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燕
冠狀動脈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是目前診斷冠心病的重要方法,臨床診斷率較高,但CAG檢查對患者機體有一定的損傷,且費用昂貴[1],部分患者對CAG檢查的耐受性較低,使得部分患者的冠心病因未得到確診而延誤治療。本研究選取收治的66例冠心病患者,對常規心電圖檢查和平板運動試驗(treadmill exercise test,TET)兩種無創方法在冠心病臨床診斷中的價值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2月~2014年1月江蘇省太倉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住院的冠心病患者66例,其中男36例,女30例;年齡46~69歲,平均年齡(59.8±2.5)歲。患者均經相關檢查確診為冠心病,在臨床上均表現為胸悶、氣短、胸痛等癥狀。同期選取65例正常受試者作為常模進行對比。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比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在接受CAG檢查前均接受常規心電圖檢查和TET檢查,所有患者在檢查前3 d停止應用硝酸酯類、受體阻滯劑類及鈣拮抗劑類藥物,在檢查當天飯后2 h進行檢查。其中常規心電圖檢查采用12導聯心電圖機,陽性標準為ST段下斜或水平降低0.05mV以上;TET檢查采用X-12型運動平板檢測機,運動的終止標準為達到亞級量心率水平,陽性標準為ST段下斜或水平下降0.1mV以上,或在原有ST段基礎上下降0.1mV以上。分別對患者在前后檢查中的陽性率進行計算,比較前后陽性率之間的差異。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正態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TET檢查和心電圖檢查結果比較 心電圖檢查的陽性率為59.09%,TET檢查的陽性率為86.36%,TET的陽性率明顯高于心電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TET檢查和心電圖檢查結果比較(n)
2.2 患者TET檢查運動時間與常模比較 患者組的TET檢查平均運動時間明顯低于常模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組的運動量和最大心率明顯小于常模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患者TET檢查運動時間與常模比較(±s)

表2 患者TET檢查運動時間與常模比較(±s)
注:與常模組相比,aP<0.05
組別 時間(min) 運動量(METs) 最大心率(次/min)常模組 8.47±2.6 10.01±2.1 158.2±10.5患者組 6.36±2.2a 7.63±2.3a 141.3±11.3a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是由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引起的血管管腔狹窄[2-3],導致心肌供血不足,在臨床診斷上主要采用冠脈造影方法進行診斷,但冠脈造影屬于有創檢查[4],會對患者的機體造成一定損傷,且在檢查過程中有發生并發癥的危險,部分老年患者對其的耐受性較低,因而影響了冠心病的及時診斷。如何應用無創檢查手段對冠心病患者進行診斷是冠心病診斷的關鍵[5]。本研究主要對常規心電圖檢查和TET檢查在冠心病臨床診斷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TET檢查的陽性率明顯高于常規心電圖檢查(P<0.05),這說明TET檢查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準確率更高,表現更好。在常規心電圖檢查中,部分冠心病患者血管出現狹窄但其靜息時的血流量尚且正常,這就使得其在心電圖上的反應出現正常結果,導致心電圖診斷中有很多漏診現象出現。而TET檢查則是通過對患者心臟負荷進行檢查,反映患者心肌功能,以此來進行冠心病的診斷。在平板運動試驗中,冠心病患者因血管狹窄導致其隨著心臟負荷的增加出現心肌缺血的癥狀,這時ST段會清楚將患者的心肌缺血癥狀反映出來,以此作為冠心病診斷的標準,從而有效提高冠心病的診斷準確率。
有研究表明,TET檢查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明顯高于心電圖檢查診斷[6-7],說明TET檢查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更高。同時,本次研究還對冠心病患者組在TET檢查中的運動量、時間、最大心率等與正常組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本組冠心病患者的運動量、時間及最大心率均明顯低于正常組(P<0.05),這一結果與國內其他相關報道一致[8-9]。說明TET檢查中的ST段壓低程度可以作為反映冠心病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標,在TET檢查中,冠心病患者由于血管管腔狹窄,導致其在接受TET試驗時其心臟負荷能力明顯低于正常組,因而使得TET試驗中的運動量、最大心率及運動時間均明顯低于正常組。且有研究表明,在TET試驗中ST段壓低越多,患者的冠心病病情越重,這說明在TET試驗中可以將ST段的壓低程度作為一個檢驗指標[10]。
綜上所述,與常規心電圖檢查相比,TET試驗的診斷正確率明顯更高,值臨床推廣應用。
[1] 吳小敏.動態心電圖與平板運動試驗共同檢查對診斷冠心病的意義[J].臨床醫學,2010,11(5):96-97.
[2] 陸亞非,李自成,李淑儀,等.平板運動試驗中Q-T間期變化對冠心病的診斷價值[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03,19(6):375.
[3] 鄭慧雅,周萬先.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動態心電圖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27):3050-3051.
[4] 董競琳.冠心病患者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心律失常診斷結果對比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6):319-320.
[5] 杜娟娟,孫汝平,劉漢青,等.活動平板運動試驗后QT間期離散度的變化對冠心病的預測價值[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3,19(21):3260-3263.
[6] 程美蓮,嚴衛國,王邦寧.運動試驗及動態心電圖診斷冠心病的價值[J].臨床心電學雜志,2013,10(4):256-258.
[7] 吳哲兵,代升平,魏運亮,等.運動平板聯合動態心電圖試驗在冠心病診斷中的價值[J].實用醫藥雜志,2013,30(1):14.
[8] 孔寶青,陳向東,洪敏,等.平板運動試驗聯合動態心電圖診斷冠心病的價值[J].心電與循環,2012,31(2):82-83.
[9] 袁含茵.心電圖平板運動試驗和動態心電圖在冠心病診斷中的作用比較[J].河北醫藥,2013,35(6):886-887.
[10] 陳勝,徐昕,陳艷清.運動平板試驗結合動態心電圖對冠心病的診斷價值[J].實用醫學雜志,2010(12):2155-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