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剛波
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壁變厚并失去彈性的幾種疾病的統稱,是動脈硬化中最常見且重要的類型[1]。動脈粥樣硬化也是高血壓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是一種慢性、進行性、影響多處血管的系統性疾病[2],如果治療不及時,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頸部動脈是動脈硬化最常發生的部位之一。如何有效地預防頸動脈粥樣硬化是目前主要任務。隨著超聲技術不斷發展,超聲檢查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為了提高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檢查準確性。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彩超)診斷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觀察其取得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0月~2013年11月來婺源縣人民醫院治療高血壓患者70例作為治療組,70例患者均確診為高血壓患者,其中男45例,女25例,年齡60~90歲,平均(78.4±8.4)歲。其中28例單純性高血壓患者,25例高血壓伴腦梗死患者,14例高血壓伴高血脂、冠心病患者。同時選擇同期70例健康體格檢查人員作為對照組,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齡55~85歲,平均(76.4±6.1)歲。2組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70例高血壓患者采用彩超進行檢查,選擇進口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診斷,調整探頭頻率為7.8 MHz[3]。取患者仰臥位,雙肩墊枕,頭向后仰稍偏向檢查側對側,將頸部充分暴露,對頸總動脈、頸內動脈、頸外動脈、頸動脈分叉部進行檢查[4]。
1.3 觀察指標 觀察粥樣斑塊的形態、大小、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及管腔狹窄者的狹窄程度,觀察舒張末期流速(EDV)、收縮期峰值流速(PSV)和平均流速(Vmean)變化[5]。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4.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正態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斑塊檢出率比較 對照組70例患者中8例發生斑塊,發生率為11.43%,觀察組70例患者中48例發生斑塊,發生率為68.57%,觀察組斑塊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2組患者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明顯比對照組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2組受試者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情況(±s,mm)

表1 2組受試者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情況(±s,mm)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左頸內動脈 右頸內動脈 左頸總動脈 右頸總動脈對照組 70 0.58±0.21 0.59±0.23 0.65±0.19 0.60±0.25觀察組 70 0.89±0.24a 0.78±0.20a 0.90±0.14a 0.88±0.13a
2.3 2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EDV、PSV和Vmean與治療前相比均下降,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受試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情況(±s,cm/s)

表2 2組受試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情況(±s,cm/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EDV PSV Vmean對照組 70 21.41±4.41 58.51±8.12 33.51±5.45觀察組 70 15.45±6.39a 46.68±9.45a 26.98±6.21a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多病因綜合作用導致的一種疾病[6],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涉及周身及內臟器官,其中以大動脈主干拐彎、分叉處,特別是頸部頸總動脈分叉等部位發病率較高[7]。動脈粥樣硬化易導致內膜的渦流性損傷,造成血管壁發生僵硬,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8]。引發動脈粥樣硬化的高危因素較多,比如高血壓、高脂血癥等[9],其中以高血壓引發動脈粥樣硬化概率較高,其所造成的后果也較嚴重。如何有效地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是目前首要任務,隨著超聲技術不斷發展,彩超檢查已經成為臨床使用較頻繁的一種檢查儀器。目前彩超已經作為檢查脈粥樣硬化的首選方法之一。因頸動脈位置表淺,采用彩超檢查可以清晰顯示頸動脈厚度、斑塊形成情況等,所以臨床醫生一般將頸動脈粥樣硬化作為評估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
本研究結果顯示,本院70例患者采用超聲檢查頸動脈粥樣硬化,68.57%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明顯高于對照組的11.43%(P<0.05),說明高血壓引發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系數較高。并且通過本研究還發現,舒張末期流速、收縮期峰值流速和平均流速與治療前相比均下降,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說明EDV、PSV和Vmean也是引發動脈硬化的因素。另外由于高血壓患者血壓升高,導致血管壁應力和剪切增加,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易導致血管內皮受損,從而導致血管壁內-中膜增厚形成斑塊。所以對內-中膜增厚情況的密切觀察,能有效地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明顯比對照組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采用超聲檢查能準確地顯示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情況、EDV、PSV和Vmean情況,對預防動脈硬化有明顯作用。
綜上所述,彩超檢查以其簡便、無創、可重復、安全、經濟的檢查方法受到患者的認可,在高血壓患者中采用彩超診斷動脈硬化準確性高,為臨床醫生治療疾病提供了準確依據,其診斷效果得到臨床醫生認可,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 羅雯媛,馮淼玲,鐘潔愉,等.超聲造影技術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初步觀察[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4,21(1):30-32.
[2] 桑文鳳,桑桂梅,趙習德.黃連解毒湯對冠心病患者頸總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及炎癥因子的影響[J].中藥材,2014,37(2):356-358.
[3] 蔡云,張斌霞,王紫逸,等.血脈通顆粒治療亞臨床頸動脈粥樣硬化(腎陰虧虛痰瘀互結證)的臨床研究[J].中藥材,2014,37(1):162-165.
[4] 施麗俊,徐榮,曾虹玲.針刺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2(5):539-541.
[5] 董育卿.阿托伐他汀鈣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2(3):322-323.
[6] 王惠萍,付桂玲,于小洪.高血壓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2(1):39-40.
[7] 蔡俊.老年人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超聲特點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4(3):57-58.
[8] 梅秀榮,何金梅,田雪梅,等.高頻彩超評價高血壓病程對頸動脈粥樣硬化影響的應用研究[J].浙江臨床醫學,2014(2):309-311.
[9] 康花民,王曉春,李海濤.高血壓患者血壓晝夜節律對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4(2):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