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波
清朝乾隆時期,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區(qū)發(fā)現了大型金礦,關內的很多流民迫于生計紛紛去那里挖礦淘金。清政府駐迪化(今烏魯木齊)的大臣知道了這件事,害怕流民太多引發(fā)騷亂,就找人來商量,想辦法阻止流民到金礦產區(qū)淘金。有人出主意,說很簡單,通往阿勒泰金礦區(qū)就一條路,政府只要派兵把守住進出金礦的關口,不準糧食進去,里面的人沒糧食,就會乖乖地出來。這可是一劍封喉,不攻自破的好辦法。駐迪化大臣接受了這個建議,派兵把守住關口,不準往里面運送糧食。
金礦區(qū)里面有好幾萬人,糧食一缺就出亂子了。這些流民翻山越嶺逃出礦區(qū)后,生活無以為繼,只好鋌而走險,嘯聚山林,打家劫舍,成了危害一方的土匪,讓清政府頭疼不已。
朝延派兵去圍剿,打了好幾年,耗費了大量的銀兩,折損了不少兵將,不但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土匪反而越剿越多,看來靠“堵”是“堵”不住了。
沒辦法,朝廷只好又采納了一位高參的建議。高參說堵不如疏,大禹治水就是用疏導的辦法,既然淘金的人擋不住,不如干脆就放開,讓他們去淘吧,只需要在出入金礦的要道上設個關卡,淘金人淘了金要出來,可以呀,你只要照章給朝廷納稅就行了。就這樣,淘金的流民有了收入,國家也有了新的進項。有了穩(wěn)定的收入,誰還愿意去當土匪呢?朝廷也不用耗費銀兩去剿匪。就這么一個關卡,讓流民和朝廷實現了雙贏,這是“疏”出來的結果。
堵不如疏。 “堵”是矛盾的積累,是延緩問題的爆發(fā),結果麻煩越堵越大。 “疏”是矛盾的化解,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疏通渠道困難自然迎刃而解。
(摘自《經典》201 4年第1期)
女神
●讀大學你22歲開始失業(yè),不讀大學你18歲開始失業(yè)。
●吃素食一年了,體檢發(fā)現體重更重了,這不科學啊,隨后網上搜索,發(fā)現食草動物往往體型都大……
●只要長得漂亮,賣個豆腐都說是豆腐西施,長得丑的拉小提琴都像在抽筋。
●你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想象一下有棵樹它長了20年,然后變成了手紙……
●你要是喜歡一個女生,就好好學習,找個好工作,掙好多好多錢,等她結婚的時候,你多出點份子錢。
●女神就像太陽,得不到沒關系,被光照照也能提神。
●我的前女友是個很沒骨氣的人,每次和我吵架,都會先道歉:“對不起,我們分手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