗模式,從改革成功的國家或地區可以看出,無論輸配分開與否,在發電端引入競爭、制定合理的輸配電價、建立零售競爭市場才是電力改革的長久之道。
[1]彭平:創新電網投融資模式[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1(15).
[2]慈向陽、趙德余:中國電力市場的非均衡研究——制度偏好差異的視角[J].工業技術經濟,2010(3).
[3]董軍:輸配電業務模式的國際比較[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09(13).
[4]朱成章:電改核心:深化電價改革[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09(10).
(責任編輯:柯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