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飛
加快形成軍民融合的政治工作格局
●項飛
軍民融合發展作為一項國家戰略,關乎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既是興國之舉,又是強軍之策。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也是推動政治工作創新發展的必然要求。習主席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積極推進政治工作思維理念、運行模式、指導方式、方法手段創新,提高政治工作信息化、法治化、科學化水平,形成全方位、寬領域、軍民融合的政治工作格局,增強政治工作主動性和實效性。加快形成軍民融合的政治工作格局,需要牢固樹立大政工理念,不斷豐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圍,提升融合層次。
面對官兵成分結構和思想行為方式的新變化,做好鑄魂育人工作必須把部隊、社會和家庭銜接起來。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脫離了人,政治工作就空對空了。當前,我軍官兵成分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家庭出身、文化程度、經歷閱歷、個人追求差異性大,部隊教育管理、官兵關系呈現許多新的特點。掌握思想領導是掌握一切領導的第一位。在社會深度轉型、高度開放的條件下,有效掌握官兵真實思想和政治傾向,始終保持官兵政治堅定和思想道德純潔,需要部隊、社會和官兵家庭有效銜接配合。培養“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是強軍興軍的時代召喚。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蘊含著軍人的武德要求,體現著社會的主流價值,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革命軍人身上的具體體現。把青年官兵培養成“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需要部隊、社會和官兵家庭各負其責,同時對推動全社會向上向善也具有巨大引領和輻射作用。
面對我軍改革發展和使命任務拓展的新要求,充分發揮政治工作的服務保證作用必須把軍內軍外結合起來。隨著我軍使命任務不斷拓展,政治工作服務保證的領域和功能也要相應拓展。在扎實推進軍事斗爭準備進程中,政治工作必須牢固確立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緊貼軍事力量建設和運用積極作為,在強化服務保證作用中彰顯威力。同時,由于軍事斗爭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敏感性顯著增強,必須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號令意識。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進程中,必須樹立維護國家綜合安全和戰略利益拓展的觀念、諸軍兵種一體化聯合作戰觀念和全國全軍一盤棋觀念,實現政治工作的運行模式與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的高度契合。實現強軍目標需要有一流的人才隊伍作支撐,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如何有效依托國民教育培養選拔部隊建設所需相關人才,是深入推進政治工作軍民融合的重要任務。
面對信息網絡深刻改變思想輿論環境的新形勢,適應信息化要求創新政治工作必須把網上和網下結合起來。隨著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廣泛應用,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鋒更加頻繁。青年官兵朝氣蓬勃,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一些同志對黨和軍隊的奮斗歷史和優良傳統知之不多,對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缺乏切身感受,如果不加以正確教育引導,就容易受到侵蝕和蠱惑。針對過好網絡關這個政治工作的重大現實課題,必須順勢而為、因勢利導,研究信息網絡、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推動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要高度重視網上意識形態斗爭這個主戰場,按照網絡生態和運行規律,綜合運用法律手段、技術手段治理網上亂象,讓網絡空間成為激發正能量的堅強陣地。
軍隊作為一個武裝集團,是要隨時準備打仗的。正因為如此,軍事職業成為最富犧牲精神和最需社會尊崇的職業。增強軍事職業吸引力對于激發官兵獻身國防的熱情和動力,凝聚強軍興軍的意志和力量,推動強軍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長期以來,黨和政府采取多種措施增強軍事職業的吸引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也毋庸諱言,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和經濟社會的深刻轉型,國防和軍隊建設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軍事職業的吸引力面臨新的挑戰,征兵難、吸引保留人才難等問題就是突出表現。影響軍事職業吸引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軍事職業本身所具有的艱苦性、風險性和犧牲性等因素,也與個體的思想認知和社會整體的環境氛圍密切相關。提高軍事職業吸引力,在注重激發官兵獻身國防的熱情和動力的同時,更應深化軍民融合,營造全社會關心國防崇尚英雄的社會環境。我們的國防是全民的國防,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改革是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事業。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是我黨我軍特有的政治優勢,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關系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進程中,尤其要把犧牲奉獻精神與強化政策制度激勵統一起來,通過健全有利于官兵成長成才、安心敬業的職業發展機制,推動軍人和軍屬身份地位、權益保障、國家優待撫恤安置立法,深化醫療、住房和工資、保險等制度調整,完善體現軍事職業特點的待遇保障體系,提升軍事職業的比較優勢,使軍人成為社會尊崇的職業。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支持軍隊建設和改革,落實復員轉業軍人安置、離退休干部和傷病殘人員移交、隨軍家屬就業等政策規定,配合部隊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為實現強軍目標提供堅強后盾。
軍人最崇尚榮譽。軍人榮譽感是軍人對其社會價值和社會地位的自我感知,對于提振軍心士氣十分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設立烈士紀念日、遷回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等措施,給予為國為民犧牲的烈士極大的榮譽和敬仰,對于在全社會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軍人榮譽感發揮了積極作用。激發軍人榮譽感,需要在全社會樹立尊重軍人、崇尚英雄的良好風尚。一方面,應構建完善軍人榮譽法規體系并健全維護軍人權益的相關法規制度,突出強軍打贏的鮮明指向,完善榮譽證章制度,規范重大榮譽紀念形式,將軍隊獎勵納入國家榮譽制度建設范疇,全面提高軍隊榮譽的立法層次和社會認可度;另一方面,通過深化軍民融合,拓展雙擁工作和軍民共建的內容形式,協調推動烈士紀念設施等愛國主義教育設施進入各地的城鎮建設規劃,規范節慶閱兵、烈士公祭等活動,形成關心國防、崇尚英雄的社會氛圍。對于那些刻意抹黑我軍英雄人物、任意歪曲我軍光輝歷史的現象,決不能聽之任之,必須引起高度警覺并予以有力的回擊。
貫徹落實強軍目標,要始終扭住聽黨指揮這個強軍之魂,以積極主動的工作占領部隊思想陣地、文化陣地、輿論陣地,確保部隊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在社會深刻變革和日益開放的環境下,一些消極腐朽的東西不可避免會侵蝕部隊。強固廣大官兵的精神支柱,培養“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必須發揮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環節作用。但在一些單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待提高。主要問題是有的教育接地氣不夠、聯系實際不緊,說不到官兵心坎里,喚不起思想共鳴,沒有找準穴位,打鼓沒有打到點子上。深化軍民融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增強其時代性和感召力。
首先,通過深化軍民融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拓展部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內容的拓展主要體現為:重溫歷史,在學史明理中傳承紅色基因,堅定官兵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把握現實,在感受經濟社會發展的輝煌成果中堅定官兵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自信;感受人文,引導官兵準確把握基本國情,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判斷、解決問題,在紛繁復雜的形勢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不斷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次,通過深化軍民融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體現用真實打動人的教育原則。信仰植根于實踐。教育的成效和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育內容是否真實。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本身,就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鮮活教材。奔著現實問題和活思想去,引導官兵聯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進程,聯系中國夢引領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聯系我們黨正風反腐、革弊鼎新帶來的清新氣象,在歷史與現實的比較中釋疑解惑、學深悟透,在歷史與現實的交融中凝聚共識、學以致用,在更深層次上增進對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政治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增進對黨中央、習主席的信賴和擁戴,培養革命軍人忠誠可靠、英勇無畏的精神。再次,通過深化軍民融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根據信息社會官兵認知方式和行為特點,充分借鑒地方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利用富有時代感的形式載體,既理直氣壯講大道理,又深入淺出講實道理,著力增強教育的滲透性和實效性。
【作者系南京政治學院上海校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