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建崎 袁世軍
文中提出高職院校采購課程教學方法創新的必要性、原則與思路,描述多種教學方法在采購管理課程教學中的實踐,教學方法創新是培養采購管理應用型人才的保證。
企業已進入供應鏈間競爭時代,現代采購人才是企業在采購與供應鏈管理市場競爭中不可或缺的緊俏人才。對于以培養實用復合型人才為目標的職業院校來說,開設采購管理課程是基于工作系統化課程開發的必然需要。而采購管理是供應鏈管理中綜合性極強的一門課程,涉及企業戰略決策、計劃與預算控制、成本價格管理、績效評估、合同管理、質量保證、物流配送以及各類采購方法、工具的應用等一系列學習內容,具有跨學科、實踐性強、難掌握的特點,因此,高職院校應不斷加強采購管理課程的建設與研究。
高職院校《采購管理》課程教學方法的現狀。目前,高職學生文化基礎差、缺乏學習的興趣,而采購課程在國內才剛起步,軟硬件教學條件還不夠完善,傳統課堂以講授形式為主導,教材多以知識體系為主線,課程實踐環節多流于形式,采取紙上談兵、機房模擬實訓的方式,對于一些缺乏學習熱情的高職學生來講,難以激發其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不佳。
教學方法創新的意義。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知識經濟的到來,社會創新性不斷發展,企業對采購與供應鏈管理人才的需要,更趨于重視技能多元化和創造性思維與創新能力。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教學方法創新的價值在于以素質教育為目的,以就業為目標,以市場導向,以學生為主體,尋求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出適合企業一線要求的技能型復合人才。
原則。高職采購課程教學方法創新我們遵循以下兩個基本原則:一是以學生為主體,站在學生自身發展的角度,重點培養形成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創新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實用性和先進性,避免視覺疲勞,讓大多數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保持關注度,在不知不覺中養成思考和學習的習慣。
思路。轉變教學觀念,從傳統的“傳道一授業一解惑”的教學觀念轉變到以目標教學的思路上來,有四個學習目標:這門課能解決企業什么問題,有什么方法,應掌握什么工具,要形成什么理念,即“問題—方法—工具—理念”的學習目標。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轉變到“以指導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上來,開堂破冰很重要,第一堂課應盡量讓大多數學生產生對課程的濃厚興趣,介紹學習模塊時,明確在課堂上能學到什么理念、方法和工具,什么內容需要學生在課外甚至今后工作中去掌握,突出學生主體作用和產生終身學習的動力。注重教與實踐的統一。比如實踐中采購管理已注重“采”與“購”的分離,但幾乎現在所有課本都沒有涉及這方面的內容,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應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購”這方面所有同學都有親身經歷,主要以技能學習為主,教學方法上可以采取基于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采”注重計劃、組織與協調,應多采用“啟發式一討論式一研究式”的教學方法。
有效的教學方法必須同時滿足教師和學生的需要,契合教學內容,適應教學管理。
行為導向教學法的應用。行為導向教學,既強調專業技能的培養,更注重關鍵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導演、組織者,學生是演員、活動主體者,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提高興趣,培養創新思維,形成關鍵能力。我們在采購管理課程教學實踐中用了包括項目驅動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一系列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學生主導式教學法的應用。學生主導式教學,是教師只提出學習任務,以學生主導全部教學活動的一種方法。這類方法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能增強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激發學生的創新、競爭意識,提高他們的計劃組織能力和溝通交流、協調能力。我們在采購管理課程中采用了課件制作及學生講課、小組合作方案競賽、實驗探究式學習等方法。
趣味性教學方法的應用。趣味性教學能夠活躍課堂氣氛,營造快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你,我們主要采取了游戲教學、搞笑式思維測試、故事引導等方法。比如游戲教學,教師設置游戲情境和模擬環境,學生角色參與,如同身臨其境,并通過游戲、競賽、分析討論等方式,升華感性認識和領悟管理理念。
科技新技術的應用。借助現代化的計算機、網絡、通信、媒體技術,實現教學方法的多樣化、現代化和表達效果的多樣化,不但可以令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擴大學生的感性認識,還可以大大提高和開啟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比如在電子采購教學中,利用物聯網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可以進行供應商現場評估、采購談判、物流配送監控等項目情景模擬,具有極強的實操效果。
頂崗實訓法的應用。頂崗實訓法是直接讓學生到校內外實訓基地跟班或頂班參加采購實務工作的實踐性教學方法。通過校企合作、校內企業的方式,建立校內外實習基地,由具有實踐經驗的教師或聘請企業經營管理者作為兼職教師,指導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下進行技能訓練,掌握實踐操作技能。
要保證創新教學方法的有效實施,必須創新教學目標,結合高職特點與學生實際,立足市場需求,完善教學計劃;加強規劃師資隊伍建設,形成具有“雙師型”結構特色的師資隊伍;建立校企聯動機制,實現資源共享、“產、學、研”有效結合、“共贏”的合作方式;合理規劃實訓基地建設,注重新技術的使用與科研;建立“理論+實踐”的考核方法,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實際動手能力。
教無定法,貴在因異而用,本著以人為本,因才施教的觀念,創新思維,就能在教學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