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組(華北電力大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3)
經濟論壇
河北省老年人護理服務需求預測與保障對策
課題組
(華北電力大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3)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家庭養老能力的降低,老年人的護理服務需求保障已成為重要的社會問題。根據人口規模、老齡化趨勢及老年人健康狀態轉移概率預測,河北省的老年護理需求將迅速增長,2014~2050年的老年人護理服務需求規模,潛在需求將從163.77億元上漲到2262.85億元,有效需求將從62.14億元上漲到848.98億元。為有效保障老年人的護理服務需求,應大力發展長期護理保險和培育老年護理服務產業,并打造京津冀護理產業集群等。
人口老齡化;護理服務需求;評估;預測;保險政策
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的加劇,高齡人口增多,因慢性病、意外損傷、衰老等原因導致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數量也會不斷增加,加之現在青年人外移、家庭結構小型化等因素的影響,直接導致老年人的長期護理需求快速增長。護理服務需求和護理保障問題已經成為中國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河北省人口老齡化率和老齡化增速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河北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約為1074萬,占人口總數的14.7%,高于全國平均老齡化率,老年人護理問題更為突出。[1-4]
創新老年人護理保險政策、服務政策和產業政策的前提是對老年人護理服務需求的客觀估計,但目前尚無針對河北省老年人護理服務需求的評估和預測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老年人護理相關政策的創新。本文基于宏微觀數據和科學的預測模型,對河北省2014~2050年的老年護理服務需求人口規模和貨幣化規模進行了評估和預測,以期為河北省老年人長期護理服務發展和護理產業政策創新提供決策依據。
本文綜合利用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2010年)、中國老年健康影響因素跟蹤調查數據(2008~2011年)、中國老年家庭與養老服務全面調查數據(河北部分,2015年),基于馬爾科夫多狀態轉移方法(不同年度老年人不同健康狀態轉換的比例矩陣)、人口精算法、人口結構調整等方法,評估、預測河北省老年人長期護理需求。
測算思路參考了國內外部分研究的具體思路和方法,主要路徑和方法與作者團隊之前預測中國整體失能老年人護理服務需求思路一致,具體公式說明不再贅述,總的研究思路包括如下四個步驟。[5-9]第一,基于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運用年齡移算法,通過對生育率、死亡率、性別比等參數的合理設定,得到新生人口數和生存人口數,繼而得到未來我國2015~2050年的全國人口發展變化。在充分考慮人口遷移率的基礎上,采用人口結構調整思路和方法,根據2010年河北省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例,充分考慮遷移率、出生率、死亡率變動,擬合河北省占全國人口的結構比例變動趨勢,結合全國人口預測結果,推算獲得河北省2015~2050年的人口發展變化趨勢。第二,基于CLHLS的2008~2011年縱貫數據,運用馬爾科夫鏈方法建立健康狀態轉移概率矩陣,估算老年健康狀態轉移概率。健康狀態轉移矩陣的估算是不同護理狀態老年人規模預測的關鍵(Karlsson,M,Mayhew,L and Rickayzen,B,2007)。[10]在老年健康狀態轉換概率預測結果方面,研究采用了胡宏偉(2015)的預測方法,主要是在馬爾科夫多狀態轉移計算過程當中,綜合運用了二元Logit、多元Logit模型,計算相應條件分布概率,具體轉化概率結果也與胡宏偉(2015)的研究基本一致。[5]第三,結合河北省人口預測結果和老年健康狀態轉移概率,估算、預測不同失能狀態老年人的數量規模。第四,結合全國養老服務調查數據,估算和預測2015~2050年河北省老年護理服務需求量和貨幣化結果(CPI調整后的實際貨幣規模),并結合支付能力估算有效需求規模。上述步驟中的兩個關鍵分別是不同護理狀態老年人的規模預測和最終不同需求的規模預測。綜合比較已有的關于老年護理失能預測的方法和路徑,本研究的設計是較為合理、可行的。
(一)河北省老年失能人口規模評估與預測
預測結果如表1所示。河北省失能老年人規模龐大、增長迅速。河北省處于失能狀態的老年人口將從2014年的437萬人增加到2050年的1160萬人;同時,廣義失能老人占總體老年人的比重將從2014年的58.84%上升至2050年的68.33%,失能老年人口超過了總體老年人口的三分之二。其中,常規意義上的失能老年人(即中度與重度失能老年人)占比將從2014年的21.24%上升到2050年的30.19%,而重度失能老人占比將從 2014年的 7.12%上升至2050年的11.65%,這也是老年長期護理服務所主要面對的群體。

表1 河北省老年失能人口預測結果 (單位:萬人)
需要強調的是,以往學者失能人口預測,大多是僅考慮重度失能老年人,這實際上是并不充分的。[11-12]事實上,即使輕度失能也會產生護理服務需求,部分輕度失能老人,也是需要做周期性護理、治療或康復訓練的。如果不將輕度失能、中度失能老人計入失能老年人規模,中國失能老人將被低估,特別是護理需求市場將被低估,不利于老齡護理產業政策制定者和企業家把握未來市場規模和發展。所以,綜合來看,本研究的老年人失能狀態估算分別估算了不同失能狀態老年人的規模和趨勢,能夠更為結構化地全面反映我國老年人人口結構和規模,更為科學、合理。
(二)河北省老年護理潛在需求與有效需求人口規模預測
服務需求實際上可以分為潛在需求和有效需求兩類,潛在需求即是有需要,不論其是否具有購買力,而有效需求則是有需要同時也有購買能力,下文將全面估算和預測老年人服務的潛在需求和有效需求。對河北省老年護理服務潛在需求的變化趨勢進行預測,結果見表2。2014~2050年,河北省老年人各項長期護理服務的潛在需求人口規模均將存在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增長較快的有助餐、儀表修飾、特殊關懷等。排在常規失能老年人(中度失能與重度失能)潛在需求規模前三位的長期護理服務是健康咨詢與管理、助餐、用藥服務。另外,開展文化娛樂活動、陪同就醫服務潛在需求人口規模也較大。
進一步預測河北省失能老人護理服務有效需求(有需要且有支付能力)的變動趨勢,結果見表3。2014~2050年,失能老人對各項護理服務的有效需求規模增幅均較大,上升幅度均超過了100%。其中,助餐、健康咨詢與管理、用藥服務、陪同就醫以及臨終關懷等項目的有效需求規模大、增速快,表明這些服務是提供有償護理服務的重點項目。
(三)河北省老年護理服務需求貨幣化規模預測
分別加總潛在需求人數與有效需求人數,分別得到了河北省所有失能老人長期護理服務的潛在需求人數總規模與有效需求人數總規模,再與調研所得的加權護理服務單價相乘,得出總體需求的貨幣化規模。考慮到價格變動,以收入增長速度預測以后具體年份護理服務單價,并扣除CPI因素影響,估算具體護理服務項目在未來特定年份的貼現實際價格。河北省老年長期護理服務狀態需求總費用預測結果見表4。
在潛在需求規模的貨幣化方面,從表中可以發現,在日常生活照料服務方面,助餐服務的費用增長較快,費用最高,在2050年將達到692.66億元,其次是協助更衣服務,在2050年將達到98.73億元;在醫療保健護理服務方面,康復理療和用藥服務的費用增長都較快,費用也較高,在2050年將分別達到395.16億元和207.15億元;在精神慰藉服務方面,主要體現了臨終關懷的費用變化情況,費用增長也較快,在2014~2050年期間,總費用將從45.70億元上漲到646.01億元。老年護理服務潛在需求總規模將從163.77億元(2014年)上漲到2262.85億元(2050年),增速迅猛。
關于河北省所有失能老人長期護理服務有效需求的貨幣化規模,結果顯示,在日常生活照料服務方面,主要是助餐服務的費用增長較快,費用最高,在2050年將達到400.17億元;在醫療保健護理服務方面,康復理療和用藥服務的費用增長都較快,費用也較高,在2050年將分別達到113.09億元和54.20億元;在精神慰藉服務方面,主要體現了臨終關懷的費用變化情況,費用增長也較快,在2014~2050年期間,將從14.48億元上漲到193.67億元。河北省老年護理服務有效需求總規模將從62.14億元(2014年)上漲到848.98億元(2050年)。
進一步將河北省老年人潛在護理需求總人次、有效護理需求總人次、潛在護理需求貨幣規模、有效護理需求貨幣規模預測結果趨勢匯總,結果見圖1。

表2 河北省失能老人護理服務潛在需求人數預測 (單位:萬人)

表3 河北省失能老人護理服務有效需求人數規模預測 (單位:萬人)

表4 河北省老年長期護理服務狀態需求總費用預測 (單位:億元)

圖1 河北省老年長期護理服務需求規模及其貨幣化規模預測
(一)研究結論
1.老年護理需求人數將快速增長。河北省廣義失能老年人口將從2014年的437萬人,上升至2050年的1160萬人,占老年人口總數比例將從58.84%升至68.33%;其中,重度失能老年人數也將從2014年的53萬人上升到2050年的198萬人,相應占比也將從7.12%上升至11.65%,這部分人群也是老年長期護理的主要服務對象。
2.老年護理服務市場需求規模龐大、增速迅猛。河北省老年護理服務潛在總需求將從2014年的163.77億元,上升至2050年的2262.85億元,有效需求總規模將從2014年的62.14億元,上升至2050年的848.98億元,老年護理服務市場應得到更高程度的重視。同時,各護理子市場規模發育、發展迅速,政府、市場應充分重視,相應的公共服務和市場服務供給都應不斷滿足人口變動所衍生的相應需求。
(二)政策建議
1.鼓勵發展商業護理保險,建立老年護理保險體系,為老年護理提供融資支持。金融支持是老年護理服務消費的直接基礎,如果沒有包括護理保險在內的一系列金融支持,河北省老年人護理服務的實際需求和購買需要都將受到抑制。為了應對不斷膨脹的老年長期護理服務需要,應盡早著手構建包括商業護理保險和社會護理保險在內的老年長期護理保險體系。[13-15]一方面,應當大力鼓勵商業護理保險發展,為其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規范商業護理保險公司的經營行為。同時,建立老年人基本護理保險制度體系,以社會護理保險形式滿足老年人最為基本的護理需求,部分服務以公共品和準公共品集成的基本公共服務包形式面向全體老人提供,并確保低收入等弱勢老年群體被充分覆蓋和保障。在社會長期護理保險的構建和發展方面,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且,在制度構建、政策創新方面要積極參與、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例如可以借鑒山東省青島市的社會護理保險制度框架,基于現有醫療保險體系,構建具有一定醫療特色的社會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為河北省老年人護理服務需求釋放和購買能力擴展奠定金融基礎。
2.大力完善老年產業政策,培育老年產業市場。面對嚴峻的老年護理形勢,一方面,應不斷完善老年護理產業發展支持政策,適當加大財政、稅收支持力度,發揮政策支持和引導作用,進而撬動社會資本進入,推動整個產業高速發展。此外,還應進一步加強城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大力完善縣區級居家養老指導中心、鄉鎮(街道)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社區(村)級居家養老服務站(農村幸福院)三級網絡;還應加快社區設施改造力度,提升社區滿足老年人公共服務需求的能力。同時,應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營造平等參與、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大力發展老年護理服務業,提供方便可及、價格合理的各類老年護理服務和產品,滿足老年護理服務的多樣化、多層次需求。[16]此外,還應當鼓勵社會組織參與到老年護理服務中來,并結合自身優勢,在服務承接、非營利護理服務供給、慈善等具體領域發揮作用。
3.打造京津冀養老產業集群與產業承接基地。河北省應利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歷史機遇,充分發揮環京津地區城市群在區位、成本、政策等方面的優勢,承接養老產業轉移,打造區域產業基地。應鼓勵建設一批功能突出、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的老年護理服務基地和產業群,打造區域乃至全國性的老年護理與服務品牌,引導和培育老年護理產業鏈,扶持河北省老年服務產業企業走規模化、集團化、連鎖經營發展模式。
4.重視養老機構建設、改革和發展。一方面,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應根據城鄉規劃布局要求,統籌考慮建設各類養老機構,在資金、場地、人員等方面,進一步降低門檻,簡化手續、規范管理,為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提供便捷服務。鼓勵投資養老服務業,鼓勵個人興辦家庭化、小型化的養老機構,社會力量興辦規模化、連鎖化的養老機構。另一方面,應加大公辦養老機構的改革試點工作,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嘗試公辦養老機構改變性質、轉變治理結構、改變運營方式等,加強服務項目和設施安全標準化建設,不斷提高服務水平。最后,應加強公辦養老機構的托底作用,重點為“三無”(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和扶養人或者其贍養人和扶養人確無贍養和扶養能力)老人、低收入老人、經濟困難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無償或低收費的供養、護理服務,逐步形成公辦養老機構托底、社會養老機構唱主角的格局,逐步改變目前公辦養老機構一床難求的局面。
5.重視老年護理人才體系隊伍建設。河北省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民政部門要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增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和課程,擴大人才培養規模,加快培養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心理和社會工作等方面的專門人才,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大專院校對口專業畢業生從事養老服務工作。此外,還應依托院校和養老機構建立養老服務實訓基地。加強老年護理人員專業培訓,對符合條件的參加養老護理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的從業人員按規定給予相關補貼,在養老機構和社區開發公益性崗位,吸納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等從事養老服務。
6.重視農村老年護理體系建設。由于人口流動和城市化快速發展,農村地區的實際老齡化比例較高,而農村家庭護理服務供給能力下降,社會護理服務供給機構在農村尚未開始發展,農村老年人長期護理問題更為嚴重,應當予以重視。一方面,鼓勵農村興辦養老機構,繼續加大財政對河北省農村幸福院的支持力度,并鼓勵有條件的農村互助幸福院嘗試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護理服務。同時,還應當進一步提升河北省低保、五保標準,提升農村五保機構的供養護理能力。
[1]杜鵬,武超.中國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狀況與變化[J].人口研究,2006(1):50-56.
[2]顧大男,曾毅.1992-2002年中國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變化研究[J].人口與經濟,2006(4):9-13.
[3]韓麗.中國老年人護理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研究——來自CLHLS數據的實證[J].社會保障研究,2015(01):45-51.
[4]孫正成.老年長期護理現狀調查與需求分析——以浙江省17個縣市為樣本[J].社會保障研究,2013(2):16-22.
[5]胡宏偉,李延宇,張瀾.中國老年長期護理服務需求評估與預測[J].中國人口科學,2015(3):79-89.
[6]蔣承,趙曉軍.中國老年照料的機會成本研究[J].管理世界,2009(10):80-87.
[7]曾毅,陳華帥,王正聯.21世紀上半葉老年家庭照料需求成本變動趨勢分析[J].經濟研究,2012(10):134-149.
[8]Peng R,Ling L,He Q.Self-rated health status transition and longterm care need,of the oldest Chinese[J].Health Policy,2010,97(2-3):259-266.
[9]Gu D,Dupre M E,Warner D F,et al.Changing health status and health expectancies among older adults in China:Gender differences from 1992 to 2002[J].Social Science&Medicine,2009,68(12):2170-2179.
[10]Karlsson M,Mayhew L,Rickayzen B.Long term care financing in four OECD countries:Fiscal burden and distributive effects[J]. Health Policy,2007,80(1):107-134.
[11]黃楓,吳純杰.基于轉移概率模型的老年人長期護理需求預測分析[J].經濟研究,2012(S2):119-130.
[12]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課題組.全國城鄉失能老年人狀況研究[J].殘疾人研究,2011(2):11-16.
[13]曾毅.中國人口老化、退休金缺口與農村養老保障[J].經濟學(季刊),2005(3):1043-1066.
[14]田香蘭.日本的消費稅調整與醫療護理體制改革[J].社會保障研究,2015(2):76-82.
[15]唐幼純,姜蘇娟,王維.上海市長期護理保險給付水平研究[J].社會保障研究,2012(2):163-170.
[16]黃成禮.中國老年人口的健康、負擔及家庭照料[J].中國衛生資源,2006(5):208-210.
(責任編輯:李丹;校對:龍會芳)
F840.6
:A
:1006-3544(2015)06-0067-05
2015-11-06
河北省社科基金項目(HB15GL056)
課題組成員為胡宏偉、王靜茹、鄭翩翩、杜涵蕾、張楚、覃春暉、張瀾。胡宏偉(1980-),男,河北滿城人,經濟學博士后,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華北電力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社工教研室主任、社會保障與公共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為社會保障、公共經濟、社會政策;王靜茹(1993-),女,石家莊人,華北電力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社會保障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