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國
(中鐵十八局集團公司 天津)
近年來,既有線鐵路為增大運能,提高列車運行速度,相繼進行“平改立”施工,即利用頂進法施工將平交道口改為立交箱涵。傳統的既有線箱涵頂進施工采用縱、橫向工字鋼梁架空加固線路存在弊端:一是線路穩定性不利,覆土部分容易坍塌,危及路基穩定,嚴重時須攔停列車,影響鐵路運能。二是框架箱涵頂與覆土之間的摩擦阻力使得頂進液壓系統負荷增大,頂進效率降低,延長頂進周期,且在頂進過程中中線偏移及高程控制較難,箱涵就位效果不理想。三是工字鋼與框架橋間的枕木垛支設及移動需耗費大量的勞動力,而實際頂進工作作業面較狹窄,相對工效較低,且易發生碰擠剮蹭等人身傷害甚或撞擊墜打等傷亡事故。四是不適用于大跨度箱涵。應用D形便梁可解決上述問題,尤其是目前為了滿足列車提速需要,在短期內實施平改立,D形便梁在箱涵頂進施工中的優勢越來越明顯,可大大減少慢行時間,縮短工期,降低成本。本文結合神朔鐵路與大準鐵路施工的實際經驗,對D形便梁架空加固線路進行探討。
大準鐵路平改立工程,共有10處1~5 m頂進框架箱涵,四公司負責施工的有兩座,其中心里程分別為K104+023和K105+098處,均與線路正交,位于內蒙古涼城縣境內。涵內不計路面結構層凈高為4.7 m,每座箱涵重310 t,頂進距離12 m,采用D20型施工便梁對既有線進行加固,D梁支墩采用底圓2.5 m,上圓1.5 m,深2.5 m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箱涵兩側漿砌片石護墻、C25混凝土路面引道共計350 m。線路為無縫線路,設計要求頂進后需進行1.5 km范圍內的應力放散。K104+023處箱涵兩側引道為曲線形式,為便于施工,提議于K104+020里程處布置工作坑以取直道路,報經業主單位同意后實施。
(1)測量定位。確定框架箱涵頂進軸線與線路中心交點及D形便梁支墩(4個)位置,測量軌面標高且根據軌底標高確定箱涵基礎開挖深度。
(2)地下設施探明。聯系工務、車務、電務、通信等部門并與其簽訂安全協議,開挖探溝,探明地下既有水管、電線、光纜等,將光、電纜挑出后,用槽鋼對扣淺埋于路肩,妥善保護。
(3)嚴格交底制度。每項工序開始前務要對技術人員、施工人員進行逐級的詳細安全交底和技術交底。
4個支墩對稱設置于線路兩側路基,根據垂直于線路的軌底高程確定開挖深度,采用挖孔樁施工,利用鋼護筒作為挖孔支護,隨挖隨下沉,避免塌方而影響行車安全。開挖至設計標高后,做好墊層,安放鋼筋籠,灌注混凝土。支墩強度達到一定強度后方可取出護筒,將間隙填土夯實,而后用軟土覆于支墩表面,待D形便梁架設時利用。
D形便梁加固線路示意圖見圖1。
圖1 D20型施工便梁線路加固斷面示意圖
(1)D形便梁架設的施工工序:軌束梁扣軌加固線路→支墩施工→拆除軌束梁安設橫梁→D形便梁縱梁吊運到位→縱、橫梁聯結。
(2)確定D梁位置及就位尺寸。利用水平儀精確找平支墩頂面,確定支墩與D形便梁支座的高差,采用橫梁及一定高度的鋼支墩調整。用墨線彈出D形便梁主梁(縱梁)就位尺寸,紅油漆明確標識。
(3)D形便梁吊裝就位,聯結橫、縱梁。D形便梁架設需申請封鎖要點,接觸網停電并接地。按照“隔6抽1”的原則抽換軌枕為D形便梁橫梁,要求橫梁的位置與軌枕位置一致,間距適當均勻。布置好吊車位置,用平板車將縱梁拉至現場后,分兩次把D形便梁縱梁吊裝就位,安裝聯結板及牛腿,上滿高強螺栓,連接牢固,最后安裝橫梁上的走行軌組合扣件,固定鋼軌,點后恢復線路,以45 km/h限行。縱、橫梁連接時須加塞絕緣橡膠板,嚴防D便梁聯電。
(1)D形便梁拆除的施工工序:回填片石、道碴→解除D形便梁縱、橫梁連接件→移除縱梁→抽換橫梁→補碴、整道→恢復線路(應力放散)
(2)便梁拆除,恢復線路。框架箱涵頂進就位后,即進行D形便梁拆除,仍得利用“天窗”時間。首先在便梁范圍內利用人工搬運事先裝袋的石碴(有條件時可開設臨時馬道,利用小型裝載機鏟運)回填線路,拆除橫梁連接系,松動牛腿和連接板,吊車吊出一片縱梁,抽換橫梁為軌枕,調整間距,方正軌枕,移出另一片縱梁。拆除完畢后,及時恢復線路,根據既有軌道靜態幾何系數進行軌向、軌距、水平、高低等調整,搗固密實,經運營單位現場配合人員確認達到放行條件方可銷點放行,并根據鐵路工務安全規則要求,實行梯次提速直至恢復正常運營。經整修養護線路,根據軌溫量測情況確定是否進行應力放散(無縫線路),若需待完成應力放散后逐漸恢復至正常速度。
(1)施工前辦理工務、車務、電務、通信等部門的會簽手續,提報施工段線路慢行計劃(包括施工區段、封鎖時間、限行速度等),并按規定設好標識牌。
(2)D形便梁架設期間,對既有線施工作業人員進行系統的行車知識和規章制度教育,制定和落實各崗位人員的安全責任制。現場指揮、駐站聯絡員和施工防護員等關鍵崗位人員,必須經考核合格后方準上崗任職。
(3)安排專業人員對施工區路基縱橫方向的邊坡進行監控巡查,及時排除安全隱患,保證施工人員及機具的安全。設置專職檢查員,經常檢查軌底膠墊,各部連接螺栓,發現松動移位及時緊固糾正。
(1)采用D形便梁加固線路,線路安全穩定性提高,列車限速由傳統加固的15 km/h提高至45 km/h。列車通過能力明顯提高,減少了因施工對鐵路運營的影響。
(2)D形便梁架空加固線路,可以進行全斷面分段(一般≤1 m)挖土,箱涵無來自線路上部荷載,頂進阻力相對較小,能克服傳統“吃土”頂進出現“扎頭”或“抬頭”現象的發生,減少頂進失誤,提高工程質量。
(3)架設D形便梁,框架箱涵預制工作坑可靠近線路預制,有效減少頂進行程,縮短頂進工期。且其較軌束梁加固線路減少了線路養護維修與防護加固的工作量,創造明顯的經濟效益。
(4)關于D形便梁加固的施工,雖然現正逐漸被應用于各既有線“平改立”工程中,但其施工方法,尚有待于具體施工中不斷總結,進一步完善、規范。尤其在既有線路基土質不好、易出現大塌方地段,更值得深入探究。
1 丁春林,楊培俊,周順華.既有鐵路線下公鐵立交橋施工技術及方案評估[J].地下空間,2004年01期
2 李運生,閻貴平,鐘鐵毅.鐵路列車作用下輕型橋墩橫向振動試驗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3 苗彩霞,練松良.軌道結構彈性與鋼軌橫向位移關系的動力分析[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4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