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紅
醫院供應室是醫院最大的醫療垃圾集中地,承擔著醫院醫療器械、管道等可重復使用物品等的回收、清洗、消毒、滅菌及發放等工作[1]。為了減少供應室護理人員職業暴露的危害,提高職業防護意識、防護行為能力及防護行為執行率,減少職業傷害的發生,本院通過通過采取職業防護培訓教育、規范各項操作行為、標準預防教育、加強預防保健工作及足夠的防護用品儲備等防護干預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江西省腫瘤醫院供應室全體30名護理人員為調查對象,其中男6名,女24名;年齡20~45歲,平均年齡(35.0±3.5)歲;工作年限1~18年,平均工作年限(6.0±2.8)年;其中主管護士5名,護士25名;文化程度為中專者10名,大專 15名,本科5名。
1.2 方法
1.2.1 職業防護專項培訓 對所有供應室護理人員進行職業防護的專項培訓,發放職業防護知識手冊,定期組織學習職業防護知識與技能、醫院感染管理規范、醫院消毒技術規范及傳染病防治法等方面的知識[2]。根據供應室不同區域的特點及危險因素,制訂具體的操作流程,以預防職業危害的發生,提高全體人員對供應室工作的危險性及防護重要性的認識,提高自我防范意識,加強醫院職業防護知識的培訓、考核,自覺主動地執行防護措施及技術操作規程,以減少或杜絕醫院職業暴露危害的發生[3]。
1.2.2 規范操作行為 供應室工作人員在操作中按要求穿戴防護用具,戴好口罩、手套、帽子,使用專用的回收車將污染器械和物品密閉運回供應室污染區集中處理。嚴格按回收操作流程對物品進行分類處置等操作規程[4-6]。
1.2.3 標準預防教育 接觸污物前后均應洗手。預防針刺傷,避免感染血液傳播疾病。被銳器意外刺傷,應先脫去手套,再自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受傷部位,同時用流動凈水沖洗傷口,使血液排出,然后用碘酊、乙醇消毒受傷部位[7],并用無菌敷料包扎傷口。上報醫院感染管理科, 并進行血源性傳播疾病的檢查和隨防。
1.2.4 防護用品儲備 統一購買供應室護理人員的工作區域所需要的防護用品,并儲備足夠的數量。
1.3 調查 調查實施職業防護干預措施前后供應室護理人員的職業防護知識知曉率、防護行為執行率及職業損傷發生率的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培訓前、后護理人員的職業防護知識知曉率情況 30名護理人員,經加強職業防護措施后,對標準預防、安全注射、針刺傷緊急處理及標準預防補充措施的防護知識知曉率與實施相關措施前比較有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培訓前、后護理人員的職業防護知識知曉率比較[n(%)]
2.2 培訓前、后護理人員的職業防護行為情況 經過采取相關職業防護培訓措施后,戴手套、戴口罩、穿防護服、防護鞋及防護眼罩、安全處理銳器、銳器刺傷后的處理、浸泡消毒時加蓋密封及脫手套后及時洗手等職業安全保護行為的執行率相比于實施相關培訓措施前有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培訓前、后護理人員的職業防護行為比較[n(%)]
2.3 培訓前后護理人員的職業損傷發生率情況 實施相關防護措施后,供應中心護理人員的利器刺傷、燙傷、噪音損傷、粉塵損傷、紫外線暴露率、接觸化學消毒劑等的發生率與實施相關措施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培訓前、后護理人員的職業損傷發生率比較[n(%)]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血液傳播的傳染病如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的感染已成為醫務人員面臨的最重要的職業危害[8]。供應室護理人員在回收、清洗過程中直接接觸物品及器械上污染的血液、體液等,復用器械回收、清洗、打包等操作過程,均可增加供應室工作人員的潛在職業危害,不做好個人防護,不僅會造成自身傷害,還會成為疾病的傳播媒介。因此必須提高供應室工作人員的職業防護意思,增強職業防護行為能力及執行,從而預防和減少供應室工作人員的職業暴露危害。
本院供應室工作人員年齡偏大,知識層次相對偏低,職業暴露防護意識、知識及能力都相對較弱。本研究選取供應室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采取職業防護培訓教育,有效提高了供應室工作人員的學習主動性和防護知識的理論水平,規范各項操作規范增強了供應室護理人員防護行為的依從性,保證了職業防護行為的正確執行,通過實施標準預防教育、加強預防保健工作及足夠的防護用品儲備的防護措施,供應室工作人員職業防護知識知曉率、防護行為的執行率明顯高于干預前(P<0.05),職業損傷的發生率則明顯低于干預前(P<0.05),提示通過采取有效的職業暴露防護干預措施,能顯著提高供應室工作人員職業暴露防護意識、防護知識知曉率及職業防護行為的執行率,職業損傷發生率明顯下降,從而降低職業危害的發生。
綜上所述,對供應室護理人員采取有效的職業暴露防護干預措施,能顯著提高供應室工作人員職業暴露防護意識及職業防護行為的執行率,從而降低職業危害的發生,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 陳玉萍,舒承婷,劉玲,等.供應室護理管理人員職業危害知識和防護行為的調查[J].護理研究,2009,23(1):28.
[2] 陳梅芳,干玎竹,張慧,等.11所三級甲等醫院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職業暴露和防護現狀調查[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7):632-634.
[3] 黃燕,黃慶文,丘惠萍.消毒供應室職業危險因素分析及防護措施[J].吉林醫學,2012,33(2):440-442.
[4] 徐壁華,肖志謙.消毒供應室的醫院感染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3):309-310.
[5] 金麗君,劉虹.持續質量改進在醫護人員手衛生落實中的運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4):317-318.
[6] 林巖,徐風琴,陳麗客,等.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的危險因素分析和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8):985-987.
[7] 龔光明.臨床護士銳器傷調查分析及預防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5):680-682.
[8] 蘇廣英.健康教育對手術室護理人員銳器傷防護的作用[J].中醫正骨,2007,19(1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