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治癌還是致癌?
辣椒在我們日常飲食中很常見,有些人每頓飯幾乎是無辣不歡。辣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等,食用辣椒,能增加飯量,增強體力,改善怕冷、凍傷等癥狀。
此外,辣椒還含有較多抗氧化物質,可預防癌癥及其他慢性疾病,也就是說,辣椒是癌癥的天敵,多吃辣椒可以防治癌癥。但也有報道稱,研究發現辣椒可能導致胃癌,最好拒絕這辛辣的味道。那么,辣椒到底是致癌還是治癌?
江蘇省營養學會理事李慶天教授指出:辣椒、胡蘿卜等蔬菜中的類胡蘿卜素能刺激細胞間傳達訊息的基因。因為器官癌化時,細胞間交換訊息的系統會發生故障,這可能在預防癌癥上有重要功用。
細胞實驗表明,胃癌細胞比正常細胞更容易被辣椒素誘導凋亡,且辣椒素還能引起人結腸癌細胞的凋亡。
1994年,《美國流行病學雜志》報道了墨西哥的一組研究人員于1989~1990年間在墨西哥城所做的“病例-調查”研究,統計結果表明,吃紅辣椒的人比不吃辣椒的人患胃癌的風險高。
2006年,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努拉尹·艾林(Nuray Erin)等人確認了辣椒素導致乳腺癌細胞一些基因的表達量下降,而這些基因全部與細胞的生長、增殖和癌癥的進展有關。因此,他們認為辣椒素通過減少與鼠乳腺癌細胞凋亡有關基因的表達,增強乳腺癌細胞的擴散。
不管關于辣椒素的致癌性或抗癌性的研究,得出的是不是我們所期待的結果,辣椒素促進癌細胞生長或誘導癌細胞凋亡,并不等同于我們吃進去的辣椒致癌或治癌
辣椒到底能夠抗癌還是會導致癌癥,這個問題在科學界一直存在爭論,研究者們不僅一直沒能對辣椒素與癌癥的關系得出明確的結論,甚至對同一種癌癥的作用,也存有爭議。而且細胞或動物實驗的結果不能直接等同于臨床實驗,我們并不能據此斷定平時吃辣椒會導致癌癥或治療癌癥。所以,沒必要因為這些研究就拒絕或是多吃辣椒。
其實辣椒是否致癌并不重要,我們身邊已經有了太多的致癌物質,也不缺辣椒這一個。而關鍵的是,我們該如何有智慧地生活,科學地吃辣椒,從而遠離癌癥。
做熟了再吃:辣椒有干辣椒、鮮辣椒、腌辣椒等種類。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研究員、主任醫師、營養師沈雁英建議,吃鮮辣椒更好,因為其中的營養素更為豐富。另外,辣椒最好做熟了吃,因為生辣椒中含有大量辣椒素,可能對口腔和胃腸道黏膜產生刺激。加熱后,對胃腸的刺激就會減少。但辣椒不宜炒制過久,以免營養過分流失。
從口味上分,辣椒還有麻辣、酸辣、芥辣。麻辣中加入了花椒的辛熱,更容易上火,要少吃。泡辣椒中的辣椒素少一些;酸辣中的醋有解毒作用,減少上火幾率,可以適當多吃點。
搭配解辣下火食品:辣椒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物質,有助于開胃、增加食欲和促進消化。但辣雖過癮,吃多了會讓人有點承受不了。沈陽師范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副院長、食品科學專家李潤國教授教大家解辣的方法:多吃甜和酸的食物。
辣椒中的辣味主要是由于辣椒堿產生的,甜能遮蓋并干擾辣味,酸可以中和堿性的辣椒素。覺得太辣了,蘸點醋、喝碗冰涼的甜飲料、來塊涼爽的水果都很有用。如果是在家做辣菜,要盡量選滋陰、降燥、瀉熱的食物來搭配,如鴨肉、蝦、鯽魚、苦瓜、絲瓜、黃瓜等,也可以煮點清涼的綠豆粥、荷葉粥來敗敗火。
需看體質:對于辣椒,每個人體質不同,能承受的程度也不相同。手腳冰涼、容易貧血的人可適當多吃。辣椒有祛濕的作用,北方人在春秋干燥的時候也要少吃。另外,有食道炎、陰虛火旺的人要慎吃。除此之外,是不是還有其他的人不宜吃辣椒呢?
心臟不好:辣椒中的辣椒素會使循環血量增加、心跳加快,誘發心動過速。因此,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少吃辣椒,否則會妨礙病情的好轉。
腎不好:辣椒素最終是通過腎臟排泄的,對腎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如果腎不好的人經常吃辣,則會加重腎臟負擔。
胃酸過多:辣椒素會引起胃酸分泌增加,胃酸多了可引起膽囊收縮,導致膽道口括約肌痙攣,造成膽汁排出困難,從而誘發膽囊炎、膽絞痛及胰腺炎。
便秘:辣椒素具有刺激性,會加重便秘癥狀。痔瘡患者進食后還可能引起痔靜脈充血和水腫,導致疾病惡化,誘發肛門膿腫。
口腔潰瘍:辣椒刺激性較大,不但會誘發疼痛,還會刺激潰瘍面,使其進一步擴大,久病不愈。
眼病:有角膜炎、紅眼病等問題的人如果吃了辣椒,很可能會造成眼皮腫脹、眼睛發燙甚至眼壓升高等不適癥狀。
甲亢:甲亢患者本身心率就很快,食用辣椒后,心跳速度會更快,癥狀更為明顯。
腸胃不好:患慢性胃炎、胃潰瘍、食管炎的人如果經常吃辣,辣椒素會刺激黏膜充血水腫,加速腸胃蠕動,從而引起腹瀉、腹痛等癥狀,對消化功能也會有影響。
正在服用某些藥物:辣椒不僅會抵消某些藥物的療效,而且可能會加重病情。正在服用以下幾類藥的人應該少吃辣椒::清熱滋陰中藥(如蛇膽川貝枇杷膏)、皮膚病藥物(如維甲酸軟膏等)、胃腸道藥物(如黏膜保護劑等)、痔瘡膏(如化痔栓、痔瘡膏等)。(來源:綜合39健康網、家庭醫生在線 責任編輯/喻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