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偉
政治工作要關注活思想打好主動仗
●董偉
習近平主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實效,就要奔著現實問題和活思想去”。近年來,青年官兵整體素質明顯提高、時代氣息更加濃郁、個性特點更為突出,既有見多識廣、思維敏捷、可塑性強的優點,又有價值取向多元、吃苦精神淡化、集體榮譽感缺失的不足。政治工作要關注活思想打好主動仗,必須在知情、說理、疏導上下功夫。
把握官兵的活思想,如果淺嘗輒止、不求甚解,就難以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干部骨干要在察言觀色中發現端倪,進而刨根問底,達到追本溯源的目的。一是要“走心”。傾心實心用心抓工作,是干事創業的前提,掌握官兵活思想同樣如此。官兵的心情曲線每天都在不斷變化,有時一個電話、一句批評就可能引起波瀾,如不能及時察覺、合理引導,很容易誘發思想和心理問題。不管活思想如何難以捉摸,但“隱于內”的問題,總會或遲或早、或多或少地“形于外”。只要干部骨干“走心”,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強烈的敏感性,就能從和諧中發現不和諧的苗頭,在正常中找到不正常的因素,見微知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舉一反三,未雨綢繆地做好工作。二是要“聚氣”。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智慧是無窮的,方法是無止境的。掌握活思想,發揮“身邊人”的作用至關重要。官兵平時生活在一起,相互關系最緊密,了解情況最及時,開展工作最便利,家里發生什么事,個人有什么問題,身邊戰友了解最清楚、感悟最深刻。有時候戰友的一句提醒可能讓其恍然大悟,骨干的一番分析可能使其豁然開朗。我們身邊必須培養和凝聚一批“信息員”“情報員”“聯絡員”,使之成為發現問題的幫手、解決問題的助手。三是要“借力”。官兵雖身在軍營,但仍與家庭、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尤其是家庭的影響,往往左右著官兵的思想言行,有時產生積極的動力,有時則產生消極的拉力。國家和軍隊改革的推進,利益格局的調整,也無時無刻不觸動著官兵的神經。掌握活思想,不僅要用好自身力量,還要善于“借水行舟”“借船出海”,把部隊、家庭、社會銜接起來,把軍內軍外、網上網下結合起來,形成全方位、寬領域、軍民融合的工作格局,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實效性。
如果不是真正懂真理、信真理、用真理,說理往往就會理直氣不壯。干部骨干要緊扣官兵的活思想,牢牢把握說理的戰斗性,理直氣壯地講好大道理、正道理、實道理,使道理點準穴道、承接地氣。一是大小道理結合講。如果拋開大道理只講小道理,不僅會降低思想工作的格調,還可能引發負面效應。一些現實問題,僅僅用大道理又難以使官兵的思想發生根本轉變。這就要從小事中挖掘出其包含的大道理,用小道理的實在性來證明大道理的正確性,使情、理、事融為一體,使大道理變得有血有肉、實實在在,從而引導官兵以小見大、由淺入深,最終理解并接受大道理。二是正反兩面辯證講。青年官兵閱歷和資歷較淺,看待問題往往會比較狹隘。有的只看到事物的某一面或某一點,以偏概全、失之片面,甚至顧此失彼;有的缺乏對“度”的把握,常常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也有的認識問題停留在感性的、直觀的階段,缺乏理性的、深入的思考。因而,講道理就要防止“犁鏵入土一面翻”,而應“木匠斧子兩面砍”。否則,稍不在意就容易把理講歪。辯證地“兩面”講理,既要把正面的道理和要求講透,又要把負面的效應和影響說明,把問題講開、思想講通、意見講透,使官兵在接受“兩面理”的過程中引發獨立思索,正確選擇行為取舍。三是理論實際聯系講。我們給官兵講道理,如果不緊扣官兵的活思想,不分析官兵的原動因,就容易導致注意了普遍的、一般的,忽視了特殊的、個別的;注意了傳統的,忽視了現實的;注意了有答案的,忽視了無定論的。結果是“抓扣子”浮在皮上,不準確不及時;“解扣子”繞在外圍,不深入不徹底。我們必須聯系官兵的思想實際、工作實際、生活實際,從官兵最基本的需要出發,用最樸實的語言講最實在的道理,真正做到用真理說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實打動人。
當前,實戰訓練、動中抓建、教育創新等已成為新常態,思想工作如果還是“換湯不換藥”,就難以號準官兵思想活的脈搏。干部骨干不但要懂得“望聞問切”,還要善于“開方用藥”。一是用好“藥引”。所謂藥引,又稱引藥,指某些藥物能引導其他藥物到達病變部位或某一經脈,起“向導”的作用,能夠引藥歸位,增強療效。雖然它常以輔助成分出現,卻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和心理疏導如何才能不偏不倚,恰到好處,“藥引”至關重要。“藥引”可能是一個人、一句話、一件事、一本書。干部骨干要準確把握部隊傾向性問題和官兵現實思想,找到突破口和切入點,合理確定并正確使用“藥引”,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劑“藥引”助一付藥。二是關注“藥效”。究竟藥好不好,不能看廣告,關鍵在療效。做官兵的思想和心理工作,就要實時對其“病情”發展情況和“療效”進行跟蹤檢查。對于“藥效”不明顯的,要適時加大“用藥劑量”;對于“病情”有較大緩解的,應堅持“持續給藥”;對于徹底“痊愈”的,也要打個“加強針”,鞏固一下“藥效”。干部骨干要俯得下身子,放得下架子,耐得住性子,真正和官兵融為一體,才能真正準確掌控官兵的底數,準確把握用藥的效果,徹底根除“病原體”。三是調整“藥方”。一名好醫生,會根據病人病情發展情況在用藥上做及時的調整,這樣才能準確把握“藥方”的時、度、效,做思想工作也是如此。官兵的思想是千變萬化的,幾個小時前下的結論在幾個小時后就有可能被他的行為所突破、所否定,有時一個思想問題解決了新的思想問題又出現了,老“藥方”就失去了“療效”。干部骨干要根據官兵活思想的每一個細微變化,適時調整“藥方”,做到既“換湯”又“換藥”,這樣才能牢牢把握思想工作的主動權。
【作者系海軍112艦政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