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慧歆
西安:“一帶一路”戰略框架下的發展路徑
文|梁慧歆
2013年習主席提出了“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得到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廣泛響應。作者立足西安特色,系統分析了“一帶一路”戰略帶給西安的機遇,歸納了西安的六大優勢,并提出了西安搶抓用好“一帶一路”戰略機遇的六大突破路徑。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西安加快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重要機遇。《關天規劃》提出西安要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將為西安加快國際化建設提供更多政策利好和便利條件,帶來更為廣闊的國際交往空間。借助“一帶一路”建設之東風,西安將可能成為區域內的強大“磁石”,吸引大量的跨國資本、企業和人流向西安匯聚,從而加快提升西安的經濟外向度和國際化水平。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西安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愿景與行動》中提出要打造西安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西安必將成為經濟技術合作的受益者,沿線國家之間的貿易暢通,將會為西安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引擎。同時,西安作為國內連接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將吸引大量國內外企業進駐,帶動全市經濟轉型升級,推動西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全面提升。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西安深化體制機制創新的戰略契機。“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具有歷史創新性的系統工程,必將依賴體制機制改革來優化資源配置。這就要求諸如西安這樣的區域中心城市,在區域協調、機制創新、務實合作等方面探索新思路、新方法與新制度,勇于擔負起進一步深化改革、謀求創新發展試驗的重擔,這也將為西安深化自身體制、機制的創新,推進依法治市建設提供歷史契機。
區位地緣之便——歐亞大陸橋的中國心臟。打開中國的版圖,西安處于承東啟西的中西部交叉點上和南來北往的南北分界線上,西安位于中國大地的原點,是中國西進戰略中承東啟西的關鍵支點。西安還是全國六大通訊樞紐之一和全國十大航空樞紐城市之一,是全國“米”字形高速公路交叉穿過的中心城市之一。
歷史人文之厚——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與雅典、羅馬、開羅并稱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也是被聯合國確認的歷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使西安具有很強的民族文化代表性和識別性,是中華五千年歷史的縮影。西安擁有絲路沿線世界級的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具有重要的國際地位和世界影響力。
科技教育之強——歐亞合作的智力高地。西安綜合科技實力居全國第三,擁有各類科研機構3000多個,其中國家級重點試驗室及國家技術研究或行業測試中心122個,擁有全國城市中最強的軍工科技力量,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密度居全國各大城市之首,全市擁有普通高等院校63所,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創新資源匯聚高地。
產業基礎之優——經濟合作的互補基地。西安已經形成了以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旅游業、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等五大主導產業為支撐,以“五區一港兩基地”等一批國家級開發區為引領的良好發展格局,成為我國重要的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石油設備、汽車制造、有色金屬等產業基地,是引領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城市發展的龍頭。
開放口岸之全——開放經濟的廣闊平臺。西安擁有中國最大的陸地港口、2個功能齊備的綜合保稅區和1個出口加工區,“西安港”納入國際港口航運體系,取得國家港口代碼。實現了與上海、天津、青島等重要港口和新疆霍爾果斯等口岸的無縫對接,能夠為歐亞各國企業提供便捷的口岸物流服務,是中國西部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對外交流之廣——互動融合的國際窗口。建國以來,有超過300位國家元首訪問過西安,其中186位元首將西安作為訪華首站。近年來,我們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目前,全市已吸引外國投資企業3100多家,累計投資總額達339.3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中,有89家在西安設立了146個企業和辦事機構。
西安要傳承歷史文化,在國際文化交流合作上取得突破。西安要利用好歷史文化資源優勢,與絲路沿線城市合作舉辦藝術節、電影節等活動,引導和動員民間力量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加強旅游合作,打造“漢風古韻”的絲綢之路歷史文化旅游區。建設以西安為起點的絲綢之路風情體驗旅游走廊,聯手打造國際精品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
西安要增進互聯互通,在綜合立體交通建設上取得突破。充分利用西安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獨特區位優勢,建設通江達海、陸空聯運、無縫銜接的對外開放大通道,加快形成便捷高效的立體化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建設西安國際航空港,開通更多西安到中亞、西亞、歐洲旅游航線及貨運班機,打造絲綢之路空中走廊;進一步完善高速公路網絡體系,推動中國西部——中亞國家高速公路對接。
西安要增進貿易往來,在商貿物流平臺搭建上取得突破。充分依托西安國際港務區和四個海關特殊監管區,推動以多式聯運為主的西安集疏運體系建設,形成輻射中亞乃至歐洲的商貿物流網絡大格局。加快構建公平、統一、高效的監管服務體系,積極探索負面清單利用外資管理模式,在金融、加工、物流、結算等領域與世界接軌,創造國際化、市場化、便捷化的營商環境。
西安要加強產業互動,在關聯產業發展上取得突破。要從沿線國家的資源稟賦、產業特點、發展趨勢出發,尋找產業發展的契合點和共振點。鼓勵電子信息、通信等高技術企業到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投資興業,支持汽車制造、輕工紡織、食品加工等企業到勞動力富集國家擴大生產經營。推動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和電子商務領域合作,推動西安保險、信托、租賃等金融服務機構與中亞各國的合作共融發展。
西安要釋放科研潛能,在創新科技研發上取得突破。西安要發揮科技資源優勢,推進科技創新體制改革,進一步擴大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城市科技交流與合作。構建西安絲綢之路經濟帶科技大市場,通過盤活西安市豐富的科技資源,促進科技與經濟的深度融合,助推產業結構升級,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技資源集聚中心、科技創新交流中心和科技成果國際交易平臺。
西安市經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