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圖縣三江口鎮距昌圖縣城100多公里,是遼寧省最北端的鄉鎮。農村稅費改革以來,鎮黨委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著力點,按照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要求,配班子、選干部、明思路、抓落實、見成效,全鎮村級集體經濟初步擺脫了困境。全鎮12個行政村村級固定資產累計達3000萬元,村集體年收入30萬元以上的村有6個,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有4個,基本自給自足的村有2個,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村級實力增強。2014年9月,太平山村被中國生態文化協會評為“全國生態文化村”。
能人治村,注入村級經濟原動力
農村稅費改革前,因不切實際的開發性生產、“三提五統”、高息貸款等原因,使村級形成了嚴重的“債務鏈”,全鎮村均負債100萬元以上,部分村成為經濟無來源、致富無產業、辦公無場所的“三無”村,村級債務成為鎮黨委最頭痛的難題。如何化解村級債務,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村級組織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三江口鎮黨委認識到,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鎮黨委突出選好配強村黨組織書記,依靠能人治村,對軟弱渙散的村黨組織及時進行調整,讓帶富能力強、群眾威望高、工作有本事的黨員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中有位子、唱主角、挑大梁。幾年來,先后對劉胡村、大王村、三馬架村等6個村的黨組織書記進行了調整,將黃煙種植狀元謝成仁、蔬菜開發能手張淑英、蛋雞養殖合作社理事長閆雪皎等選拔到村黨組織書記崗位。劉胡村黨支部書記謝成仁上任后,把化解村級債務的眼光盯在當時還由鄰近的梨樹縣靠山鎮農民長期越界耕作的2000畝“五荒地”上。經多方交涉,要回了土地所有權,并一次性公開發包,徹底還清了村級300萬元的債務,卸掉了多年的歷史債務包袱。鎮黨委充分利用致富專業區、產業化基地、公司企業、合作社等載體,搭建黨組織引領群眾共同致富的平臺,著力打造科學發展型、服務群眾型、凝聚人心型、和諧穩定型基層黨組織新形象。在各支部、黨小組中深入開展“雙帶”評比活動、黨員中心戶評比活動及“合作社中黨旗紅”活動,在黨員中深入開展“我為黨旗添光彩”“我為發展作貢獻”主題實踐活動,并號召全體黨員努力爭當學習鉆研的標兵、務實肯干的標兵、履職盡責的標兵、促進和諧的標兵、弘揚正氣的標兵。與此同時還廣泛開展“創先爭優”“奪標競賽”“比、學、趕、幫、超”等活動,使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的發揮。2014年,三江口鎮黨委又制定了“月檢查,季評比,年總評,兩年一表彰”的村級“創先爭優”表彰獎勵的長效管理機制,同時以精簡精干為原則,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實行黨總支和村委會“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書記、主任一肩挑”。“兩委”班子成員職數為五人,采取“公推、直選”的方式直接選舉產生并交叉任職。對村組的各項事務管理實行村干部上下兼職制,由村“兩委”班子成員擔任村民小組長,最大限度地精簡人員、壓縮開支;實行嚴格的財務管理包干和定額制度。結合各村實際,加強班子成員思想作風建設,進一步提高執政能力,不斷豐富管理經驗、提高管理水平,真正做到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培養和造就一支思想新、作風正、政治優、業務強的階梯型基層干部隊伍。目前,全鎮78名村“兩委”班子成員中80%以上有致富產業,12名村黨組織書記家家有致富項目,年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在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致富中起到了引領作用。
因村施策,培植村級經濟內生力
為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三江口鎮黨委、政府出臺《關于加快全鎮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分別提出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年增長3萬元、5萬元、10萬元三個檔次的目標,將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列入村干部“千分制”考核之中,并實行獎勵機制。對超額完成規定目標的村,兌現獎勵工資,給予物質和榮譽獎勵;對村級集體經濟好的村,村黨組織書記優先推薦為副科級事業編制干部。截至現在,三江口鎮已有1名優秀村書記被聘為副科級事業編制干部,另有2名村書記被推薦為副科級事業編制干部候選人,激發了村黨組織書記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熱情。
本著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原則,三江口鎮黨委對各村分別提出了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思路和對策。對具有區位優勢的劉塘坊、太平山等4個村提出了發展商貿物流的方向,現在全鎮已建立4個村級集貿市場、3個遼河渡口、近百家商業門點。村級集貿市場輻射到吉林、內蒙古等地,年交易額均在3000萬元以上,市場管理費和商業門點租賃費每年都為村級集體經濟創收8萬元以上。塘坊集貿市場,現已發展成為遼北地區小有名氣的集輕工、農貿、牲畜交易于一體的綜合性交易市場。集市貿易的發展壯大,對加快村戶企業和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三江口鎮黨委對具有產業優勢的劉胡、大王、三江等5個村提出了組建合作社,在合作經營、提供有償服務中增加集體收入的方向。針對風沙干旱的實際,劉胡村黨總支書記謝成仁帶領村兩委狠抓特色產業開發,將2200畝玉米田改種黃煙。2013年烤煙生產實現總收入400萬元,純收入260萬元,村集體增收30萬元,戶均收入4.5萬元。為了改變單一的種植模式,村黨總支帶領部分村民代表到開原市靠山鎮參觀花卉苗木基地,與他們合作,成立了昌圖縣春沐花卉生產合作社,2013年種植花卉苗木1500畝,種植金葉榆、梧桐、棠萁、暴馬丁香等20余種,村集體增收20萬元,苗木種植畝效益高達1.1萬元以上。對具有閑置場地優勢的莊稼窯、二河、三馬架等3個村,提出了筑巢引鳳、招商引資上項目的發展方向,大力發展村戶企業,走貿工農一體化的綜合發展之路。通過多措并舉,結束了全鎮村級無企業、無產業、無創收的歷史,村級集體經濟恢復了元氣。到2013年末,村戶企業已發展到150多家,經營產品種類達100多種。2013年全鎮村戶企業實現總產值5400萬元,實現利潤1250萬元。
反哺民生,增強村級組織凝聚力
大河有水小河滿。村級集體經濟實力的增強,為服務民生提供了有效的物質支撐,服務民生反過來又促進了村級黨組織凝聚力的增強,形成了相互作用、互動雙贏的良好局面。幾年來,三江口鎮各村投入到村村通油路、屯屯通砂石路工程建設資金達1365萬元,投入安裝路燈和綠化美化工程建設資金達245萬元,改善了百姓的出行環境。各村都投入一定的資金成立了村級衛生清潔隊伍,做到了生活垃圾日產日清,為百姓提供一個凈化、清新的生活環境。為了豐富百姓的業余文化生活,劉塘坊、劉胡、太平山、大王4個村投資120萬元修建了高標準的文體廣場和百姓大舞臺,使百姓休閑娛樂有去處、強身健體有場所;各村都免費為百姓安裝了程控電話和網絡寬帶,總投資達415萬元;各村在全縣率先實現了路燈全覆蓋。為了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社會,三江口鎮各村每年都積極組織和開展青年、婦女、民兵和“五好家庭”競賽評比活動及以全體村民參與的體育健身、扭大秧歌等活動為主的豐富多彩的農村業余文化生活。2008年劉塘坊村成功舉辦“迎奧運”村級運動會,2013年太平山村成功舉辦了“迎全運”拔河比賽和籃球比賽,召開了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和群眾參與的大型文藝匯演。劉塘坊村和劉胡村實行“三獎”“兩發放”“一慰問”的惠民制度。即:對村小學教師頒發教學優秀獎,對本村考入本科大學的學生頒發升學獎,對被評為精神文明先進個人的村民頒發爭先創優獎,對特困戶和重災戶發放救濟金,每年春節都堅持對軍屬、五保戶、特困戶、老黨員、老干部、老復員軍人進行一次走訪慰問,堅持每年在春節、重陽節都對70歲以上的老黨員、80歲以上老人走訪慰問,每年發放敬老金1萬元以上;對考入一般大學和名牌大學的學子分別發放1000元和2000元獎學金。
群眾在村級黨組織中的分量有多重,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威望就有多高。村級集體經濟實力的增強,改變了過去“手中無米叫雞不理”的局面,村級黨組織為群眾辦了大量的好事實事,村黨組織的威望提高了,形象好轉了,說話更靈了,政令暢通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更加牢固。
三江口鎮這個昔日默默無聞的小鎮,今日猶如一顆閃亮的明珠,鑲嵌在遼北邊陲。談到怎樣才能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江口鎮黨委書記馬勇說:“選好村黨組織書記是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關鍵,尋求發展門路是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重點,反哺民生是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歸宿。”展望未來,三江口鎮將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創新思路,打造載體,尋求突破,實行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相融合,強化黨組織功能和服務民生相促進,為全面提升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水平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