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霞
江西省景德鎮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科,江西景德鎮 333000
健康教育對中小學生預防性病、艾滋病的效果
胡霞
江西省景德鎮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科,江西景德鎮 333000
目的分析中小學生預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選取我市6000名中小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對實施預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進行分析,主要調查艾滋病相關知識、態度以及行為等。結果實施健康教育后,學生對性病、艾滋病傳播途徑的知曉率顯著高于實施前(P<0.01);不吸毒、不發生婚前性行為、使用避孕套、避免輸血與應用血制品以及及早治愈性病等措施的了解情況顯著多于實施前(P<0.01);干預前后學生在預防性病、艾滋病方面的態度轉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后就醫行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中小學生實施預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提高中小學生艾滋病知識知曉率,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
中小學生;預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
目前,性病、艾滋病已逐漸發展為嚴重的公共社會、衛生問題,為有效控制性病、艾滋病的流行,需要加強對青少年健康教育的實施[1-2]。青少年為艾滋病的主要受害人群,對中小學生對性病、艾滋病的知識了解情況、態度、接受能力等進行了解是十分重要的[3-4]。為提高青少年學生的防范意識和警覺性,需要對其實施健康教育。本研究對我市中小學生預防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實施效果進行探討。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6~9月我市的8所中小學校,運用整群抽樣法選取小學四、五、六年級以及初、高中一年級和二年級的600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共發放6000份調查問卷,有效回收6000份,回收率為100%。其中,男生3242名,占54.03%;女生2758名,占45.97%。1589名小學生,占26.5%,平均年齡(12±1)歲;2234名初中生,占37.2%,平均年齡(16±2)歲;2177名高中生,占36.3%,平均年齡(19±4)歲。
1.2 方法
1.2.1 宣傳教育和宣傳時間 通過上多媒體健康教育課、專題講座等形式,為學生發放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宣傳畫和小冊子的形式,健康教育宣傳內容主要包括性病、艾滋病相關知識、預防的措施與意義、安全性行為、正確求醫行為以及避孕套在性病、艾滋病預防中發揮的作用等。干預時間為半年。
1.2.2 問卷調查 研究者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知識知曉率、預防措施、態度以及就醫行為等方面。應用不記名方式,各校校醫和衛生宣教老師在健康教育實施前后對其發放調查問卷,由學生填寫完成后回收。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8.0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實施健康教育前后性病、艾滋病傳播途徑知曉率的比較
通過對性病、艾滋病的傳播途徑知曉率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實施健康教育后,學生對性病、艾滋病傳播途徑知曉率顯著高于實施前(P<0.01)(表1)。

表1 實施健康教育前后性病、艾滋病傳播途徑知曉率的比較[n(%)]
2.2 實施健康教育前后性病、艾滋病預防措施了解情況的比較
通過實施健康教育,不吸毒、不發生婚前性行為、使用避孕套、避免輸血與應用血制品以及及早治愈性病等措施了解情況顯著多于實施前(P<0.01)(表2)。

表2 實施健康教育前后性病、艾滋病預防措施了解情況的比較[n(%)]
2.3 對待性病、艾滋病的態度
實施健康教育前,3864名學生對艾滋病患者有排斥、恐懼心理,占64.4%,1587名學生對艾滋病患者表示同情,占26.5%,549名學生了解艾滋病并幫助艾滋病感染者,占9.1%;2568名學生能夠接受和艾滋病感染者一起生活、學習,占42.8%,3432名學生不能接受,占57.2%;實施健康教育后,1403名學生對艾滋病患者有排斥、恐懼心理,占23.4%,1587名學生對艾滋病患者表示同情,占26.5%,3010名學生了解艾滋病并幫助艾滋病感染者,占50.1%;3682名學生能夠接受和艾滋病感染者一起生活、學習,占61.4%,2318名學生不能接受,占38.6%;實施健康教育后,學生在預防性病、艾滋病方面的態度轉變顯著(P<0.05)。
2.4 學生的就醫行為
在懷疑自身感染性病后,干預前,5012名學生會到綜合性醫院或者專科醫院進行診治,占83.5%;647名學生會去私人診所診治,占10.8%;341名學生自己買藥,占5.7%;干預后,5634名學生會到綜合性醫院或者專科醫院進行診治,占94.0%;254名學生會去私人診所診治,占4.2%;112名學生自己買藥,占1.8%。干預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確診是否發生艾滋病病毒感染方面,干預前,1853名學生認為得知自己感染艾滋病后要堅定信心,勇敢挑戰,占30.9%;干預后,3569名學生認為得知自己感染艾滋病后要堅定信心,勇敢挑戰,占59.5%。干預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艾滋病為目前全球中的嚴重公共衛生問題,青少年為感染艾滋病的重要高危人群,是對艾滋病進行預防、控制的關鍵[5]。相關統計研究指出,全球約超過一半的艾滋病感染人員年齡不超過25歲[6]。大多數文獻研究證實,為有效降低艾滋病發生率,阻斷艾滋病病毒的傳播,增強人們了解艾滋病的防治知識,需要加大健康教育宣傳力度[7]。
目前,我國預防性病、艾滋病的重點人群為處于性活躍階段的青少年,隨著青春期性發育的開始,青少年的性功能逐步朝成熟方向發展,由于性心理發育具有滯后性,導致青少年長期處于“性壓抑”狀態。部分青少年為探索奧秘,可能會做出過激行為,導致發生嚴重后果,如不能及時對其進行正確引導,則很可能導致出現感染性病、艾滋病的情況。研究顯示,青少年具有較高的性病、艾滋病感染率,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響:①青少年對性、生殖健康的態度不正確,缺乏疾病知識的了解和防御技能;②青少年對性病、艾滋病沒有正確了解,認為性病和艾滋病距離自己生活很。遠;③青少年性成熟年齡不斷提前,性行為開端逐漸低齡化,且青少年無保護意識。因此,對青少年人群進行性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顯示,對中學生進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后,中學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顯著高于實施健康教育前。因此,為中學生廣泛性、持久性的開展艾滋病健康知識的宣傳教育,對于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識以及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受到大眾傳媒等因素影響,大多數中小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艾滋病的相關知識,但主要通過閱讀報紙、書籍以及觀看電視等途徑了解,從學校、家庭了解的途徑較少[8-9]。另外,受到我國艾滋病傳播形勢的影響,部分學生在艾滋病的認識、防治以及傳播途徑等方面還停留于無知階段[10-12]。因此,學校要注重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擔起宣傳艾滋病知識的重任。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中學生渴望獲得、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識,并認為在中學生群體中開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13]。據此,學校要加大該群體的健康教育力度,使其有更多機會獲得全面的健康知識。
通過實施健康教育,對于轉變中學生對艾滋病態度具有一定作用。如在擔心自己感染HIV方面,針具消毒不嚴格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實施健康教育不會對此產生較大影響;實施健康教育干預后,學生對艾滋病患者態度出現較大轉變,表明隨著中學生對艾滋病防治認識的不斷加強,對艾滋病恐懼、緊張意識逐漸緩解[14]。
目前,常見的健康教育形式主要包括學校教育、網絡或者錄像教育以及其他形式等健康教育。其中,學校教育為進行健康教育的最重要手段,將預防性病、艾滋病納入到中學生的健康教育中,能夠給學生提供正規途徑學習預防性病、艾滋病的相關技能、知識,有效緩解期對性病、艾滋病存在的偏見,大大降低性病、艾滋病感染率;此外,學生還能夠將學校學得的技能、知識傳播到社區、家庭以及同伴等;錄像或者網絡形式,在性病、艾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對艾滋病進行宣傳、預防、控制的一個重要途徑,尤其在信息量增多的現在,網絡具有個性化、易保存、私密性的特點,且能夠大大加快社會信息傳播,并給健康教育的傳播效果提供較好渠道;其他形式的健康教育課運用參與式互動式教學模式,學生作為主體,問題作為中心;在轉變態度、掌握知識方面,能夠有助于提高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健康行為,進而在根本上為預防艾滋病的傳播奠定良好基礎[15]。
本組研究中,對我市6000名學生實施健康教育,結果顯示,實施健康教育后,學生對性病、艾滋病傳播途徑知曉率顯著高于實施前(P<0.01);不吸毒、不發生婚前性行為、使用避孕套、避免輸血與應用血制品以及及早治愈性病等措施了解情況顯著多于實施前(P<0.01);學生在預防性病、艾滋病方面的態度轉變較顯著(P<0.05);在就醫行為方面,干預前后的就醫行為差異顯著(P<0.05)。提示實施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改變學生對艾滋病的態度,使其詳細了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幫其形成正確的認識。
綜上所述,在中小學校中實施預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對于提高中小學生艾滋病知識知曉率,使其樹立正確認識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1]章立明.青少年性教育中的健康教育與性別教育[J].中國性科學,2010,19(4):12-15.
[2]張兆成,張芳.徐州市大學新生艾滋病相關知識水平調查[J].中國醫藥導報,2010,7(5):132-133.
[3]邢素娟,何昌宇,邢運生.唐河縣高中生對多媒體與課堂艾滋病防治知識掌握情況比較[J].河南預防醫學雜志,2010,21(3):246-247.
[4]吳彩蓮,金小蘭,陳和香.溫州市某校高中生艾滋病知信行調查[J].護理學報,2011,18(6):7-9.
[5]王健,遲新麗.安徽、四川兩地大學生性健康知識和性相關行為調查[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2,37(6):713-716.
[6]代延能,起德麗.1094名中小學生艾滋病相關知識態度及危險行為調查分析[J].皮膚病與性病,2012,34(5):297-298.
[7]曹廣華,支玉紅,劉莉紅.艾滋病高發農村少年兒童生長發育及心理健康調查[J].中國醫藥導報,2009,6(17):107-109.
[8]戴明卜.大學新生艾滋病知識態度行為健康教育干預評價究[J].中國公共衛生,2013,29(4):95-96.
[9]蔣風萍,劉計榮,李彤.某高校大學新生艾滋病知識及態度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2010,17(10):2116-2117.
[10]羅玲,楊忠翠,肖惜平.1200名大學新生艾滋病知識的調查[J].中國校醫,2011,25(8):578-579.
[11]陳勇軍.某市大學新生艾滋病知識調查[J].中國校醫,2012,26(8):632-633.
[12]張宏宇,陳曉芬.提高性病患者性病艾滋病認知水平的析因研究[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2,28(11):861-863.
[13]謝興偉,康俊.北京高校大學生性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5,36(1):128-131.
[14]張敏,朱曉陽,丁玲等.南通市大中小學生健康危險行為調查[J].中國學校衛生,2015,36(1):43-46.
[15]徐桂秋,殷玉明.職業高中學生性與生殖健康知識現狀調查與研究[J].中國性科學,2015,24(1):101-103.
Effect of STD and AIDS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HU Xia
Department of STD/AIDS,Jingdezhe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JiangxiProvince,Jingdezhen 3330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TD and AIDS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Methods6000 cas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from our city were selected.Knowledge,attitude and behavior about STD and AIDS were investigate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IDS health education.ResultsAfter health education,the knowing rate about routing of transmission of STD and AIDS increased among students (P<0.01). Measures,liked no taking drugs,not having premarital sex,using condoms,avoiding blood transfusions or avoid using blood product and to cure STD as soon as possible,had understood more than before education (P<0.01).The students′attitude about STD and AIDShad significantly changed(P<0.05).Medical carebehavior had increased after health education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It is increasing knowing rate and setting up the correct attitude about STD and AIDSby carrying out AIDS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Prevention;STD;AIDS;Health education
R512.91
A
1674-4721(2015)09(c)-0150-03
2015-05-16 本文編輯:衛 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