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朝鮮也有車?廢話,朝鮮還有灰機呢!雖然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出了平壤市區后,就很難看到機動車的影子了,但我們神秘的階級兄弟仍然以不足70美刀的人均月GDP,努力譜寫著屬于自己的汽車傳奇。
長白山另一邊兒的車
朝鮮國內的汽車總量大約在24萬臺左右,其中絕大部分集中出沒在首都平壤。即便如此,平壤市民也完全不用擔心在馬路上遇到堵車的情況。試想一個面積為上海一半的大型城市,汽車保有量尚不足前者的十分之一,這會是怎樣一番情景?你完全可以在平壤街頭帶著老婆開著車,吃著火鍋還唱著歌……當然,前提是你得有輛車。
朝鮮國內的機動車牌照,按顏色分為橘黃色(私家車),白色(國有汽車,主要為巴士、出租車、警車、急救車等公共事業用車),藍色(外交車輛),黑色(軍車與國際車輛),綠色(金剛山特別區用車),其中大家最為關注的恐怕非私家車莫屬了。朝鮮早期的私家車牌照編號采用“文字-三位或四位數字”的登記方式,神奇的是這種最大上限極低的編號方式居然一直使用到1992年,朝鮮政府才發現號碼似乎不夠用了,于是如今朝鮮私家車牌的編號開始采用“文字-兩位數字-三位數字”的登記方式。因此如果你在平壤街頭見到一臺文字后僅有三位或四位數字的橘黃色號牌私家車,那么車主多半來頭不小。
朝鮮什么人有車?
朝鮮總人口約為2400萬,即平均每100人擁有一輛車。不過朝鮮的汽車大部分都掌握在國家手中,也就是所謂的公車,真正以個人名義登記的車輛屈指可數,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當然是國民收入過低。在朝鮮國內,能買得起的車的人本就寥寥無幾,而由于長期受到經濟制裁,朝鮮的油價非常不穩定,且普遍偏高,使得用車成本也直線飆升。這導致朝鮮以個人名義登記的汽車大多屬于運動員、藝人、科學家,他們由于在某些領域的突出貢獻而得到國家獎勵,才得以真正接觸到私家車。而對于剩下那絕大多數普通民眾而言,“買不起車也開不起車”是最真實的現狀,這和我國上世紀60-70年代的狀況非常類似。
老爺車博物館
由于朝鮮本國的汽車工業水平極為落后,買得起車的私家車主往往都會選擇歐美豪華品牌的進口車,因此朝鮮私家車的平均質量要普遍優于公車。上世紀80年代初期,朝鮮經濟在蘇聯的支持下尚不薄弱,甚至要好過同一時期的中國和韓國,也就是在那時,朝鮮國內涌入了一大批經典進口車,而這些經歷了3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老車,有很多時至今日仍奔馳在平壤的街頭。
當年朝鮮國內流行的是“老四樣”,即奔馳E級、日產公爵、伏爾加和沃爾沃144。如今沃爾沃144已經難覓蹤影,Y30/Y31版本的日產公爵及伏爾加GAZ-24/GAZ-M21偶爾還能見到,出鏡率最高的當數底盤代號為W124的奔馳E級。盡管這些車型活躍的年代早已遠去,但它們卻依舊保持著足以令國內老爺車收藏者們汗顏的完美成色。對于朝鮮而言,時間似乎被定格在了那個曾經光輝的歲月。
中國車在朝鮮
中國品牌的汽車對于朝鮮而言可不僅僅是進口車那么簡單,由于汽車工業的整體落后以及與中國相對良好的貿易關系,朝鮮本土的汽車廠商往往會給比亞迪、長安、長城、奔騰、眾泰、華泰、黃海、中華等華夏品牌貼上朝鮮國內車廠的標識,然后直接在市面上進行銷售,這在警車、出租車等公共事業用車領域最為常見。
除此之外,各式老款中國車在朝鮮同樣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解放CA141、東風EQ系列卡車在朝鮮軍用、民用領域應用廣泛,BJ2020更是能占到朝鮮軍用越野車近一半的數量,其他諸如南汽躍進卡車、金杯客車、金陵客車這些在國內已經幾乎絕跡的車型在這里同樣可以覓得蹤跡。
“傳奇”制造者
最后,讓我們來聊聊朝鮮本土的汽車廠商。朝鮮最大的兩家從事汽車制造的企業名為“和平”與“勝利”,他們除了貼牌之外,還會仿照前蘇聯、中國等國家的車型,在一些過時的平臺上以CKD(Completely Knocked Down,意為“完全拆散”,即將汽車以完全拆散的零部件狀態購入,之后再重新組裝成整車)的形式生產這些技術輸出國已經淘汰的產品。總體而言,朝鮮本土的汽車廠商,能夠在如此困難的條件下,以極度落后的技術,維系著朝鮮全國的用車需求,足以譜寫一曲當代汽車工業的傳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