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儉
中國共產黨與東北抗日義勇軍
●高文儉
在東北抗日義勇軍的興起、發展壯大和抵抗斗爭中,中國共產黨不僅對義勇軍的武裝抗日進行了積極的思想發動,而且還派出大批黨團員和進步人士深入到東北各地區發動群眾組建義勇軍,直接創建領導了部分義勇軍部隊,并引導部分義勇軍成為東北抗聯的重要組成力量,對義勇軍抗戰起到了積極的領導和支持作用,在東北抗戰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積極號召東北及全國人民武裝抗日。1931年9月19日,中共滿洲省委發表的《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領滿洲宣言》指出:“日本帝國主義者之所以能占據滿洲,完全是國民黨軍閥投降帝國主義的結果,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之下,才能將帝國主義驅逐出中國。”9月20日,中共中央發表的《中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占領東三省事件宣言》指出:“日本帝國主義是壓迫中國民眾的萬惡強盜,……現在它更公開、更強暴地占領中國土地。其明顯的目的顯然是掠奪中國,壓迫中國工農革命,使中國完全變成它的殖民地。”宣言揭露國民黨政府“高唱不抵抗主義,與和平鎮靜的忍耐外交,充分地表現了他們無恥的屈服,出賣民族利益的真面目”。宣言號召工農兵勞苦民眾“一致動員武裝起來,給日本強盜及一切帝國主義以嚴重的回答”,“只有廣大群眾的革命鐵拳才能制止帝國主義的暴行,驅逐帝國主義滾出中國!”10月,中共中央軍委書記周恩來以伍豪為筆名在黨中央機關刊物《紅旗周報》第20期發表了《日本帝國主義占領滿洲與我們黨當前的任務》,號召“在東北的黨組織要武裝抗日,在東北必須發動民族革命戰爭來反對日寇,驅逐日寇出東北”。
由于國民黨當局奉行不抵抗政策,主張對日妥協,放棄武裝斗爭,寄希望于國際聯盟調停等,導致悲觀情緒籠罩東北大地,給許多有志之士造成思想上的迷茫。正是中國共產黨積極號召東北以及全國人民武裝抗日的思想發動,才激發了東北社會各界投身到武裝抗日的滾滾洪流之中,群眾性的抗日救亡運動很快在全國興起。在中國共產黨武裝抗日的號召影響下,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遼吉黑民眾抗日后援會等一批東北抗日救亡組織先后成立。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是由馮基平(馮乃革)、高體乾、張希堯、張文藻、夏尚志等部分中共地下黨員秘密參與,由盧廣績、高崇民、閻寶航、王化一、車向忱、黃顯聲等軍政界和其他愛國人士牽頭組建的全國主要抗日救亡團體之一,于1931年9月27日在北平成立。救國會的主要成員,許多都是受共產黨的武裝抗日號召影響的愛國人士。1932年4月26日,朱慶瀾在上海成立了東北義勇軍后援會,后來改稱遼吉黑民眾抗日后援會,同年8月,后援會遷至北平。為便于對東北抗日義勇軍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救國會和后援會兩個機構于11月中旬合署辦公,同時成立了東北抗日義勇軍司令部,由朱慶瀾任總司令。愛國人士朱霽青在遼西組建了東北國民救國軍總監部。這些抗日救亡組織成為東北抗日義勇軍的主要領導機構。
九一八事變后的東北民眾抗日武裝遍及遼、吉、黑、熱河四省,高潮時僅遼寧抗日義勇軍就達50多支。有文獻記載,當時東北抗日義勇軍隊伍近百支,總人數達到50多萬人。有義勇軍、鐵血團、大刀會、紅槍會、抗日大隊、討日光復軍等,史學界統稱為東北抗日義勇軍。雖然,中國共產黨直接創建領導的是小部分抗日義勇軍,但正是黨廣泛的思想發動,才進一步激發了各界愛國人士自發的抗日熱潮,使東北抗日義勇軍不斷發展壯大。
九一八事變后,中共中央向中共滿洲省委發出指示信,強調黨在滿洲的主要任務是:發動和組織兵變,進行游擊戰爭;派巡視員到各地農村創建游擊隊,開辟游擊區,以武裝斗爭反抗日本侵略者。中共滿洲省委、北平市委、天津市委、奉天特委先后派出東北軍中和社會各界的一批地下黨、共青團員和進步人士,到東北發動民眾組建抗日義勇軍。在遼西義勇軍興起的時候,中共滿洲省委特向臺安、遼中一帶義勇軍中派出大批黨團員開展工作。同時,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也派出多名聯絡員到義勇軍中指導工作。據史料記載,當時“東北地方中共黨員與共青團員共2132名”幫助各地組建義勇軍和游擊隊,如劉瀾波、趙尚志、李兆麟、周保中、李延祿、馮基平、高體乾、張希堯、紀亭榭、宋黎、王北成等。這些人士在各地開展工作時,動員了一大批愛國青年和學生參加義勇軍,并動員社會各界為義勇軍募捐,推動民眾抗日武裝斗爭勢如潮涌。
1931年9月23日,遼西尚未淪陷,張學良在錦州設立了遼寧省政府行署和東北邊防軍司令部長官公署行署,簡稱“錦州軍政兩署”,作為東北的臨時抗日政權,阻止日軍西侵。在中共地下黨員劉瀾波的協助和張學良的支持下,時任遼寧省警務處處長兼奉天市公安局局長的黃顯聲將軍在錦州主持召開了遼西地區8縣公安局長會議,要求各縣整頓民團組織,進行訓練,這些民團武裝為后來各地組建抗日義勇軍打下了基礎。10月上旬,黃顯聲和遼寧省警務處督察長熊飛在錦州秘密召集各縣抗日志士,決定組建遼西抗日義勇軍,由劉瀾波執筆起草,以遼寧省警務處的名義,發布了組建抗日義勇軍的編委方案。編委方案的出臺,使義勇軍在遼西地區的組建和發展合法化,為抗日義勇軍的建立奠定了組織基礎。方案公布之后,廣大工人、農民、手工業者、商人、學生、知識分子、東北軍愛國官兵、警察、開明士紳以及愛國綠林武裝,紛紛參加義勇軍。
中共熱河特別支部委員高體乾于1932年8月在家鄉組建起了一支20余人的抗日義勇軍騎兵隊伍,后來通過救國會組建了東北抗日義勇軍第一軍團第12支隊,自任支隊長。到1933年初,這支抗日武裝發展到2000余人,在遼西蒙東地區對日軍作戰。1931年10月,遼寧省黑山縣勵家火車站站長、地下黨員王北成根據中共滿洲省委委員、溝幫子特別黨支部書記歐陽強的指示,會同李慶年、閻海峰、劉鳳梧等人,在黑山鐵路沿線組織了50多人的黑山抗日義勇軍騎兵大隊。這是我黨直接創建領導的一支抗日義勇軍部隊。后來黑山義勇軍騎兵大隊輾轉西征,潛入到平西(北平西),成立了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平西游擊隊,創建了平西抗日根據地。
共產黨員張永興,以救國會聯絡員身份于1931年9月27日出關來到遼西組建抗日義勇軍,他找到了高鵬振組建的全國第一支抗日義勇軍——鎮北軍的駐地。張永興首先建議把鎮北軍改為東北國民救國軍,并推選高鵬振為司令。1931年11月,張永興作為救國會軍事組工作人員,負責遼西方面各抗日義勇軍的聯系和指導工作。1932年1月,面對日軍姬路騎兵中隊血洗黑山五臺子的血腥侵略,高鵬振和張永興選出300多名精銳騎兵,將日軍姬路中隊包圍,共打死敵人73人,繳獲許多武器及軍用物資,取得了著名的“五臺子大捷”。
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創建的抗日義勇軍,在數量上雖然未占東北抗日義勇軍的多數,但由于有堅強的無產階級政黨的正確領導,體現了較強的戰斗力。在1933年長城抗戰失敗,以及救國會、后援會、東北抗日義勇軍司令部幾個抗日義勇軍的領導機構被國民黨政府勒令解散后,許多抗日義勇軍走向解體或分化改組,共產黨直接領導創建的多支抗日義勇軍部隊卻繼續堅持抗戰,成為后來的東北人民革命軍乃至1936年我黨正式組建的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基礎力量。趙尚志、李兆麟、周保中、李延祿等許多直接領導創建抗日義勇軍部隊的共產黨員,后來都成為東北抗日聯軍的杰出將領。
1932年6月,趙尚志化名李育才,秘密前往黑龍江省巴彥縣到張甲洲領導的巴彥游擊隊工作,培養了一批抗日骨干。同年11月,根據中共滿洲省委指示,巴彥游擊隊被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六軍江北獨立師,張甲洲任師長,趙尚志任政治部主任。這支抗日隊伍對日開展游擊戰爭,曾攻占過巴彥縣城。1933年4月,趙尚志來到賓縣孫朝陽的反日義勇軍參加抗日活動,在攻打賓縣的戰斗中,孫朝陽采用了趙尚志的軍事謀略攻下了縣城,趙尚志因此被任命為該部隊的參謀長。10月,在中共黑龍江省珠河縣委領導下建立珠河反日游擊隊,趙尚志擔任隊長。1934年6月,珠河反日游擊隊擴編為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趙尚志任總司令。1936年以后,趙尚志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
1932年2月,根據中共北平市委的指示,地下黨員馮基平帶領李兆麟、楊壽天到遼寧遼陽縣鏵子鄉小堡一帶組織建立抗日義勇軍。他聯絡了遼陽、奉天、本溪一帶的“長江隊”“燕子隊”等一批民眾抗日武裝。3月,正式成立東北抗日義勇軍第二十四路軍,總司令蘇景陽,后由李兆麟任總司令,人員達3500多人,至年末發展至近萬人,馳騁在遼陽燈塔縣一帶與日寇作戰,攻克鏵子溝礦警總隊,活捉日本關東軍工兵司令、八大礦礦長長久留島。1933年秋,李兆麟到黑龍江省珠河巡視工作見到了趙尚志,經二人商量,決定正式成立珠河反日游擊隊,由趙尚志任隊長,李兆麟化名張壽籛任副隊長。1934年6月,珠河反日游擊隊擴編為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李兆麟任政委。1935年,我黨以哈東支隊為基礎,吸收地方青年義勇軍改編成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李兆麟為臨時總指揮。1939年5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正式成立,李兆麟任總指揮。共產黨員周保中和李延祿,九一八事變后都積極參加了組建抗日義勇軍工作,后來成為東北抗日聯軍的著名將領。
1934年,在中華全國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毛澤東以大會主席的名義致電慰問東北義勇軍和東北人民革命軍時指出:“東三省幾十萬義勇軍的奮斗”是“全國革命民眾的反帝運動”“極端猛烈的發展起來”的標志之一。1941年9月18日,周恩來在《“九一八”十年》的紀念文章中說:海可枯,石可爛,東北的義勇軍不能忘。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對義勇軍的領導和支持,才使得義勇軍斗爭之火燃燒至抗戰勝利,也使得義勇軍在抗戰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正是因為有了義勇軍的頑強抗戰,才使得田漢、聶耳以義勇軍為素材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成為億萬人激昂傳唱的國歌。
義勇軍打響對日寇的第一槍,標志著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毛主席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指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在曲折的道路上發展起來的。這個戰爭,還是在一九三一年就開始了。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侵略者占領沈陽,幾個月內,就把東三省占領了。國民黨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但是東三省的人民,東三省的一部分愛國軍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或協助之下,違反國民黨政府的意志,組織了東三省的抗日義勇軍和抗日聯軍,從事英勇的游擊戰爭。”2014年9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抗戰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日本軍國主義的野蠻侵略,激起中國人民的奮勇抵抗。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并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中國共產黨對抗日義勇軍的領導與支持,是義勇軍生存發展及英勇抗戰的重要保證。當前,黨和軍隊正在為實現強國強軍夢而奮斗,我們要在黨的領導下,把義勇精神作為強國強軍的文化力量之一發揚光大,書先輩之義勇,勵今人之奮斗,繼往開來,再創輝煌!
【作者系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