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人

曾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第二路軍副總指揮等職的趙尚志,是人盡皆知的著名抗日英雄。然而,他生前曾兩次被開除黨籍,死后40年才被恢復黨籍。
1932年6月,趙尚志化名李育才,秘密前往黑龍江省巴彥縣,到張甲洲領導的巴彥游擊隊工作。同年11月,根據中共滿洲省委的指示,巴彥游擊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六軍江北獨立師,張甲洲任師長,趙尚志任政委。這支抗日隊伍在張甲洲、趙尚志等人的領導下,曾攻占過巴彥縣城,打下過康金火車站,并進行過西征。后因遭到大批日本關東軍的包圍合擊,這支剛剛建立不久的抗日武裝被打散。
1933年1月中旬,趙尚志來到哈爾濱,準備向中共滿洲省委匯報部隊失敗的原因。不料當時主持省委工作的負責人,由于此前就對趙尚志懷有成見,因此在不問部隊失敗的真正原因的情況下,擅自作出《關于開除趙尚志黨籍的決議》。
面對這一沉重打擊,趙尚志沒有就此消沉下去,而是堅定地投身抗日戰場。他先后在賓縣孫朝陽的反日義勇軍任參謀長和中共珠河縣委領導下的反日游擊隊任縣中心大隊隊長,開辟了抗日游擊新區域,擴大了黨與游擊隊的政治影響,給侵華日軍以重創。對趙尚志恨之入骨的日寇,曾登報懸賞一萬元通緝趙尚志。
1935年1月,當年堅持開除趙尚志黨籍的負責人調離中共滿洲省委,楊光華擔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一職。根據趙尚志的多次請求,中共滿洲省委慎重考查了趙尚志在離開黨組織后的表現,并多次派員親往賓縣和珠河認真傾聽趙尚志的意見。同時為慎重起見,又找來了解趙尚志情況的同志談話,終于搞清了這起冤案的來龍去脈,于1月12日正式作出《關于恢復趙尚志同志黨籍的決議》。同年1月18日,趙尚志被任命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1936年8月,趙尚志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在趙尚志的率領下,第三軍半年多就參加了大小百余次戰斗,殲敵1000多人。
1940年1月中旬,趙尚志正在蘇聯境內伯力參加一次黨的會議時,從國內傳來他再次被開除黨籍的消息。原來,中共北滿省委聽信了內奸尚連生的造謠和誣告,在趙尚志不在場、無法申辯的情況下,突然召開第十次常委會并作出上述決議。讓趙尚志痛心的是,與第一次開除黨籍所不同的是,這次居然加上了“永遠開除”四個字。在這份《關于永遠開除趙尚志黨籍的決定》中,指出把趙尚志永遠開除出黨的原因在于他犯有三大嚴重錯誤:一、趙尚志1936年在黨的會議上反對中共中央路線,反對王(明)康(生)指示信;二、實行“左傾”關門主義路線;三、懷疑北滿省委主要負責同志為黨內奸細,并密謀捕殺北滿省委負責人。
1940年3月,趙尚志從蘇聯回到東北。5月31日,趙尚志給北滿省委寫信,請求復查黨籍。經過時任抗聯第三路軍政委馮仲云斡旋,中共北滿省委作出答復,只取消“永遠”二字,仍然開除其黨籍。
趙尚志絲毫沒有動搖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決心。1941年秋天,趙尚志率領一部分抗聯戰士回到鶴立縣(今鶴崗市)境內,在十分艱苦的環境中繼續開展對敵斗爭。1942年2月12日,趙尚志被化裝的特務劉德山誘騙,率抗聯小分隊襲擊鶴立縣梧桐河(今屬湯原縣)偽警察分所。途中,劉德山突然向趙尚志開槍,趙尚志雖然腹部受傷倒地,仍立即回首將劉德山擊斃。受傷被俘后,在審訊中,趙尚志寧死不屈。因傷勢過重,趙尚志被俘八小時后壯烈犧牲。
趙尚志犧牲后,日本關東軍大肆鼓噪,曾將他的頭顱由黑龍江空運至偽滿首都新京(長春),和在南滿犧牲的另一抗日英雄楊靖宇的首級一起陳列。
遺憾的是,趙尚志的黨籍問題在新中國成立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也沒有得到解決。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1982年,中共黑龍江省委才根據中共中央組織部的指示,對趙尚志1940年遭受黨內處分一事進行了認真復查。1982年6月8日,中共黑龍江省委終于作出《關于恢復趙尚志同志黨籍的決定》。該決定指出:“撤銷1940年1月中共北滿省委《關于開除趙尚志黨籍的決定》,恢復趙尚志黨籍,推倒強加給趙尚志的一切不實之詞,恢復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