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莎 熊盧勝男
基于云服務的數字內容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文丨李莎1熊盧勝男2
最后再由公式(4.4)求出每個比較序列與參照序列的關聯度,即求每個參照序列對應關聯系數的均值,此時n=4。
經計算,得出的參照數列X0和比較數列Xi(i=1,2,…,6)的灰色關聯度如表4.6所示。
基于云服務的數字內容產業發展靠巨大的中國手機網民數量支撐。雖然,云服務最先開始是依靠互聯網才能夠發揮其作用,但隨著移動網絡的發展,人們的使用習慣已逐漸從電腦轉向手機。中國網民的數量截止2011年年底,已達到5.13億,但增長速度已趨于緩慢,反觀中國手機網民增長迅速,已有3.65億人,與2010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7.5%。因此,從5年前開始,互聯網媒體企業就將重心從“桌面互聯網”逐漸轉向“無線互聯網”時代。近年來,互動游戲、網絡視頻、電子閱讀等數字內容相關產業應用已經逐漸從桌面端完成了向無線平臺的轉變,這種“桌面端+無線端”的新型體驗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順應了網民們使用習慣的改變,也讓云能得到更大規模的應用。因此,移動網民數量的增長成為了該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
網絡普及率和信息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對產業發展有較大的影響。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普及是數字內容產業發展的前提和保證。依照計算結果,網絡普及率和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及軟件的固定資產投入與基于云服務的數字內容產業的關聯度達到0.887384和0.851748,分別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到2013年年底,我國的網絡普及率為44.1%,而日本在2009年時就已達到75.3%,美國和韓國2010年的網絡普及率分別為68%和80%。相比較而言,我國的網絡基礎建設還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許多偏遠地區可能才剛剛接通電視信號,對于他們而言便根本不可能消費基于云服務的數字內容產品。并且2013年時我國的網絡平均速度為3.45Mb/s,大幅低于日本、韓國以及中國香港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11.7Mb/ s、17.2Mb/s和10.9Mb/s的水平,由此可以推算我國網民使用互聯網的成本相對較高,這對于基于云服務的數字內容產業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信息消費市場的規模對基于云服務的數字內容產業發展也有一定影響。信息消費是一種直接或間接消費信息產品和服務的經濟活動。新世紀以來,在全球范圍內,信息消費每增加100億元,就能帶動國民經濟300多億元的增長;美國和日本的人均信息消費支出分別為3400美元和2400美元,而我國不足日本的四分之一,因此我國的信息消費市場還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云服務提供了數字內容產業發展的一種新的模式,但我國云服務市場才剛剛起步,產業發展不太完善,對數字內容產業發展的影響較小。近兩年來,3G、4G逐漸出現,我國的3G、4G用戶也出現迅猛增長,截至2011年6月底,在中國的3G手機用戶中,移動用戶超過4316 萬,電信用戶數達到了2149 萬, 而聯通的3G用戶數也已達3653萬。但隨著3G、4G的進一步普及,對數字內容產業的影響會逐漸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