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艦隊副政治委員兼北海艦隊航空兵政治委員 陳學斌
培養“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需要重視解決的問題
●北海艦隊副政治委員兼北海艦隊航空兵政治委員 陳學斌
習主席在全軍政工會上提出,“要適應強軍目標,把握新形勢下鑄魂育人的特點和規律,著力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為做好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抓好培養工作必須把好傳統與新樣子結合起來,為紅色基因賦予時代內涵,用本色宗旨引領時代潮流,讓優良傳統賡脈永續,讓現代軍人矗立潮頭。當前要著力糾治六個問題:
一是重視解決用“有色鏡”看待新生代的問題。有的戴著“偏光鏡”,把官兵的身份、經歷打上“問題標簽”,張口閉口80后、90后,官二代、富二代,認為其先天不足、素質不高;有的戴著“濾光鏡”,把官兵的優勢長處看成了毛病問題,認為思維活躍、民主意識強的兵容易冒泡捅婁子;有的戴著“反光鏡”,專門照兵不照己,明明是帶兵不好,非說是兵不好帶,指責抱怨多、理解認同少。這些看起來是認識問題,實質上是態度問題,是缺乏對官兵的真情實感。不同時代的官兵有不同時代的特點和烙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士兵中絕大多數是文盲、半文盲,有俘虜兵,還有抽鴉片、賭博的兵,比現在成分復雜得多,但是通過強有力的政治工作,照樣被改造成了“紅軍的樣子”。同樣的歷史條件和社會條件,共產黨軍隊因為有主義、有靈魂,就比國民黨軍隊強大;湘軍淮軍因為有紀律、懂技術,就比八旗軍善戰;岳家軍戚家軍因為愛百姓、嚴紀律、有血性、不怕死,就讓金兵、倭寇聞風喪膽。所以,不是兵好不好的問題,而是官行不行的問題。抓好“四有”培育,必須從端正對士兵的態度入手,牢固樹立“沒有帶不好的士兵,只有不盡責的干部”的觀念,始終揣著兄弟情、戰友愛這把“金鑰匙”,滿腔熱忱對待官兵,全心全意培育官兵,激發成才成功的內動力,凝聚強軍興軍的向心力。
二是重視解決用舊模版臨摹新樣子的問題。從實際工作看,個別單位領導雖然身子在新時代,頭腦卻還在過去時,靜止地看待“里子”和“樣子”,舍本求末,懷念“老樣子”、總是“想當初”,對官兵的價值取向、個性追求總也看不慣。時代在進步、思想在更新,“四有”的核心價值雖然沒有改變,但其表現形式會不斷拓展豐富。比如,過去兵兵友愛體現為促膝談心、噓寒問暖、揉腳蓋被,現在官兵和諧的新樣子是尊重人、理解人、教育人、成就人;過去擁軍愛民體現為劈柴擔水、打掃庭院,妻送郎、母送子,現在魚水情深的新樣子是軍民深度融合、北大清華國防生走進軍營;過去勤勞儉樸體現為穿草鞋打補丁、吃大苦耐大勞,現在艱苦奮斗的新樣子是講求科學、效益第一;過去保家衛國體現為刺刀見紅、在家門口與敵人搏殺,現在履行使命的新樣子是飛向遠海高天、建功深海大洋。這就啟示我們,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關鍵是要抓住“聽黨指揮有靈魂、能打勝仗有本事、敢于擔當有血性、志存高遠有品德”的精神內核,緊貼時代發展、緊貼使命拓展、緊貼官兵實際,做到一切遵循規律、體現進步的有益經驗都要大膽借鑒,一切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愛好追求都要大力支持,一切深受歡迎、前沿高效的載體平臺都要積極利用。
三是重視解決用機械化演繹信息化的問題。信息化戰爭的制勝機理與機械化戰爭有本質不同。由于研究不透,對信息化條件下戰斗精神培育仍存在思想認識膚淺化、表面化、簡單化現象,突出表現為十種觀點:其一,只有戰爭年代才能孕育戰斗精神,認為“和平時代和平兵,戰斗精神不流行”;其二,只有軍事行動才能錘煉戰斗精神,認為平時不用激發,一旦有戰事自然會煥發戰斗意志;其三,只有艱苦環境才能生成戰斗精神,帶兵不講科學、不顧條件、不求效益;其四,只有一線部隊才需要戰斗精神,認為多數部隊遠離戰場,動不了真刀真槍,因而無需精神緊張;其五,只有英模人物才具有戰斗精神,認為英雄境界高不可及,英雄行為難以復制;其六,只有英勇拼殺才能迸發戰斗精神,認為單打獨斗、刺刀見紅,沖鋒陷陣、攻營拔寨才看出戰斗精神強弱;其七,只有口號響亮才能體現戰斗精神,培育戰斗精神始終停留在一般號召、泛泛要求上;其八,只有以劣勝優才能反映戰斗精神,忽視信息知識學習,輕視人與信息化武器的有機結合;其九,只有人氣旺盛才能匯聚戰斗精神,認為軍營就是要轟轟烈烈、熱熱鬧鬧,把潛心鉆研、悉心攻關視為另類;其十,只有加班加點才能逼出戰斗精神,長期搞疲勞戰術,沒有做到勞逸結合。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首先要把信息化條件下戰斗精神的本質內涵、表現特征、生成機理搞明白,堅實理論灌輸、文化熏陶的根基底蘊,把握“忠勇為基、智能為首、作風為形”的核心要求,注重崗位錘煉、平戰一體的實踐環節,為戰斗精神培育注入信息時代元素,這樣才能增強培育的科學性、持續性、有效性。
四是重視解決用流行風淹沒主旋律的問題。當前,西方“顏色革命”“文化冷戰”“政治轉基因工程”及社會多元文化思潮,對官兵理想信念、思維方式、行為操守帶來全方位深層次的沖擊影響,概括起來有“四個不容低估”:拉攏腐蝕對官兵理想信念沖擊影響不容低估,不良風氣對官兵戰斗意志侵害銷蝕不容低估,負面信息對官兵價值取向誤導作用不容低估,網絡輿情對官兵是非判斷迷惑干擾不容低估。據對近兩年新入伍士兵調查,100%都有上網經歷,51%崇拜影視明星,12%認為軍人可以有宗教信仰。個別官兵存在不當“小老虎”、想當“小蘋果”,不當“刀尖子”、想當“小綿羊”的情況。有的誤把抗日“雷劇”當成戰爭活劇,把浪漫情場當成血火戰場。面對復雜形勢,有的思想認識還不夠清醒,對一些媒體視頻中歪曲革命歷史、丑化英雄人物、惡炒紅色經典的現象不善發聲、批駁不力,甚至把媚俗跟風當趕潮流、把一味迎合當接地氣。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必須有效應對意識形態領域復雜斗爭,搶占主陣地、打好主動仗、昂揚主旋律,應組織力量編寫、創作反映人民軍隊本質、為官兵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讓官兵在潛移默化中爭當新一代英雄兒女。還要重視作品中政治工作作用、政工干部形象的宣傳塑造。
五是重視解決用忙事務替代忙政務的問題。“四有”培育的對象是人,抓好培育必須見人見事見思想。但實際工作中,仍有思想工作事務化、庸俗化的傾向。有的滿足于跑跑顛顛、忙忙碌碌,用行政管理代替思想教育,甚至把解決具體問題、事務性問題當作解決思想問題;有的存在單純任務觀念,就訓練談訓練,為服務而服務,把專業技術好、平時表現好簡單等同于思想政治好、作風狀態好;有的開展思想工作原則性、戰斗性不強,哄著、寵著、慣著,對歪風邪氣、不良傾向不敢理直氣壯地批評,存在老好人思想。毛主席早就講過,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黨進行偉大政治斗爭的中心環節。這句話也被習主席多次引用。這就啟示我們,思想一致管根本,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必須把“管思想、抓教育”擺在首位,既要重視抓硬件建設更要重視抓軟件建設,既要重視解決實際問題更要重視解決思想上的問題,既要關注工作行為表現更要關注思想政治表現,把思想教育做細、做實、做到位,真正實現思想水平與訓練水平同步提升。
六是重視解決用虛指標評估“軟實力”的問題。檢查評估是強化培育效果的有效手段,軟實力必須確立硬標準。但從實際工作看,教育評估還不夠科學。主要表現在:評估導向“偏”,教育檢查重數量輕質量、重形式輕內容、重過程輕結果的問題沒有根本解決,往往片面強調人數多不多、氛圍濃不濃、聲勢大不大,導致開展教育急功近利、形式主義,大呼隆、一陣風;評估標準“粗”,官兵認知能力不同,有碩士生也有初中生,部隊駐地環境復雜,有偏遠農村也有一線城市,不同的對象環境應該有不同的評估標準,但目前仍存在一把尺子量長短的情況;評估手段“少”,看一看、聽一聽、談一談、考一考是目前評估教育的基本方法,檢查表面化、膚淺化的問題還比較突出,如何把過程評估與效果評估結合起來思考還不深,如何依托網絡發動官兵評估培育效果辦法還不多。抓好培育工作要進一步健全完善教育評價機制,劃清“學什么”的范圍,理論武裝應該著眼不同對象劃出重點范圍,明確哪些是必讀的經典書目,哪些是應知應會的基本理論;明確“如何考”的標準,參照社會教育學歷水平考核認證和軍隊軍事訓練等級考核的做法,區分官兵層次制定《政治理論學習教育考核大綱》,明確具體考核標準、內容、要求;激發“努力學”的動力,把各類人員教育考核結果作為評價個人政治理論素養的基本依據,裝入檔案,適時公布,并列為選取士官和晉升職務等級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