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石


官與商是古來就有的兩種職業,既然是兩種,一般不能合而為一,但二者從來就聯系緊密。官商勾結,商人參與政治,官員搞經營牟利,古已有之,但從來不被社會輿論贊賞。時至今日,官商關系有法律、紀律、道德約束,不是古代可簡單相比的。官商可以為經濟和社會發展而合作,但身份絕不能混同,亦官亦商不可以,官商勾結謀私利也是違法的。官員的直系親屬也不許借助官員的權力經商。法紀清楚,但還是有一些官員暗地里經商賺錢,唯利是圖。他們和老板們稱兄道弟,不分彼此,收禮、受賄成了家常便飯。無錫市濱湖區委原書記朱渭平就是一個官商不分,瘋狂追逐財富的“標本”。
2014年6月,朱渭平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法院審理查明:朱渭平在擔任區級領導的十幾年時間里,在企業經營、工程承攬、職務晉升等事項上,收受財物兩千多萬元。不僅如此,他還利用權力壯大家族企業,以官興商,亦官亦商,家族財富滾雪球式增長,可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然而這現代版的官商結合,發家致富是不可能長久的,在從嚴治黨的背景下灰飛煙滅是必然的事!
一路當官的“成功商人”
朱渭平生于1961年,26歲研究生畢業后分配到無錫市化工局工作。他一邊上班,一邊協助父親做化工生意。他為父親執掌的公司拉業務,賺提成,公司越辦越紅火,朱渭平也有了真刀真槍辦企業的經驗。1999年,年事已高的父親要把公司交給朱渭平管理,此時朱渭平已經當上宜興市副市長,舍不得辭官下海,但家里的生意又不想放。為掩人耳目,他將公司登記在哥哥名下,自己當幕后掌柜。公開說沒經商,暗地里出主意,作決策;他還利用官員的身份攬業務,官商同體,經營條件可謂得天獨厚!
企業辦大了要投資興業,朱渭平搞起了大手筆的資本運作。他們先后投資入股了十多家大型企業,涉及化工、建材、房地產等領域。朱渭平在黨政機關是官員,頤指氣使,大權在握;在家族企業是老板,是富翁,家人對他也是眾星捧月。
朱渭平在區長、書記位子上也有點商人、企業家的味道,“善于資本運作”在當地出了名。前些年很多地方政府介入土地、國企產權、公共設施等資本項目的所有權轉讓、建設招標等,這不算稀奇。朱渭平的出格在于他混淆了公私不同的資本運作。做一宗買賣,就要個人撈一把。他曾用區政府下屬融資平臺籌集資金20多億元,競購北京一家公司的股權。這次競購之前,朱渭平就和其他股東商定,成交后,他個人要數千萬元的股權。這次競購雖然沒有成功,人們卻領教了區長原來是官商一體的。
上海的房地產商吳某看好一處正轉讓的房地產項目,苦于無錢。他想起了不久前在商學院學習班上結識的朱渭平。吳某邀請朱渭平夫婦參觀這個項目,請求朱渭平幫助籌資,許諾項目如果成功拿下,送給朱渭平一套千萬元的住宅。在誘惑面前,朱渭平動心了。他安排將本應用于扶持新興產業和中小企業的財政資金3億元借給吳某。吳某用這筆錢收購項目,重新裝修后出售,獲利數億元。朱渭平也得到了價值1400多萬元的豪宅。
當過商人,也可以當官;但當上官之后,就不能是商人了。官商不分、官商一體,官是貪官,商也是巧取豪奪的貨色。朱渭平若明若暗地官商同體,影響是十分惡劣的。他搞的很多資本運作,也超越了政府的職能,成了個人“無利不起早”的牟利活動,這樣的干部看似“能干”“腦筋活”,實際上是在做與身份不相符的事,干著以權謀私的勾當。
追逐財富無休無止
經商以逐利為目標,但要守法經營,道義良知也要遵守,唯利是圖是不提倡的。黨政官員要去逐利,撈非法的收入,就不僅是道義的問題了,而是嚴重的違法行為。朱渭平在無錫市濱湖區擔任區長、區委書記十多年,地區總產值、財政收入大幅度增長,有點政績和威望,但可嘆的是,他對送上門來的各種名目的現金、貴重物品來者不拒。逢年過節,面對大到價值10多萬元的金條、數十萬元人民幣,小到各類煙酒,他沒什么挑揀,照單收下。區里有位干部張某攀上了朱渭平,為了個人升官發財不斷地“進貢”。從2005年夏到2012年春的7年間,朱渭平分17次收受張某送的購物卡、象牙制品、金條等,共折合人民幣61.9萬元。收受張某的賄賂只不過是冰山一角,朱渭平受賄的方式五花八門,除了收錢辦事,還低價購房、收受房產、旅游消費。
日積月累地收受財物,積累起來就是大數字。朱渭平的貪腐可不僅僅是積少成多,大手筆地撈錢也時有所為。前幾年無錫雪豐鋼鐵公司經營陷入困境,迫切需要注入資金。企業負責人找朱渭平聯系貸款,朱渭平來個獅子大開口,兩億元貸款截留一半,挪作他用,他個人從中撈好處。雪豐鋼鐵公司最終選擇舉報朱渭平,這成了朱渭平案發的導火索。
撈這么多錢干什么,朱渭平并沒有很明確的目的,只是占有財物癮頭十分強烈。自己名下的一些豪宅,他都沒去住過一天,有的連一眼都沒看。珍貴的古董堆積如山,有的到案發時還未開封。當官的追逐財富,比商人可瘋狂多了。因為他們追逐財富是在犯罪、畸形的心理下所為,貪欲浸入了骨髓,既定不出金額的上限,也確定不了在什么時刻停止。
天壤之別的“氣場”
2012年,朱渭平在51歲生日時被立案調查。不到兩個月,案件就基本查清。開始他還百般抵賴,寄希望于和一些人定了攻守同盟,負隅頑抗。但在確鑿的證據面前,他終于敗下陣來。在心理防線崩潰的瞬間,朱渭平坐在椅子上,雙手緊緊抓住面前小桌子的邊沿,埋頭沉默了幾秒。“啊……”他狂吼一聲,身體后仰,雙腿伸直,腳上的拖鞋飛了出去。過去大權在握時,人們感到他說話辦事氣魄足,有“氣場”;不想如今狂躁暴發,內心掀起驚濤駭浪時,他的“氣場”更加令人震撼。
在朱渭平辦公室的保險柜里,一沓沓人民幣、美元擺放有序,有的上面還擺了紙條“退給某某某”。辦案人員加大審查力度,朱渭平交代了將6大行李箱貴重物品轉移至他處。隨后,朱渭平交代了其收受賄賂、違規投資入股經商辦企業等問題。案情很快水落石出,朱渭平從人生高峰重重跌落到深谷。
朱渭平在被關押后寫了《悔過書》,在交代案情時也表達了悔恨之情。他懺悔道:“隨著案子調查的深入,對每件事情的回憶,與每個人的交往,一幕幕、一件件,不論是在建設工程領域、土地供應開發合作,還是干部任用、大額資金使用方面,收受金錢及貴重物品的數量在不斷增加。一套套房子的來源背后的細節、轉移資產的清理、對每件物品的回憶,數量之多,自己都不敢相信,這么多年來,在不知不覺中收受了他人這么多東西。在人證物證面前,自己對暴露出的潛藏在內心中的私欲和對金錢財富無休止的追逐的貪婪,感到無地自容、羞愧難當。我從一個座上客變為階下囚,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從大喜到大悲的人生跌落。由于我的過錯,我斷送了多年辛勤努力搭砌起的事業前程,告別了我在濱湖的事業。我悔恨交加,悔自己沒有把握好自己,做了違反黨紀的事;恨自己這么多年來放松、放縱自己,把黨紀國法拋在腦后,不計后果,我終將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沉痛的代價?!?/p>
朱渭平的懺悔不能說不沉痛,這樣的懺悔對別人也有點警示作用,但成了階下囚的腐敗分子的這類懺悔,總讓人產生疑問:現在這么明白,當時干什么了呢?此一時彼一時罷了。貪官有權有勢時,貪圖享受、放縱占有,奢侈糜爛。身敗名裂的危險不能說一點沒想,但評估安全系數時常常高估,偏重于往僥幸過關上想。一段時間里、一件事情上不出事,就暗暗慶幸,以為可以長久,持續干起貪腐勾當。失去自由,想想自己為什么走這一步,真是痛不欲生,后悔應該說是真實的。他們說出悔意,要重新做人,應該理解。但是必須清醒認識到,在不同境遇、心情之下的感受不可以簡單相比。階下囚作的懺悔對他們走過的罪惡之路并無任何補救。別人要從他們的可悲命運中受些啟發,首要的便是在為官時就要清正廉潔,不要進了監獄才知道追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