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安輝
鑄忠誠戰士魂做過硬防救兵
●石安輝
部隊黨委緊貼防救使命和單位特點,以強軍目標凝心聚力,用光榮傳統勵志勵行,按“四有”要求鑄魂育人,引導官兵強化精神支柱,提高履職盡責能力,有力促進了各項任務的完成。
針對防救部隊平戰常備、應急性強的實際,教育堅持立魂為本來定位,注重強基固本來謀劃,著眼打牢信仰根基來用力。一是抓好鑄魂主課堂。深化“一條主線、一個主題、一個目標”的理性認識。堅持重大問題領導干部帶頭講,部隊領導圍繞“主線”即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親自備課,示范授課,著重梳理講話脈絡,解讀精髓要義。堅持實踐問題理論骨干巡回講,精選理論骨干集體備課、巡回授課,圍繞“四有”內涵和實踐路徑,圍繞強軍目標的重大意義和實踐要求,講透基本理論,講清疑難困惑,幫助官兵邊學習、邊運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二是抓好自我教育課堂。堅定“黨員一面旗幟、崗位一顆紅星、先鋒一張名片”的信仰追求。組織優秀共產黨員講信念,崗位成才者講奮斗,先進模范人物講情操,把“黨員旗幟”樹起來,讓“崗位紅星”紅起來,使“先鋒名片”亮起來。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先后有30多名基層官兵登臺講課,其中被譽為“水下蛙王”的一級軍士長呂中洲、有“機電神醫”美譽的主機班長付家清、破亞洲紀錄的一等功臣李剛等部隊草根明星紛紛登臺,與官兵曬心得、談感悟,用身邊人、身邊事凝聚身邊的感動,堅定創先爭優的追求。三是抓好防救特色課堂。強化“一個閃光青春,一項光榮使命,一份崇高責任”的信念擔當。借鑒官兵喜聞樂見的電視文娛節目形式打造特色課堂,廣泛開展“最美防救人脫口秀”活動,舉辦“防救尖兵故事會”,開設“防救好聲音”講壇,將一段段勵志故事、一幅幅感人畫面、一個個生動典型講出來、說出來、演出來,讓官兵在思考講述、互動交流、排演欣賞中,把防救官兵“青春、使命、責任”內涵要求記入腦、融入心、納入行。
教育中,注重挖掘厚重歷史積淀,通過團隊精神感染、傳統榮譽激勵,引導官兵聚焦使命謀打仗、凝心聚力干事業。一是開展“我與防救共成長”追夢活動。舉辦“防救建設成果”圖片展、專題板報展,組織“防救故事我的夢”攝影、DV拍攝展評。建立網上軍史館,匯編《防救尖兵風采錄》,制作部隊53年全面建設紀錄片,用豐富的圖片、文字和影音資料全場景再現部隊建設歷程,讓官兵在感受與部隊共成長的火熱歷程中得到激勵和精神洗禮。二是開展“爭當防救好男兒”系列文化活動。圍繞部隊創業史、防救發展史,創作書畫、攝影作品,編排小品、歌舞節目,讓官兵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熟悉防救優良傳統、部隊的厚重歷史,加深對防救軍人生活的認識和了解,增強防救部隊吸引力和當防救兵的神圣感自豪感。三是開展“建功立業在防救”崗位創模活動。組建以來,部隊先后多次圓滿完成國家級重大科研試驗保障任務,多次刷新國內援潛救生紀錄。教育中,部隊注重運用取得的輝煌業績搞好激勵教育。采取播放視頻、專題報告等形式,再現參加航天發射任務保障、打撈“阿波丸”號沉船、海軍模擬飽和潛水載人實驗、馬航失聯客機搜救、“東方之星”失事客輪救援等重大任務的生動場景。大力宣揚各類先進典型,廣泛開展挑應戰、攻守擂活動,評選“崗位之星”“專業擂主”,叫響“獻身防救在崗位、建功立業靠本事”口號,引領官兵愛軍精武、崗位建功。
部隊的核心任務是援潛救生,水面水下同時作業,任務風險性大,生死考驗多。教育中,堅持用實際任務磨礪摔打,鍛造“海上援救展雄風、深潛打撈闖龍宮”的血性膽氣。一是激發官兵“身在防救、心在防救、干在防救”的拼搏熱情。廣泛開展“來到防救為什么、身在防救干什么、離開防救留什么”大討論,用一代代防救人的奉獻品格啟發官兵敬業精業的自覺。認真開展“安心本職、盡心履職、合心創業”的“三心”專題教育,強化義不容辭的光榮感和責任感,激勵官兵戰斗在防救、奉獻為強軍、建功在南海。二是激發官兵“防救當尖兵,水下我第一”的戰斗豪情。組織對部隊完成多樣化任務進行梳理,找出防救部隊保障性任務的制勝機理,安排救生船船長介紹援潛救生經歷,幫助官兵認清防救使命“出動即參戰、現場即戰場、訓練即實戰”的性質特征,激發官兵求戰敢戰勝戰的防救氣魄。組織觀看戰爭紀實片《斷刀》和防救特色紀錄片《水鬼傳奇》《潛海精兵》,感悟生死考驗情境,探尋軍人血性密碼,體驗前輩同行勇者無畏的氣概。組織官兵觀摩兄弟單位特種作戰團日常訓練,比照軍人血性膽氣與特種部隊官兵的差距,在與“蛟龍突擊隊”的精神較量中釋放防救精神的銳氣豪情。三是激發官兵“弘揚防救精神,爭做防救傳人”的創優激情。部隊歷代官兵創造形成了“勇于獻身、勇于拼闖、勇于超越”的“天涯防救精神”。教育中,持續開展“憶傳統、話使命、當尖兵”主題實踐活動,分專業分崗位制定成才目標、精武計劃,把防救精神融注到“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標準之中,激勵新一代防救人不辱前人、不愧后人、當好傳人。在海軍組織的防救專業技能骨干集訓和本部組織的100米大深度氦氧潛水訓練中,官兵們叫響“訓練即是打仗、上場就要打贏”的口號,自發比意志、比技能、比作風,以優異成績圓滿完成了任務。
始終把以德立人作為育人之本,引導官兵端正追求、堅守底線、樹好形象。一是開展激勵與警示教育,加強立德修身的價值引領。請老防救官兵代表到連隊、班排與官兵談體會;摘編全軍愛軍精武標兵和全國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下發部隊學習,借助先進典型對官兵進行示范引導。組織觀看《自毀之路》《沉淪與背叛》等警示教育片,進行案例剖析,析透道德滑坡、思想沉淪的嚴重后果,引導官兵認清敗德之害,自覺嚴守政治紀律,筑牢思想防線。二是打造育德文化,濃厚崇尚道德的軍營氛圍。將“四有”革命軍人的主要內容制成展板、寫進櫥窗、印上燈箱;開通“一人一日一好事”廣播欄目,開辦政工網“道德講堂”專欄;發動官兵收集身邊好人好事,自創相聲、快板、小品等小節目進行表演,使官兵在耳濡目染中思想受到啟迪、心靈受到感染、精神得到升華。三是嚴格行為規范,鮮明以德為先的行為導向。制定下發“四有”行為規范,將主要內容印制成鏡框、標牌,懸掛在樓道、張貼上床頭,讓官兵處處受教育、時時受鞭策。積極開展“軍民同心、愛心助人”活動,通過向貧困地區留守兒童開展捐贈衣物、書籍,到駐地兒童福利院助殘幫扶,讓官兵自覺將立身樹德要求轉化為具體行動,樹立“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的良好形象。
【作者系92143部隊政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