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凱
對穩定基層年輕干部隊伍的調查與思考
●丁凱
近期,結合蹲連住班的時機,筆者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談話的形式,對基層年輕干部思想進行了調研。總的感到,基層年輕干部有理想有抱負、想干事愿干事、求進步崇創新。但同時也發現,年輕干部想轉業的數量逐年增多,對部隊士氣和干部隊伍穩定造成了一定影響。
從調查了解看,基層年輕干部想轉業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多元價值沖擊。當前,基層年輕干部大多為80后90后,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成長起來的一代,受社會價值取向多元化的影響較深。社會上物質利益至上的觀念使一些干部從軍報國的事業心有所弱化,少數年輕干部抱著“先就業、再擇業”的心理到部隊,入伍時間不長就挖空心思找理由、拉關系、想轉業。經濟活動中等價交換原則使一些干部無私奉獻的思想根基發生動搖,16%的同志認為付出就得有回報,高學歷就應有高工資,打仗有風險就要有風險待遇。現實生活中崇金慕富的社會心態,使一些干部出現攀比心理,一味地與身邊同學和親朋好友比自由度、比生活質量、比工作環境,看到有些地方同職級、同學歷、同年齡的人收入比自己高,有些轉業干部過得比自己好,心理感到不平衡。
二是個人發展受限。基層年輕干部普遍想在部隊成就事業、實現個人價值,但到部隊后,面對現實困難和矛盾,往往思想顧慮較大。一些基層單位編制小、崗位少,干部發展空間受限,部分年輕干部認為“正營基本到頂、副團遙遙無期”,產生了英雄無用武之地、“晚走不如早走”的想法。基層年輕干部大多經過院校系統教育,理論功底扎實,但實際工作能力與崗位職責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干部由于年紀輕、閱歷淺,沒有當兵的切身感受,到部隊后“適應期”相對較長,存在組織訓練“搭不上手”、管理教育“插不上嘴”、大項任務“幫不上忙”的問題,成就感下降,挫折感增大,產生“向后轉”的想法。有的自身愿望和部隊需求發生錯位,覺得基層崗位技術含量低,主要憑經驗干活,知識優勢難以發揮,工作缺乏挑戰性,個人價值無法實現。
三是軍地反差明顯。一些部隊尤其是海軍部隊大多駐扎在沿海開放城市,駐地經濟發達,軍地物質文化生活上的差異對干部思想沖擊較大。一是工資福利待遇的反差。調查顯示,37%的受調查者認為雖然部隊干部工資待遇逐步改善,但是與地方公務員、國企員工等相比還有不小差距。二是生活環境的反差。面對部隊艱苦環境、緊張生活和嚴格管理,少數干部感到地方單位比較人性化,對那種輕松自由、率性而為的生活環境,花前月下、兒女繞膝的家庭生活,朝九晚五、下班回家的工作方式心存向往。三是社會地位的反差。調研中,半數以上的干部認為社會對軍人評價不高,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軍人榮譽感自豪感降低,獻身國防、扎根部隊的信心和決心受到一定影響。
四是工作家庭壓力大。一方面,隨著軍事斗爭準備深入,部隊大項活動多、工作節奏快、標準要求高,承受的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有的感到,現在的戰備訓練十分繁重,任務一個接著一個,長時間處于緊張疲勞狀態。問卷調查顯示,63%的干部反映部隊工作生活比較緊張,難以跟上節奏;9%的干部受實彈發射、演習演練等大項任務影響,婚期推遲、生小孩回不去、家人生病不能照顧等。另一方面,基層年輕干部正處在成長進步的爬坡期、家庭生活的負重期,婚姻戀愛、個人住房、兩地分居、家屬就業和子女教育等現實問題極大地牽扯了他們的精力,增加了他們的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
基層年輕干部隊伍是部隊全面建設和完成各項任務的生力軍。加強基層年輕干部隊伍建設,解決當前干部想轉業問題,必須從時代發展的大背景出發,著眼年輕干部的特點,轉變觀念,因勢利導,切實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把提高能力素質與搭建事業平臺結合起來,把重視具體問題與健全政策制度結合起來,切實把這支隊伍建強、建好。
一、加強教育提升境界。解決當前基層年輕干部思想不夠穩定、敬業精神有所弱化等問題,最根本的還是要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灌注部隊、教育干部,講實大道理、講透硬道理、講深實道理,進一步理順情緒、振奮精神,唱響獻身國防、無私奉獻的主旋律。當前要重點開展強化“兩心、兩感、兩觀”教育。“兩心”即事業心、責任心。用建設強大國防的宏偉大業激勵基層年輕干部,引導大家看發展重事業、講使命明職責,從第一任職起就把投身軍隊事業作為終身追求,把個人理想融入強軍夢想。“兩感”即榮譽感、自豪感。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時機,上傳統課、憶輝煌史、弘揚英雄志,引導大家認清軍人是一個神圣的職業、奉獻的職業,自覺珍惜軍人榮譽,無悔從軍選擇,無愧軍人稱號。“兩觀”即得失觀、反差觀。引導大家自覺站在宗旨的高度講得失,采取辯證的方法論得失,運用發展的眼光看得失,既算“經濟賬”又算“政治賬”,既算“得失賬”又算“責任賬”,既承認反差的客觀存在,又實事求是地看待反差,防止把“小差”說成“大差”,把“沒差”說成“有差”,把“順差”說成“逆差”,樹立與部隊特殊使命相適應、與軍人職業道德相符合的人生價值觀。
二、搭建舞臺成就事業。調研中許多同志談到:“苦一點、累一點不要緊,關鍵要有干事業的成就感”。加強基層年輕干部隊伍建設,必須高度重視他們渴望成事立業的需求,努力給他們提供創業的機會、干事的舞臺、發展的空間。當前,要重點解決好三個問題:一是“對口”問題。調查中,一些基層年輕干部對專業不對口、學非所用的問題反映比較多,一定程度影響和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因此,要加強對基層干部的計劃管理,堅持院校按需求培養,人才按崗位引進,學院按專業分配,力求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二是“揚長”問題。找準基層年輕干部的內在優勢與部隊建設需要的結合點,把有能力、有特長的人才及時放到相應的崗位,讓他們在適合的崗位上充分釋放能量、施展才華。三是“強能”問題。針對年輕干部能力素質上的短板,幫助他們過好“思想關”“技能關”“方法關”,盡快提高第一任職能力。要抓好輪崗鍛煉、任務錘煉,讓年輕干部在多崗位實踐中、在重大任務歷練中,積累經驗、增長才干、快速成才。
三、運用政策激發活力。解決基層年輕干部想轉業的問題,既要注意從一人一事的具體工作抓起,更要重視從政策制度層面解決。當前,要重點圍繞如何挖掘潛力、激發動力、增強活力,不斷完善適應形勢發展要求、符合基層年輕干部隊伍建設實際的政策、制度和規定。在培訓機制方面,要針對年輕干部普遍關注專業發展和知識更新的情況,對他們的知識結構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制定知識更新計劃,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干什么學什么”的原則,建立與崗位需求相適應的培訓機制,突出實用性,擴大覆蓋面,使年輕干部想學有機會、學了用得上。在激勵機制方面,重點是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打破論資排輩、“齊步走”的現象,暢通年輕優秀干部和拔尖人才成長的“快車道”,使基層年輕干部有奔頭、有盼頭、有干頭。在淘汰機制方面,把關口卡在院校教育之中,對那些入伍動機不純、思想基礎不牢、能力素質差的,該退學的退學,防止把問題留給部隊;把關口卡在組織幫教之后,對強烈要求離隊、經教育后仍鬧著要走的,取消干部資格,按義務兵遣送回家,以警示他人。
四、營造環境拴心留人。基層年輕干部肩頭擔子重、工作壓力大,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軍營,創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環境。首先,要加大幫困解難的力度。對基層年輕干部普遍存在的大齡青年婚戀難、隨軍家屬就業難、子女入托入學難、看病就醫難和住房難等實際問題,充分挖掘內部潛力,積極尋求地方支持,用足用活現有政策,想方設法排憂解難,以關心促安心,以安心促盡心。其次,要不斷完善物質文化生活條件。樹立“心往基層想、勁往基層使、錢往基層投”的鮮明導向,下大力改善基層物質文化生活條件,讓基層年輕干部學習有條件、生活有保障、娛樂有場所。第三,要努力培樹和諧融洽的內部風氣。持續開展作風建設和基層風氣專項整治活動,對跑官要官、暗箱操作、侵害基層正當權益等現象,堅持露頭就打,營造健康和諧、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
【作者系92962部隊政治部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