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芳
(蘇州科技學院,江蘇蘇州215011)
蘇州生態宜居城市評價及建設途徑研究
張曉芳
(蘇州科技學院,江蘇蘇州215011)
在收集統計資料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以統計數據為基礎,評價蘇州市生態宜居城市建設的質量,總結了影響蘇州生態宜居城市建設的主導因素,闡明目前蘇州生態宜居城市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蘇州生態宜居城市建設的途徑。
生態宜居性評價;指標體系;建設途徑
2007年,《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7——2020)》提出了將蘇州建設成為“文化名城、高新基地、宜居城市、江南水鄉”的城市發展總目標。2010年,蘇州“兩會”提出了將蘇州建設成為“生態宜居的低碳城市”。2011年,《蘇州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要將蘇州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宜游、宜商”的生態文明城市。本研究通過構建蘇州生態宜居城市評價體系,剖析了該城市建設發展中社會、經濟、人居環境等各方面存在的問題,從生態角度促進城市環境改善,從宜居角度促進城市公共服務的飛躍,將蘇州建設成為國內生態宜居城市的典范[1]。
參考國內外生態宜居性評價的研究成果,征求多位專家意見,最終確定了生態宜居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體系分為4個層次:目標層、領域層、路徑層和指標層。指標體系綜合考慮了城市的經濟、社會、環境等因素,包含5項目標層、14項領域層及32項指標層,綜合反應城市的生態宜居程度。
蘇州擁有得天獨厚的基礎條件,經過多年的規劃,這個城市的宜居建設也已經逐漸走向完善和成熟,但是依然存在許多不足和亟須提高的地方。
3.1 經濟結構影響經濟的生態高效
蘇州經濟發展度指數得分比較高。反應經濟實力的三個指標均超過宜居城市標準值。但是經濟結構還存在不合理地方,經濟潛力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約。本研究選擇“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和“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來判斷蘇州經濟結構的合理性,如表所示。雖然這些指標逐年遞增,但與標準值仍有差距。如2013年第三產業所占比重(46.7%),不僅與宜居城市的標準存在較大差距,與國內許多城市的差距也非常明顯,如同期北京為
76.9 %、廣州為64.6%,因此第三產業的潛力還要挖掘。其次,蘇州高端產業總量占比較低,研發投入相對薄弱。2013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5.4%,與深圳(58.2%)等先進城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3.2 資源匱乏且利用率低
蘇州的礦產資源、能源狀況十分窘迫。而蘇州產業具有高耗能的特點,能源綜合利用率低于國內先進城市。蘇州萬元GDP能耗在2013年降至0.609t標煤,但同期深圳僅為0.428t標煤,北京0.425t標煤。影響蘇州經濟生態性的還有“單位土地GDP”這一指標。蘇州的人均耕地早在2008年低于國際上規定的人均0.79畝的警戒線,而蘇州的土地產出率也相對較低,2010年為1.08億元,不到深圳4.87億元的1/4。2013年為1.47億元,與深圳5.78億元依然存在較大差距。

蘇州生態宜居城市評價指標體系表Suzhou ecological livable c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3.3 公共服務體系還不夠完善
在公共服務方面,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張)、萬人擁有病床數(張)兩個實際值均低于標準值。2013年蘇州市萬人擁有病床數為79.01張,與標準要求的90張還有差距。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張)為32.5張,與荷蘭接近90張、香港特別行政區100張的標準比還有差距。2014年底,蘇州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108.57萬人,占總人口數的16.4%。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各方面要求,成為蘇州未來面臨的一項迫切任務。
3.4 居民收入水平滯后于經濟發展
一般來說人均可支配收入為人均GDP的75%是合理的,蘇州2013年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 748元,僅占人均GDP的34.69%。同時,通過對蘇州人均可支配收入與消費性支出進行比較還發現,市區居民58.94%的收入用于消費性支出。這說明由于生活成本的快速增加,部分地區抵消了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居民生活質量受到一定影響。
3.5 住房體系的不完善影響城市宜居
世界銀行和聯合國人居中心進行常年的考察和研究,得出了“合理住房價格”,房價收入比應該是3~6[2]。2013年蘇州商品房平均價格為12 108元/m2,城鎮家庭居民人均建筑面積39.24m2,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1 143元,房價收入比為11.54。遠超江蘇省的房價收入比,高房價影響生活成本的便宜、合宜。
3.6 交通體系不完善,影響出行的舒適便捷
雖然隨著軌道交通的開通,蘇州市區選擇公交出行的居民有所增加,但仍不足30%,主要原因就是地鐵、公交系統和慢行系統銜接不夠。此外,快速路在高峰時段經常出現通行不暢的現象[3]。社會停車泊位率(%)的實際值與標準值相差很大。因為蘇州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增長,但停車建設沒有跟上,導致路邊停車、占道停車現象嚴重。
3.7 生態環境質量治理任重而道遠
2013年,蘇州17個河流斷面水質為地表水IV類,6個河流斷面水質為地表水V類標準,還有2個為劣V類。細顆粒物依然是影響空氣質量的首要污染物。從未來幾年來看,蘇州市的經濟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重污染行業還是占有一定的比重,排污總量的壓力在短期內還無法得到緩解。
4.1 構筑高效生態產業體系
以綠色生態為主線,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以優質、高產、生態為發展目標,發展高效農業、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以高質、高端為特點,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立足旅游資源優勢,打造以觀光度假為主導的復合型旅游產品和優勢互補的旅游精品系列,促進旅游業向綜合業態發展。
4.2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通過技術和管理改進,著力提高單位資源消耗的經濟產出。將能源、水資源等資源生產率指標,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約束性指標,納入宜居城市建設指標。充分合理地利用地下空間,加強對城鄉社區的重建,建設高密度、緊湊化、混合功能的社區。
4.3 有效改善居住條件
影響蘇州宜居的因素還有供房結構不夠合理,主要表現為小戶型商品房少,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安居房供不應求。今后應在構建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方面下功夫,為居民營造具有歸屬感的居住環境。
4.4 完善交通網絡體系
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優化現有道路網絡系統,保證道路通行能力。建設高品質自行車租賃系統,設計人性化的步行空間,引導居民形成綠色出行理念。
4.5 提升城市環境質量
為夯實城市生態宜居的基礎,保證居民的生存質量,增強河流、湖泊的生態修復,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加大對基本農田、水稻主產區等區域的生態補償力度。
[1]常文韜,包景嶺,李燃.天津市生態宜居城市指標體系構建研究[C]//綠色經濟與沿海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研討會論文集.2011:1898-1902.
[2]人民日報.房價怎樣才能叫合理[EB/OL].(2012-03-23)[2015-06-13].http: //news.qq.com/a/20120323/000787.htm.
[3]方方.“城市擁堵病”逼近每一個蘇州市民[N].城市商報,2011-01-11(02).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Livable City and Way of Construction in Suzhou
ZHANGXiao-fang
(Suzhou UniversityofScience and Technology,Suzhou 215011,China)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and field survey,the qualityofecological livable cityconstruction ofSuzhou cityis evaluated,an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nstruction ofecological livable city in Suzhou are summarized.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livable cityin Suzhou are expounded,and put forward the wayofconstructingecological livable cityin Suzhou.
Ecological livable evaluation;Indexsystem;Construction way
F292
A
1674-8646(2015)10-0030-03
2015-07-25
課題項目:本文得到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公眾參與的蘇州宜居社區評價和建設”(2010SJB630057)資助
張曉芳(1971-),山東萊州人,博士,講師,主要從事城鄉規劃和人文地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