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財
近年來,隨著我國老年化進程的不斷加劇,老年性腰椎壓縮性骨折的發病率已經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已成為臨床上的常見病癥,給人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目前,經皮椎體成形術被廣泛應用于老年性腰椎壓縮性骨折的臨床治療中,并取得了很好的療效,是治療該疾病較為理想的方法[1]。本研究分析了經皮椎體成形術在老年性腰椎壓縮性骨折中的應用及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安徽和縣人民醫院收治的老年性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胸腰椎骨折診斷標準[2]。按照隨機抽簽原則均分為2組(n=32)。觀察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50~80歲,平均年齡(65.52±1.65)歲,雙椎體骨折10例,單椎體骨折22例;對照組男17例,女15例,年齡53~82歲,平均年齡(62.50±2.56)歲;其中雙椎體骨折12例,單椎體骨折20例。患者均無凝血功能障礙、高血壓及其他嚴重心肺疾病,經體格檢查顯示脊柱均有明顯的局部壓痛和叩擊痛,且行走、站立、起床及翻身時疼痛加劇。2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觀察組患者實施經皮椎體成形術進行治療。具體手術方案如下:(1)手術前:在進行手術之前,對所有患者行常規腰椎CT檢查和腰椎X線檢查,明確椎體后壁完整程度、神經根壓迫癥狀及病椎的塌陷程度;(2)手術中:囑患者保持俯臥位,取一塊經過嚴格消毒的無菌鋪巾,調整C臂機對患者的病椎進行定位,然后在C臂機透視下進行穿刺,穿刺點位于棘突附近3 cm左右的位置,棘突與正位下兩側椎弓根的間距相同,采用1.5%的利多卡因于病椎椎弓根處進行針點局部浸潤麻醉直至骨膜,通常情況下,穿刺點采用右側2點鐘,左側10點鐘位置,位于椎弓根影的外上緣。穿刺針經皮進入椎體中1/3處或椎體前1/3處,在C臂機透視下確認穿刺針由椎弓根進入椎體在位之后,采用導針系統將雕制好的骨水泥注入患者的病椎,直至骨水泥擴散到骨體后緣或在病椎內呈彌散狀態,在注射過程中,如果有明顯的阻力感則必須停止注射,通常注射劑量為5 mL左右為宜,當骨水泥處于微凝固狀態時,將注射針管緩慢拔出來;(3)手術后:手術結束后,囑咐患者返回病房平臥5 h,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術后3 d內給予患者使用抗生素,避免患者發生感染。2 d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可以適當坐起在床上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也可以佩戴腰圍輔助床下活動。整個手術均在C臂機透視下進行,對骨水泥進行密切觀察,避免發生外滲,在手術過程中應該反復詢問患者是否有不適癥狀。對照組實施傳統手術方式進行治療。
1.3 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在進行手術之后,通過進行常規術椎CT和X線片掃描,同時觀察骨水泥在患者椎體中的分布情況,是否存在骨水泥滲漏。在手術后,對所有患者的疼痛強度進行評價,采用視覺模擬進行評分。(1)輕度:疼痛為1~3分;(2)中度:疼痛為4~7分;(3)重度:疼痛為8~10分。并應用功能障礙指數對所有患者的功能改善程度和疼痛改善程度進行評分:(1)輕度改善:1~3分;(2)基本改善:4~7分;(3)明顯改善:8~10分[3]。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正態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2組正態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的32例患者通過經皮椎體形成術治療之后,所有患者可佩帶腰圍進行離床活動,并佩戴3個月,隨訪6~12個月,均無不適主訴,且無不良反應發生,經X線病椎復查高度無明顯變化,見圖1~圖6。所有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和手術之后均沒有出現臨床癥狀,骨水泥無滲漏至血管引起肺栓塞,無滲漏至椎管形成椎管占位導致脊髓及神經受到壓迫等并發生癥發生。對照組的32例患者通過實施傳統手術方式治療之后,在隨訪6~12個月,25例患者的腰痛癥狀得到緩解,7例患者仍有腰背部疼痛癥狀,經X線病椎復查,5例患者的原病椎高度發生進一步塌陷。

圖1 術前側位X光

圖2 術前正位X光

圖3 術前CT檢查

圖4 術前MRI檢查

圖5 術后側位X光

圖6 術后正位X光
2.2 2組患者的疼痛強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的各項評分結果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各項評分結果比較(±s)

表1 2組患者的各項評分結果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疼痛強度 功能改善程度 疼痛改善程度對照組 32 6.56±2.49 4.59±1.05 4.97±1.02觀察組 32 2.13±1.15a 8.75±1.37a 8.56±2.05a
在骨質疏松患者中,腰椎壓縮性骨折是最嚴重的并發癥,也是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人口老年化的發展,導致老年性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日益增多,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4]。傳統治療該疾病時,通常采用抗骨質疏松藥物、止痛藥物、肌背肌鍛煉以及臥床休息等,但這樣的治療方式無法取得理想的臨床療效,且并發癥較多,治療療程較長,甚至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經皮椎體形成術是治療腰椎壓縮性骨折新型手術方式,具有痛苦少、創傷少及易操作的特點,能夠使患者由于腰椎壓縮性骨折所造成的腰背疼痛感癥狀得到明顯改善[5-7]。近年來,經皮椎體形成術在老年性腰椎壓縮性骨折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明顯的臨床效果,因而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經皮椎體形成術治療之后,觀察組患者均可佩帶腰圍進行離床活動,椎體功能得到明顯改善,隨訪6~12個月,均無不適主訴,且無不良反應發生,經X線病椎復查高度無明顯變化。治療后,觀察組的疼痛程度、功能改善狀況及疼痛改善狀況等各項評分結果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由此表明,經皮椎體成形術應用于老年性腰椎壓縮性骨折的臨床治療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椎體功能,減輕患者的疼痛癥狀,降低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概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8]。這一研究結果與相關文獻報道極為相似[9]。因此,我們認為,與傳統手術方式相比較,經皮椎體成形術臨床療效更加明顯,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與傳統手術方式相比較,經皮椎體成形術具有術后止痛效果、見效快、創傷小以及操作簡單等優勢,在老年性腰椎壓縮性骨折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癥狀,使椎體得到進一步穩定,大大降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趙孟和,李洪權,祝勇.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椎體壓縮性骨折48 例報告[J].中國臨床醫學,2010,55(2):220-221.
[2] 李高玉,閻長明,段剛,等.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J].微創醫學,2011,72(2):108-110.
[3] 劉文華,田云虎,邱玉金,等.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治療多發性胸椎轉移瘤[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0,66(9):798-801.
[4] 張東.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胸腰椎血管瘤[J].中國現代醫生,2010,86(30):144-145.
[5] 劉桂發,王暉.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0,17(12):120-157.
[6] 陳顯輝,張毅,趙新建,等.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治療椎體壓縮性骨折的療效[J].實用醫學雜志,2010,26(9):160-161.
[7] 顧一峰,吳春根,張繼,等.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上胸椎轉移瘤的應用[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0,76(2):124-127.
[8] 唐驊,劉培來,李明.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椎體壓縮性骨折56例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11,55(3):89-90.
[9] 陽宏奇,雷青.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J].中國當代醫藥,2011,82(6):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