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方,王 苗,張國春
(1.河北大學 科學技術處,河北 保定 071002;2.河北大學 社會計算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2)
以高科技公共服務平臺促進文化產業發展
袁 方1,2,王 苗2,張國春2
(1.河北大學 科學技術處,河北 保定 071002;2.河北大學 社會計算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2)
國內外文化產業發展的實踐經驗表明,科技創新能夠有效促進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而以高科技公共服務平臺支撐文化產業發展是實施文化科技創新的重要途徑。做大做強文化產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構建符合實際的現代產業體系、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客觀要求,需要強化科技創新對文化產業的支持,精心謀劃高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通過公共服務平臺促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文化產業;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
我們黨和國家歷來重視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繁榮與發展。2011年10月18日,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決定》強調了科技創新對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作用,論述了文化與科技相互促進、強化文化科技創新的主要路徑。河北省把做大做強文化產業看作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構建符合河北實際的現代產業體系、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主要任務[1]。先后出臺了《關于深入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若干意見》、《河北省文化產業振興規劃(2010-2015年)》和《河北省文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把實施文化科技創新工程作為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舉措。本文以河北省為例研究如何通過構建高科技公共服務平臺促進文化產業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文化產業給出的定義是: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
目前全球文化產業的基本格局是:美國處于強勢地位,英、法、德、澳、日、韓、印等國家有著各自的產業優勢和競爭力,其他國家的文化產業多數處在探索和發展階段,未能形成世界性的影響[2]1。
美國把文化產業稱為版權產業,強調了兩點:一是版權(創意),二是知識產權的保護。依照國際知識產權聯盟的標準,版權產業可以分為四類:一是核心版權產業,主要包括廣播影視業、錄音錄像業、圖書報刊出版業、戲劇創作業、廣告業、計算機軟件和數據處理業等,其基本特征是研制、生產和傳播享有版權的作品或受版權保護的產品;二是部分版權產業,產業內的部分物品享有版權保護,較典型的如紡織、玩具制造和建筑業等;三是發行類版權產業,主要是以批發和零售方式向消費者傳輸和發行有版權的作品,如書店、音像制品連鎖店、圖書館、電影院和相關的運輸服務業等;四是版權關聯產業,其所生產和發行的產品完全或主要與版權物品配合使用,如計算機、收音機、電視機、錄像機和音響設備等產業[3]。
英國把文化產業稱為創意產業,強調了創意在文化產業中的核心作用。創意產業一詞最早出現在1998年英國政府頒布的《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文件中,其含義是:源自個人創造力、技能和智能,并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生產可創造出潛在的財富和就業機會的行業。包括廣告、建筑、藝術和文物交易、工藝品、設計、時尚設計、電影音像、互動休閑軟件、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軟件和計算機服務、電視廣播等,還包括與之相關的旅游、酒店、博物館和美術館、遺產和體育等[2]94。據英國文化傳媒與體育部發布的《文化與創意2007》報告:在1997~2007年的10年中,文化創意產業在英國GDP中的比例已達到8.5%,平均年增長率為5.3%,是整個經濟增長速度的2倍;文化創意產業所創造的外貿總額達115億英鎊,平均年增長率達到10%,占英國海外銷售總額的5%;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僅次于金融業,并創造了200萬個就業崗位[4]。
日本把文化產業稱為內容產業,強調的是內容的創新和用高科技的展現,日本在2006年的內容產業達到14兆日元,占亞洲內容產業市場規模的50%[2]164。
美、英、日三國的文化產業發展比較有代表性,創意和科技的結合在文化產業的發展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從國際上看,無論是美國的版權產業,英國的創意產業,還是日本的內容產業,強調的都是創意、智慧、知識、版權在文化產品中的體現。美、英、日等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共同特點是,科技創新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充分利用了人的創意和高新技術的完美結合,精巧的創意通過高科技手段體現出來,相對于體現較多物質成本和人的體力成本的傳統產品,文化產品(特別是新興文化產品)更多體現的是人的智慧成本和知識成本。
美國非常重視對創意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投入,科技含量高已成為美國文化產業的一大特征。以影視業為例,每一項可能對影視產業的創作與傳播產生影響的科技成果,幾乎都會同步運用于電影電視的制作中[12]。高科技的應用獲得了豐厚的回報,比如,2009年末至2010年初上映,應用多項高新技術的美國電影《阿凡達》,創造了超過27億美元(約183億元人民幣)的票房。而我國2010年全年的電影總票房才101億元人民幣。
2009年,英國政府發布的《數字英國》報告明確指出,要在數字時代下,將英國打造成全球創意產業中心,在清晰公平的法律框架的保護下,擴大數字內容的傳播范圍。作為英國政府規劃未來發展戰略的重要文件,《數字英國》為創意產業定下了數字化發展的基調[2]126。
在日本的文化產業中,動漫、游戲占了重大比例,為日本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早在2003年日本銷往美國的動畫片及其相關產品的收入就已是出口到美國的鋼鐵總收入的4倍。日本所依賴的就是以科技創新創造市場,始終站在市場最前端對接需求,持續進行科技創新與研發。高度重視內容產業的世界領先技術的開發,并在第一時間將其應用于文化產品設計。比如,緊跟計算機、互聯網、手機等數字化時代趨勢,鼓勵與IT產業深度結合,實現文化產品數字化,數字內容產業成為日本的戰略重點[13]。
為了更好地指導各地文化產業發展,一些研究機構和學者對國內各地近幾年文化產業的發展進行了評價和排名。胡惠林、王婧的《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指數報告》對“十一五”期間(2006~2010年)的文化產業發展進行了排名和分析,上海、北京、廣東、山東、江蘇、浙江位居前6,河北省排名第16位[5]。賈斯汀·歐康納文化、傳媒和創意產業研究中心基于2009~2011年的數據,對文化產業競爭力進行了排名,廣東、江蘇、浙江、北京、上海、山東排名前6,河北省排名第14位[6]。中國人民大學的《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報告2012》給出了2011年的文化產業發展排名,北京、廣東、上海、浙江、江蘇、山東位居前6,河北省位居第17位[7]。
上述3個排名是影響比較大的指標,雖然由于指標體系、數據來源和統計口徑的不同,排名有所不同,但總體上看,北京、廣東、上海、浙江、江蘇、山東位居前6,河北省處于31個省市區的中間位置。
2012年,全國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為18 071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3.48%。北京、上海和廣東3個省市的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和占GDP的比重分別為1474.9億元、8.2%,1247億元、6.2%,2706.5億元、4.74%,河北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和占GDP的比例分別為726.3億元和2.73%。相對于北京、上海、廣東等省市和全國平均值,河北省還有一定的差距。
北京、上海和廣東通行的做法是通過建設高科技公共服務平臺來發揮科技對文化產業的支撐作用。
(一)北京
北京市認定了包括北京數字娛樂產業示范基地、北京DRC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宋莊原創藝術與卡通產業集聚區、中關村軟件園、北京CBD國際傳媒產業集聚區、中國動漫游戲城、北京音樂創意產業園在內的31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
北京市政府設立了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專項資金,3年投入5億元,支持集聚區的基礎設施、環境整治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自2006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5億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文化創意產業項目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北京數字娛樂產業示范基地涵蓋網絡游戲、影視動漫和新媒體三大新興文化產業。依托該基地,建設有“數字版權交易中心”、“北京數字內容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國家動漫網絡游戲產業發展基地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電子競技產業服務平臺”、“數字產品協同運營推廣服務技術支撐及渠道建設”等公共服務平臺[8]。
北京DRC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內建設有“北京DRC工業設計技術中心”,該中心定位于設計創新的技術支撐平臺和創新知識中心,為文化創意領域及制造業領域企業的自主創新活動提供全面的共性技術支撐。中心包括快速成型和逆向工程實驗室、材料展示中心、北京DRC設計渲染中心、數碼快速印刷中心、CNC手板模型中心、靜態影像實驗室、設計師之家、培訓中心、人機工程實驗室、可用性測試實驗室和虛擬現實中心等。
中關村動漫游戲孵化基地是海淀區設立的專業孵化器。基地的公共技術平臺由一庫、七平臺組成:公共素材庫、公共游戲開發平臺、公共游戲測試平臺、公共游戲運行平臺、動漫制作技術平臺、特種電影制作平臺,公共客戶服務平臺和運營管理平臺[9]。
(二)上海
《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強調,支持在文化產業園區、創意產業集聚區內建設發展一批提供技術研發、信息咨詢、投融資、知識產權、人才培訓、展示交易、成果轉化、合作交流的公共服務平臺和企業孵化器,積極提升園區對文化創意企業的服務能力。規劃了重點建設的“上海市創意產業展示和服務平臺”、“設計之都展示和交流平臺”、“創新材料展示和服務平臺”、“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上海國際文化服務貿易平臺”、“上海市動漫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等。
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公共信息服務平臺,下設四個子平臺和三個俱樂部: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公共信息發布平臺、上海市文化產業園區數據服務平臺、上海市數字出版公共信息服務平臺、上海市藝術展公共信息服務平臺,以及上海市文化產業園區俱樂部、上海市文創產業媒體俱樂部和上海市文創產業智庫俱樂部。平臺對于滿足文化產業園區企業在招商、融資、營銷等方面信息需求,提升文創產業統計、評估、管理、扶持能級,促進文創產業從碎片化業態向產業鏈集群整合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10]。
上海市動漫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立足于面向動漫產業提供全流程內容生產服務的第三方、非營利性專業公共服務技術平臺定位,不斷提升平臺對各類高精度數字娛樂內容制作的支持服務能力,打造與國際先進水平相匹配的動漫及影視后期制作生產鏈,發揮好平臺面向動漫產業的內容生成技術支撐、自主技術研究和應用示范、高端精尖人才培養及就業實訓等綜合性公共服務能力。動漫游戲外包與出口公共服務平臺、桌面虛擬化動漫游戲實時交互共享生產云服務平臺。5年來,上海平臺為眾多中小動漫企業提供了國際領先的高端數字技術服務,還創新思路摸索出一條自我生存與發展的路徑[11]。
上海市支持企業建立公共服務平臺。如上海動漫創意孵化公共服務平臺(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游戲研發自動化共享工具平臺(上海心動企業發展有限公司)、三維交互虛擬仿真技術平臺(上海曼恒數字技術有限公司)、上海市數字出版公共信息服務平臺(上海東方網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新媒體產業技術公共服務平臺(上海歐憶智能網絡有限公司)、上海動漫衍生品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上海歐屋文化用品有限公司),都是相關企業在上海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財政扶持資金支持下建立起來的。
(三)廣東
廣東省文化產業振興規劃(2011~2015年)規劃了南方傳媒文化創意產業園、羊城創意產業園、珠影文化創意產業園、廣東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廣州從化動漫產業園集聚區、廣州國家網絡游戲動漫產業發展基地、廣東國家音樂創意產業基地、廣東現代廣告創意中心等36個重點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和基地。
從2009年起,廣東省財政每年拿出2億元作為廣東省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包括重點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和園區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在內的文化產業項目和廣告服務平臺建設。如華強文化創意產業技術平臺、1506創意城文化創意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廣州創意產業園公共服務平臺、澄海動漫(玩具)創意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深圳市設計之都創意產業園公共服務平臺、肇慶中巴軟件園文化創意產業園公共服務平臺、廣東文化產業投融資平臺、廣東全媒體廣告網絡交易公共服務平臺、演藝產業聲光像創意應用集成研發推廣平臺等。
從北京、上海、廣東等地的經驗可以看出,科技創新對文化產業的促進作用是通過建立文化產業園區和公共服務平臺來實現的。建立文化產業園區(包括產業基地、產業集聚區),依托園區建設高科技公共服務平臺,通過公共服務平臺聚集文化企業,通過公共服務平臺為文化企業提供高科技服務,以此促進文化企業聚集和文化產業發展。北京、上海、廣東等省市的文化產業增加值中,以高科技支撐的新興文化產業(包括創意設計、數字媒體和動漫游戲等)占有相當的比例。2012年,北京動漫游戲總產值達到167.57億元;上海動漫游戲總產值超過257億元;廣東數字出版總產值近300億元,約占全國的1/5,動漫和網絡游戲總產值近300億元,約占全國的1/3,為當地文化產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文化產業包括傳統文化產業和新興文化產業,要使河北省的文化產業有跨越式發展,排名前移,如期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文化產業增加值力爭超過1500億元,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也需要有更進一步的舉措,推動文化產業更好、更快地發展。要在保持傳統文化產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同時,積極利用高新技術推進文化領域的科技創新,加快發展以創意為核心,以信息技術、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為支撐的新興文化產業,提高文化產品的科技含量。
2007~2012年,文化部先后命名了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8家和試驗園區7家,其中上海有一家示范園區,廣東省和河北省各有一家試驗園區。2004~2012年,文化部先后命名了5批273家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現有的265家(撤銷了8家)基地中,北京、廣東、上海分別有22、21、13家,河北省有10家。從示范園區、試驗園區、示范基地的層次和數量看,河北省和北京、上海、廣東都有一定的差距,特別是北京、上海、廣東都有一定數量的新興文化業態園區(企業)進入國家級示范園區、試驗園區、示范基地序列,而河北省11家試驗園區和示范基地都是傳統文化產業。要做大做強河北省文化產業,如期實現文化產業“十二五”規劃目標,應加強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及相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通過高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強化科技對文化產業的支持。
(一)科學規劃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布局
近幾年,河北省文化企業的數量和實力都有比較大的發展。但總體上說,文化企業,特別是動漫、游戲、數字媒體等新興業態的文化企業,規模還比較小,實力還比較弱,布局也比較分散,需要通過一定的機制把處于小、弱、散狀態的文化企業聚集起來,形成聚集優勢。從北京、上海和廣東等省市的文化產業發展來看,科學合理的規劃文化產業園區,通過園區聚集文化企業是一個可行的路徑。在規劃設置和調整文化產業園區時,要著重考慮三個因素:一是河北省文化資源的特點與文化資源分布;二是現有文化產業的區域發展基礎;三是與相關省市區(特別是京津兩市)文化產業的差異發展和對接發展。既要避免與其他省市區(特別是京津兩市)的同質競爭,更要避免省內各區域的同質競爭。在充分考慮與京津差異發展與對接發展的基礎上,結合河北省文化資源分布特點與現有發展基礎,規劃一批高起點、規模化、體現新興文化業態、有河北特色的文化產業園區。通過園區聚集人才,聚集企業,聚集投資,聚集創新資源,促進文化企業與文化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依托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公共服務平臺
科學合理的文化產業園區規劃是促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基礎,但只有規劃還不夠,要有配套的政策措施吸引文化企業入園,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就是重要措施之一。依托園區建設公共服務平臺有三個優勢:(1)便于把相關資源集聚在一起。園區關聯著政府、企業、高校、研究機構、金融機構、中介或協會,可以集中這些優勢資源建設公共服務平臺。(2)便于直接為企業服務。把公共服務平臺建在園區內,便于就近為企業提供直接的服務。(3)便于公共服務平臺走向可持續發展。平臺建設的初期由園區牽頭比較容易集中各種資源,爭取到更多的財政資金與政策支持,有利于平臺的快速建設,平臺建設成熟、運行基本穩定后,還是應該交由龍頭企業去運行和維護。由園區向龍頭企業轉移,實現起來比較容易。依托園區建設公共服務平臺,能夠使平臺為更多的有需要的企業服務,才能充分發揮出公共服務平臺的效能。
(三)通過公共服務平臺提高園區的產業聚集能力
目前來看,河北省的文化企業,特別是動漫、游戲、數字出版等新興文化企業大多是處于成長階段的中小企業,自身的經濟實力還比較弱,特別需要在設備、技術、人才、金融服務、知識產權保護、產品展示交易等方面給予支持。如果園區能夠通過公共服務平臺提供這些文化企業急需的服務,無疑能夠吸引大批的中小文化企業進入園區。借助于公共服務平臺,使企業能夠用上體現高科技的設備與技術(租用或一定時期內的免費使用),能夠招聘到需要的人才,能夠得到金融支持(財政資金、銀行貸款、風險投資等),知識產權能夠得到有效保護,產品能夠及時展示交易。總之,公共服務平臺越完善,越能吸引更多的文化企業入駐,園區的產業聚集效應越顯著,企業越會得到快速發展壯大,核心競爭力強、經濟實力雄厚、對園區發展有引領作用的龍頭企業便會逐步形成。
(四)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視角下謀劃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河北省的文化產業園區規劃,既要考慮自身的文化資源特色,也要考慮與京津兩市的產業對接和優勢互補。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謀劃河北省文化產業的規劃與布局,正確把握自身定位和與京津的產業對接。服務于文化產業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也要考慮與京津公共服務平臺的對接與互補,環京津區域的文化企業可以就近使用京津的公共服務平臺,也可以建設京津平臺的遠程分平臺。要充分考慮到國家推動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給河北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從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及公共服務平臺的規劃與建設上,做好與京津文化創意產業的對接。
(五)重視公共服務平臺的可持續發展
對應文化創意產業的價值鏈,公共服務平臺主要包括創意開發平臺、技術設備平臺、管理咨詢平臺、人才培養平臺、創業孵化平臺、知識產權保護平臺、金融服務平臺、產品展示交易平臺等[14]。河北省應根據園區內企業的實際情況與平臺的性質,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與運行可以文化產業園區或園區內的龍頭企業為主體,政府設專項資金給予支持,特別是在平臺建設的初期,政府應給予較大的政策與資金支持。隨著園區內龍頭企業的不斷壯大以及平臺服務能力的不斷增強,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與運行應逐漸轉為以龍頭企業為主、政府資助為輔。簡言之,前期文化企業在政府資助的公共服務平臺的支持下不斷發展壯大,有企業脫穎而出發展成為園區內的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反過來支持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與運行,進而承接公共服務平臺的維護與運行職責,促進公共服務平臺的可持續發展、自主運行。
[1]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文化產業振興規劃(2010-2015年)[EB/OL].2010-03-24.http://www.heb.chinanews.com/5/2010-03-24/60506.shtml.
[2]熊澄宇.世界文化產業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3]韓潔,譚予涵,譚霞等.美國版權戰略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啟示[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9,26(1):104-108.
[4]程堅軍.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及人才培養的思考——以英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為例[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0(7):63-64.
[5]胡惠林,王婧.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指數報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6]賈斯汀·歐康納文化、傳媒和創意產業研究中心.31個省市區文化產業競爭力綜合排名[EB/OL].2012-06-29.http://www.ccitimes.com/chanye/chanye/2012-06-29/6774667746.html.
[7]彭翊.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報告2012[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8]馮婷婷.動漫游戲是在這里煉成的[J].中關村,2011(1):80.
[10]白煒.彌補企業“短板”助力產業崛起——上海動漫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走過5年[N].中國文化報,2013-07-10.
[11]張養志.發達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研究[J].國外社會科學,2009(5):90-94.
[12]王玉玲.文化產業競爭力培育:日本經驗與中國的路徑選擇[J].亞太經濟,2011(5):84-87.
[13]趙繼新,楚江江.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構建研究[J].北方工業大學學報,2011,23(2):1-7.
(責任編輯、校對:李丹)
F062.9
A
1006-3544(2015)01-0043-05
2014-12-31
河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12457202D-63);河北省社科基金項目(HB2012WT93)
袁方(1965-),男,河北保定人,博士,河北大學科學技術處副處長,社會計算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化科技創新和數據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