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建輝
神經根型頸椎病屬于臨床上常見的病癥,其發病率較高,尤其年齡范圍在45~65歲之間的人群是神經根型頸椎病的高發人群。神經根型頸椎病對廣大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均造成嚴重困擾,目前臨床上對其治療的方法較多,其中仰臥前屈拔伸牽引法應用比較廣泛。本研究以15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分組對照方式探討仰臥前屈拔伸牽引法治療中老年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江西省撫州市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辦公室2013月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5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2年青島第二屆頸椎病專題座談會制定的頸椎病診斷與分型標準。其中男81例,女69例,年齡49~82歲,平均年齡為(60.08±11.96)歲;病程2個月~3年,平均病程(11.6±5.84)個月。將150例患者按照治療措施的不同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n=75),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和病程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備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藥物治療,即口服龍骨頸椎膠囊(通化神源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 20059004),餐后服用,每天3次,每次5粒。
觀察組采用仰臥前屈拔伸牽引法治療,即幫助患者保持仰臥位,操作者用左手拇指與食指配合手掌將患者頭部固定,用右手的小魚際進行下巴提拉,并調節側屈和前屈的角度,在進行不同角度的牽引時要詢問患者疼痛情況,如果癥狀改善或者消失,可改換牽引角度。在行牽引治療時,要先確定牽引角度,然后再行拔伸牽引,根據患者是否舒適進行拔伸力度控制,每次牽引時間為10 min,每次持續10 s后放松10 s。醫生可在患者病房或者家庭簡易床的邊緣裝置牽引沙袋、牽引金屬架和牽引弓,使用高背椅和床架進行床邊牽引,可教授患者家屬牽引手法的要點,指導家屬掌握牽引要點。每天2次,7 d為1個療程。2組患者均在治療5個月后評估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 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學會頸椎疾患治療成績評分表(JOA)對2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評估,其中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治療效果越好;同時,統計2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33%,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9.33%,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JOA評分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和對照組平均JOA評分分別為(6.01±3.51)、(6.02±3.50)分。經過5個月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平均JOA評分為(17.65±2.94)分,對照組患者平均JOA評分為(13.75±5.55)分,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發病機制是患者頸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化和繼發性的病理變化,從而累及患者神經根,最終產生相應神經支配區域功能障礙。神經根型頸椎病屬于一種臨床綜合征,多發于中老年人[1]。中老年患者的退行性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病理表現主要為頸椎曲度變化、骨贅增生、椎間盤突出和椎間不穩等,導致神經根直接受到刺激或者壓迫,最后阻礙患者血氣運行,從而出現頸椎病臨床癥狀?;颊咄ǔT诤笊鞎r,頸部疼痛劇烈,而在前屈時疼痛顯著緩解,這是由于頸椎神經根管動態變化特征所致。頸椎病屬中醫學“頸筋急”、“項強”、“痹證”和“眩暈”等的范疇[2]。中老年神經根型頸椎病和青年不同,中老年患者病變部位在足太陽經與督脈范圍中,跌撲損傷、督脈空虛、肝腎不足或者筋骨失養是其病機所在[3]。
臨床治療中老年神經根型頸椎病的主要手段是非手術療法,本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采用仰臥前屈拔伸牽引法治療,取得良好療效[4]。仰臥前屈拔伸牽引法可以對患者已經受損的頸椎平衡進行恢復與調節,增加患者的椎間孔與椎間隙,同時能夠將嵌頓小關節滑囊牽引開,緩解患者由于頸椎盤突出、小關節功能失?;蛘咦甸g孔與椎間隙變窄導致的神經根所受壓力,對于將患者突出物復位和回納極為有利[5]。大多數中老年人的頸椎曲度發生退行性反曲或者變直,因此,一旦進行糾正和干預治療,極容易產生神經根性疼痛。而前屈位牽引對于頸椎曲度改變而言,屬于順勢牽引,可有效緩解中老年患者在牽引治療中的疼痛,特別是仰臥位牽引,大幅度地提高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舒適度[6]。此外,藥物治療也是中老年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治療方式之一,龍骨頸椎膠囊是臨床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常規藥物,與仰臥前屈拔伸牽引法相比,可避免牽引治療的疼痛,然而療效不佳,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7-8]。
本研究中,采用仰臥前屈拔伸牽引法治療的觀察組,與采用常規藥物治療的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且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仰臥前屈拔伸牽引法是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治療的有效手段,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 于斌,夏英鵬,杜文軍,等.頸椎單開門椎管成形微鈦板與絲線或錨釘固定術后C 5神經根麻痹的對比分析[J].中華骨科雜志.2015,35(1):11-17.
[2] 謝偉雄,黃梅香,鄧錦輝.中醫綜合外治療法治療中老年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中旬刊),2011,2(8):183.
[3] 王賓.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評價及施治規律探討[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1.
[4] 詹松華,趙喜,譚文莉,等.MSCT頸椎掃描重建評價推拿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的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1,9(6):481-484,488.
[5] 柳小林,宋云龍,范宇,等.神經根型頸椎病手法治療前后頸段磁共振脊髓造影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4):380.
[6] 羅漢華,張雪,郭友華,等.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本體感覺反射療法臨床療效評價[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2):4293-4295.
[7] 朱宏偉,李明.針刀配合手法治療頸椎病860例及其治療機理探討[J].當代醫學,2014,20(25):153-154.
[8] 張炎華,劉文靜.針灸配合推拿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120例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19):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