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昕
(咸寧市公路管理局 湖北
所謂超限運輸是指軸載、總質量、車輛外廓尺寸超過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或者超過交通標志標明限高、限寬、限長標準的車輛在公路上行駛的行為。和人一樣,公路也是有生命的,貨車超限運輸對公路的危害最大,設計好20年壽命的公路,通常不到4年就要重新翻修。《公路法》及《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都嚴禁車輛超限,但由于個別運輸專業戶受利益驅動,車輛超限屢禁不止。超限運輸被稱為頭號“公路殺手”和“事故元兇”,超限運輸損害公路路面,造成安全隱患,從而引發道路交通事故,因此整治超限運輸刻不容緩。
第一,嚴重破壞公路設施,對公路橋梁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根據美國AASHTO(美國國有公路運輸管理員協會)道路試驗所研究表明,車軸對路面的破壞力隨著重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增加速度大約按照4次方級數遞增,即汽車的軸載質量增加一倍,公路破壞系數將增至原來的16倍。超限車輛大多采取更換高壓輪胎、加厚懸掛鋼板、加高車廂擋板等辦法,使車貨總量及軸載量大大超過了公路橋梁的設計荷載標準,從而導致了大部分橋梁涵洞出現拱圈開裂、橋墩變形等病狀,引起橋梁結構災難性的破壞。
第二,嚴重損壞路面、路基,縮短公路使用壽命。裝載量超過其核定噸位的超限貨車在運輸中沒有通過增加軸數和輪胎數來分散重載對公路的壓力,對公路造成了過重的碾壓損害,直接縮短了公路的使用壽命。
第三,車輛過重,導致慣性增大,在長下坡路段、急彎路段容易發生事故。
第四,超限運輸車輛體積龐大,影響通行速度。超限運輸車輛普遍外廓尺寸較大,而有些公路由于受到地質條件限制,長大縱坡及急彎路段較多,體積較大的車輛為了保障安全必須占道行駛,因此影響了通行速度,容易釀成車禍。
第五,超限運輸降低了公路的使用效率,污染環境。嚴重超限車輛一般車速都很低,有的不足40km/t,由于走不快,且由于超限車的車體大,影響后車通行,常常造成交通阻塞,使公路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特別是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對貨車的設計時速,一般在70公里以上,而嚴重超限車輛一般只能行駛三四十公里,甚至更低,造成高速公路低速行駛的尷尬局面。另外,超限車輛由于荷載大,在起步、爬坡時大冒黑煙,造成路面和環境的污染。
第六,造成國家規費大量流失,加大了公路建設、維護資金的籌措難度。同時,嚴重沖擊運輸行業,影響到運輸行業的公平競爭機制,使得運輸價格持續低迷,干擾了運輸行業的健康發展。
關于超限運輸問題,目前在交通部門和社會上有各種說法:有人認為貨車之所以超限是由于貨運市場價格偏低造成的,因此應該提高運價;也有人認為超限運輸和目前不公平的公路高收費、亂罰款現象直接相關,認為降低公路收費可以解決超限運輸問題;也有人把汽車的非法改裝說成是超限運輸問題的“源頭”;另外一些人則把問題歸結為相關群體即車主、改裝廠和執法人等各方對利益的追逐所致等等。
(1)對超限運輸治理處罰不夠嚴格
對于超長、超寬、超高的超限運輸車輛,由于對其進行現場處置是按照每公里0.5元的標準計算,如某高速公路收取全程118公里的超限運輸補償費共計59元。處置力度不強,導致重復超限運輸,因此給對此類車輛的長效治理工作增加了一定壓力。
(2)駕駛人員超限運輸及安全意識薄弱
許多司機完全無視高速路政部門對于超限、超載運輸的安全提示,認為無論貨物的體積有多大、重量有多重,只要車輛還能在公路上行駛就是安全的。往往在事故發生以后人們才意識到事情的危險性,但也許已釀成無法逆轉的可怕后果。
(3)對超限運輸的宣傳力度大,但效果不夠顯著
現有宣傳資料大多屬于文字類,將超限運輸相關法律法規條文整理成文、裝訂成冊,但大多司機在接到宣傳資料后只是走馬觀花,對于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司機,法律條文僅僅只是簡單的幾行文字,仍然無法使其深刻了解超限運輸會給其及整個交通運輸帶來的危害。
推行低成本高效力的執法檢查。考慮到實施成本及安全問題,目前應繼續實行統一的最大軸重限制的基本政策。各地方可以根據本地區貨物類型、線路的具體情況,尋求成本極小化的各種固定的和流動的執法檢查方式,建立全路網范圍內對超限運輸有效控制的機制。在重車流集中地設立和完善固定檢查點的同時,大力加強流動的執法巡查在城鄉路網中監督作用,充分利用法律賦予公路監督檢查部門追究違規者民事責任、行政處罰等強制權利,采用便攜稱重儀對重型貨車實行必要的路面隨機檢查,降低執法成本,提高執法效力。特別要強調重罰金的配合。對違規超限運輸的,要處以足夠高到使其預期收益為負值的罰金,或予以吊銷執照。可以從目前“卸載”逐步過度到嚴格按照公路的實際損失賠償或者根據違規次數逐步加大處罰力度,提高處罰的可操作性。堅決把正當的公路執法檢查和非法的公路“三亂”區別開來,同時也要通過聯合執法,或把目前交通、公安各自執行的職能統一歸并到交通部門,以克服多頭執法對運輸活動的影響。要在公安、工商以及運管等部門配合下,對貨運業戶和車輛的準入、經營過程及退出各環節的嚴格監管,對超限運輸、非法改裝和“大噸小標”等行為進行類似的監督和重罰。
超限運輸涉及到車輛生產、運輸市場、收費管理和群眾利益等諸多問題,要徹底根治這一頑癥,必須政府各部門聯動,以“堵”為主,綜合治理,標本兼治。
(1)改善宣傳方式
充分利用超限站等場所懸掛治超相關內容的固定標語;針對司機、貨主、車主關注的問題和存在的疑問,印制給司機朋友的公開信,使其進一步了解什么是超限運輸;設立“便民服務處”,在提供熱情服務的同時,宣傳國家法律法規、治超政策和治超形勢;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制作宣傳資料;積極與新聞媒體溝通,廣泛宣傳車輛超限造成的危害和治理的意義以及超限治理政策和目前治超工作形勢。通過生動、深刻的直觀教育,勢必能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交通意識和法治觀念。
(2)健全機構,組建好隊伍,明確超限治理工作職責
建立超限超載運輸檢測站,加強對治超工作的協調、指導和管理;配備專用車輛和便攜式檢測儀器等必備工具,從機構、人員、設備上給予充分的保障;明確工作人員職責,健全公開相關管理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對開票、卷宗文書填寫及超限治理專用車的使用等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帶班人員必須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做好督導工作。
(3)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監督制度
一是執法水平的高低取決于執法人員的素質高低,因此要深入了解治超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思想上重視、明確治超目的,加強對執法隊伍的教育、管理和培訓,定期組織全體路政員開展政策、法規、業務和廉政等方面的學習,系統地對《公路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強制法》、《公路安全保護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全面學習。
二是增強“維護路權、保護路產”意識,堅持治超原則,嚴格按照治超管理規定執行,做到有法可依,落實執法紀律,做到文明執法、嚴格執法、廉政執法、透明執法,努力建立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的執法隊伍。
(4)建立聯動治理和應急處置機制,及時處理突發性事件
一是治理超限不是某一個部門的職責,要建立有效的聯運機制。加強與高速交警、收費站、服務區的協作與配合,按照“加強配合、各司其職”的原則,共同開展車輛超限超載治理工作。執法人員要依照各自職責和相關法律、法規,合理安排部署,防止失管失控;設置固定或臨時檢查站點,選擇、配備必要的稱重設備、卸載機具和卸載場地,采取固定檢查與流動巡查相結合的方式,對超限超載車輛進行檢測和卸載。
二是應結合治超實際情況,針對可能發生的運輸緊張、聚眾鬧事等突發性事件,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做好充分準備,建立靈活的應急機制。必要時安排適當警力,維護公路交通、治安秩序,確保社會穩定。
三是爭取由各級黨委和政府負責牽頭,召集公安、交通、工商、發改委等部門組成聯合治超領導小組,統一政令,聯合行動,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一場治理超限超載的專項斗爭,嚴厲打擊違章超限超載行為,對查處的超限超載車輛堅決卸載,杜絕罰款收費后放行的做法,這是制止超限的有效措施。同時應追究相關單位的連帶責任,拉運工礦企業貨物的車輛超限超載,不但要處罰車主,而且要追究該企業主要負責人的責任;各部門要協調一致,加強省際之間的聯系,避免重復執法、重復處罰;要嚴格規范執法行為,做到行政執法主體合法,認定違章事實確鑿,執法依據和執法程序正確,執法文書齊全,歸檔及時,確保超限運輸的查處質量。
(5)關于超限治理的具體操作問題
超載超限的治理理想目標的實現在現實中是面臨約束的,應盡可能采取適度循序漸進的方式、分步操作、逐步到位。如果急于求成,就極容易導致運價和商品價格的大幅度上漲,特別是可能造成大量運輸業戶虧損而利益受損,這些都直接關系到經濟發展、社會的穩定和治理的成敗。采取漸進方式,不僅便于執法人員操作,同時不會引起運輸物資價格的明顯上漲,也給了運輸商戶通過配載、采用合法裝載和大型車輛來消化成本上漲的時間和余地,能夠減少司機的抵制情緒,易于被群眾接受。公路之所以過早破損,固然和超限運輸密切關聯,但其中也有公路本身建設的質量問題,從這一意義上講,適度漸進的方式也是落實治理過程的公平性原則的需要。只要認識明確、措施得力、步驟得當,必將取得預期的治理效果。
[1]第八屆人大常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M].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