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安華
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重要講話中多次強調,領導干部要敢作為敢擔當,要大膽工作,以敢抓敢管、盡職盡責、奮發有為為榮,以不負責任、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為恥。敢作為敢擔當是領導干部必備的基本品格和素質,無論是什么時候、擔任什么職位,都應牢牢記住“為官避世平生恥”這句警言。
然而,隨著反“四風”、反腐敗深入開展,黨內出現了一些消極怠工的情緒,一些黨員干部面對“為官不易”,開始“守攤子”“混日子”,不作為,做起了“太平官”,奉行所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為官之道。究其原因,是明哲保身,怕干得多錯得多,不干不錯。然而,這是錯誤的。這種占著位置得過且過,不敢擔當,不負責任,前怕狼后怕虎,工作要求降低到“只要不犯錯誤就行”的表現,禍害無窮,最終損害的是黨的事業。我們黨正肩負著實現“兩個一百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目標,正需要黨員干部全身心投入,以奮發有為、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團結干事,扎實工作;正需要一大批先進分子挺身而出,勇于擔當,敢于作為。
敢作為敢擔當是領導干部必備的品格。我們黨的發展歷程就是一部敢作為敢擔當的史詩。無論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年代、“激情燃燒的歲月”,還是與時俱進的改革開放新時期,共產黨人勇挑重任,肩負使命,創造出了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航天精神等,這些可歌可泣的壯舉詮釋了“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和政治品格。當前,面對全面深化改革和反腐敗斗爭的形勢,敢作為敢擔當尤其重要。黨員干部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把敢作為敢擔當作為實現精神價值的追求,在其位必謀其政;各級領導干部要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有為,用實際行動向黨和人民交出合格的答卷。
敢作為敢擔當是領導干部應有的勇氣。鄧小平同志曾說:“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子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今天,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面對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許多硬骨頭要啃,許多險灘要涉,靠的就是勇氣和膽量,就是要敢闖敢試、不躲不繞,能抓能放、勇破藩籬,敢做敢當、不怕質疑,在關鍵時刻能挺身而出,敢于碰硬。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牢記權力意味著責任,常思自己身居何位,明確自己應擔之責,有責要有為,有為才有位。
敢作為敢擔當是領導干部基本的素質。“責重山岳,能者當之”。有品德才想作為,有勇氣才敢作為,有素質才能作為。若沒有素質作基礎,敢作為敢擔當只是一句空話。因此,黨員干部要有敢作為敢擔當的本領和能力,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有卓越的才能。不能讓那些凡事唯唯諾諾、遇事躲躲閃閃、貪生怕死的人成為領導干部。要把那些愛學習、肯研究、干實事、善于破解難題、攻堅克難、有勇有謀的人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施展才華,成就事業。
當然,敢作為敢擔當不能亂作為。要謹防那些只求“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一心撈“政績”的人。他們不去解決民生問題而去干勞民傷財的事,熱衷于圈地造城,建造漂亮氣派的標志性建筑,這樣只為自己留“青史”亂作為的人,嚴重損害黨的形象,損害人民和國家利益,在群眾中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任重而道遠。每位黨員干部首先要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要有強烈的事業心,決不能有私心雜念,更不能當“歪嘴和尚”曲解政策,亂謀其政。要胸懷擔當,事不避難,忠誠履責,盡心盡力,敢于作為,在本職崗位上,奏響人生的華章。
本欄編輯/石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