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興岳
盤活教育資源鍛造登陸雄獅
●莊興岳
今年以來,東海艦隊某登陸艦支隊結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系列活動的開展,通過在革命優良傳統中感悟、在祖國發展成就中感召、在執行重大任務中磨礪等形式,盤活內外教育資源,不斷激發官兵的使命感、責任感、榮譽感,有效地增強了教育實效,打牢了官兵獻身使命的思想根基。
歷史是現實的過去,現實是歷史的延伸。在歷史軌跡中強根固本,最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必須讓官兵在歷史的傳承中提升理性認知,增強保家衛國的責任感。
一是深挖歷史資源,在追根溯源中強化傳承意識。利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契機,深入研究支隊前身新四軍海防大隊抗戰的歷史,全面梳理部隊在發展過程中涌現出的模范典型和“一江山島”“攻占披山島”“解放灘滸山”等著名戰斗戰役;整理著名戰斗英雄趙孝庵、一等功臣姚遠等英模典型的成長歷程,為官兵豎起勵志的榜樣。綜合運用支隊政工網、電視臺、文化園地等載體,開設網上英模館、網上軍史館和網上榮譽室,組織視頻展播、動漫創作、歌曲征集,用厚重歷史占領網絡陣地,引導官兵上線學傳統、在線受教育、下線做傳人。
二是追憶先烈風采,在苦難輝煌中強化使命意識。組織官兵到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淞滬抗戰紀念館、龍華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通過參觀抗戰紀念館、瞻仰抗戰紀念地、祭掃革命烈士陵墓等活動,讓官兵現場感悟革命先輩身系國家安危,始終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觀看影視劇《百團大戰》《太行山上》《朱德的扁擔》等,并撰寫觀后感、影評,引導官兵評說一段劇情重溫一段歷史、點評一個人物升華一次境界、講述一個故事分享一次感動,感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逆境中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感受先烈們用堅定信仰鑄造的精神豐碑,引導官兵牢固樹立為誰而戰思想,強化對黨忠誠、聽黨指揮的軍魂意識。
三是學用光榮傳統,在提升能力中強化責任意識。通過組織開展“英雄故事人人講、強軍目標大家談”體會交流活動,教育引導官兵不斷從我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中汲取營養和力量,始終保持革命軍人特有的精氣神,積極投身強軍實踐;利用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等時機,廣泛開展“學先烈、憶傳統、明職責”活動,培育官兵困難面前敢上、險境面前敢闖、生死面前敢沖的勇氣魄力;通過將紅色文化中蘊含的戰斗精神要素“搬”到訓練場,把紅色資源中體現的戰爭制勝機理編成戰斗口號懸掛在訓練場,把催人奮進、豐富多彩的戰斗文化活動開展到訓練場,濃厚戰斗氛圍,激發信心士氣。
熱愛祖國是對軍人的根本要求,愛國主義也包含了這樣的態度:對祖國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教育中,支隊充分運用新中國成立66年來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這部鮮活生動的教科書,激發官兵愛國熱情。
一是在祖國的新變化中感悟成就。充分利用抗戰勝利70周年、國慶66周年、海軍成立66周年、支隊成立65周年等重要時機,舉辦攝影展、圖板展、書畫展,在支隊各營區間巡回展覽;借助支隊名師講堂、水兵講壇等平臺,邀請駐地高校專家教授進行民生、經濟、科技、國防等方面授課,講述我國不僅是農村而且城市以及社會的各行各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成就;開展“祖國在我心中”演講比賽,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官兵走上講臺談體會,用身邊的事、實在的理、群眾的語說出愛國的心聲,引導官兵在發展成就中增強自豪感,進一步激發官兵立足本職為國家、軍隊的建設發展做貢獻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二是在駐地的新風貌中感知認同。群眾看得見、官兵夠得著的事實,最生動、最具說服力。為此,他們充分利用社會大課堂豐富教育內容,拓寬教育形式。廣泛開展“看駐地變化,話美好未來”參觀見學活動,組織官兵參觀上海自貿區、上海市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上??萍拣^、東方明珠,感受“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精神;坐游輪飽覽黃浦江兩岸風情,游覽世博園區感受上海的人文風貌和上海的開明睿智與大氣謙和;走進駐地社區,與社區居民嘮家常、數家珍,看變化、話感受。在此基礎上,舉辦“餐桌上的變化”攝影展,引導官兵們用相機記錄下親眼目睹的點滴變化,以此提振官兵士氣,使其自豪感油然而生,愛國情懷得到不斷強化。
三是在部隊的新氣象中增強自信。從裝備更新換代到戰艦環球航行,從航母下水到殲15起飛,從亞丁灣護航到也門撤僑,從工資待遇進一步增加到部隊風氣的不斷凈化,官兵們在部隊同樣見證了新時代的變遷。開展“飲水思源、感恩報國”座談會,讓已有29年軍齡、先后在5型艦上工作過的一級軍士長丁宏良講述支隊裝備的不斷更新換代、生活環境的不斷優化、戰斗力的不斷提升;結合“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整頓,各級黨委用規矩開路,對問題開刀,以公開求公正,以公正促公平,營造了拴心留人、凝心聚力的良好環境,通過不斷向好的部隊新風貌,增強官兵對部隊大發展的自信心,進而增強對祖國的自豪感。
大項任務是錘煉部隊的演兵場,是礪煉作風的大課堂,是聚氣鑄魂的淬火爐。支隊充分利用部隊執行大項任務的有利契機,在從難從嚴錘煉摔打部隊中樹牢官兵真打實備、真錘實煉的觀念,進一步增強官兵履行使命的緊迫感。
一是注重使命感召,激發進取意識。堅持用大項任務的政治意義、戰略作用激勵官兵,引導官兵把擔負重大任務視為組織的高度信任和難得的鍛煉機會,在全體官兵中形成“給任務就是給機遇、給任務就是給能力、給任務就是給榮譽”的思想共識。結合聯演聯訓任務,組織各級指揮員、機關干部業務集訓,開展執行大項任務研討活動,拍攝錄制訓練組織專題片在部隊巡回播放,增強官兵遂行任務的信心。把部隊歷年來取得的榮譽以及涌現出的先進個人制作成小卡片發放給任務官兵,大造“單位進步我成長、單位發展我榮光”的聲勢,持續激發爭一流、創佳績的堅強斗志和進取意識,確保任務的高質量完成。
二是注重文化激勵,催生不竭動力。將系列教育引導、動員誓師大會、跟進現場鼓動等貫穿任務全過程,使官兵自覺做到心往任務上聚、力往任務上使。組織開展“讀戰爭書、看戰爭片、談戰爭事、樹戰爭觀”系列活動,持續用軍事作品凈化官兵靈魂,升華官兵情感,著力培育官兵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戰斗精神。突出任務特色和單位特點,大力營造“甲板文化、大艙文化、波浪文化”氛圍,廣泛發動艦員之間、各部門之間、艦員與登陸兵之間的軍事小比武、小競賽活動,突出“勵志、激情、鼓氣”,陶冶官兵情操,鼓舞官兵士氣。廣泛開展“三個起來”活動,即戰斗歌曲唱起來、戰斗口號喊起來、戰爭故事講起來,有效活躍訓練氛圍,激發訓練熱情。
三是注重實踐轉化,磨礪堅強意志。著力搭建實踐平臺,堅持把培育工作納入任務全過程,從難從嚴要求,求真求實磨礪,把“勇”的培養、“技”的訓練、“智”的增長有機統一起來,全面打造“登陸雄師”。在制定任務計劃時,把意志力訓練、判斷力訓練、服從意識訓練和“精、氣、神”訓練等內容,納入到計劃中,落實到相關科目上,使官兵在按綱施訓、科學組訓中,能力得到提高,士氣得到提升,素質得到加強。在任務中,設立“龍虎榜”,評選“訓練之星”“崗位尖兵”,引導官兵把練戰術、練技術與練思想、練作風結合起來,做到每執行一次重大任務,官兵理想信念就得到一次熔鑄,戰斗精神就得到一次淬火,價值追求就得到一次升華。
【作者系該支隊政治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