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現英
激活企業創新力 讓企業成為創新主體
■褚現英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科技創新成為推動經濟有質量增長的引擎。在此背景下,化工行業要真正轉變觀念,必須下大力氣去創新和升級。如何激活企業創新動力、讓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呢?筆者有如下建議:
第一,化工企業要著力建設專業的技術產權交易平臺,加大產學研合作力度。目前,我國產學研合作主要以短期合作、松散合作、項目合作為主,沒有穩定的產學研合作方式。這一現象造成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困難:一是大量的科技成果束之高閣,難以轉化為生產力;二是企業缺乏技術創新能力和有效的創新組織及機制,面臨發展困境。因此,搭建更專業的技術產權交易合作平臺顯得尤為重要。
第二,改革和完善國家支持科技創新的財政投入方式。目前,國家每年在科技創新上的投入都達到幾千億元,要想發揮好巨額資金帶動效應,建議在全力保障基礎性研究和國家重大戰略的同時,對于科研院所的一般性研究要更加注重成果能否轉化。國家可以拿出一部分資金鼓勵企業與院校、科研機構合作,讓企業有更新發展的能力。而且,一部分科研經費可以由事前申請、撥付變為成果轉化后的獎勵,哪個科研院所的成果轉化成效益了,能夠用于企業生產,能夠推動社會進步,就對其進行獎勵。
第三,建議國家加大對中小企業技術改進和消化吸收的支持。對于廣大中小企業而言,創新更主要體現在不斷的技術改進和消化吸收上,通過向先進技術、先進企業對標,找差距、補短板,實現創新的漸進。對這種持續的小改小革、積小勝為大勝的創新,國家也要探索建立相應的支持鼓勵政策,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第四,改善創新環境,進一步提升政府服務水平。為了營造更優的創新環境和氛圍,國家可以進一步加大對具有國家級或省級研發平臺的企業的支持力度,在政策性扶持、項目申報和獎勵評選中加大傾斜力度。對企業研發、中試、商品轉化等全過程提供開放式服務,給予企業更多的支持和鼓勵。
第五,注重人才培養,完善創新型人才的引入機制。企業要搭建技能培訓平臺,提高專業工人技能素質,激勵其崗位創新,以此提升產業工人的技能素質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