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踐行軍隊好干部標準不斷匡正選人用人風氣
●劉軍
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選人用人公不公、好不好、準不準,具有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習主席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軍隊好干部“二十字標準”,為部隊建設提供了選賢任能的“鐵尺子”,立起了干事創業的“風向標”。當前形勢下,要匡正選人用人風氣,為實現強軍目標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首要的是把軍隊好干部標準立起來、落下去,切實把好干部看清、選準、用好。
黨性是思想作風的核心。以什么樣的原則選人、選什么樣的人最能反映黨性原則。黨委作為選人用人的決策層、把關者,肩負著為黨和軍隊建設選好人用好人的重大政治責任,在選人用人風氣建設中居于核心主導地位。當前,有的黨委領導有時缺少較真碰硬的使命擔當,照顧性使用干部、盲目推薦干部的現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對此,必須懷有強烈的使命擔當,嚴肅審慎地對待選人用人這一重任,率先在選人用人上把黨性原則硬起來。一是堅持事業取人。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要嚴格執行黨的干部路線和用人標準,牢固樹立為黨用干部、為黨的事業用干部、為部隊發展用干部的觀念,在是非面前勇于表明態度,在壓力面前敢于堅守原則,不以個人好惡取人,以事擇人、以業選人,唯才是舉、選賢任能,堅決反對把干部任用作為一種補償、一種福利,做到不看眼色、不憑感情、不隨風向選人用人。二是堅持組織選人。黨管干部是黨的組織路線、干部路線的核心。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嚴守組織紀律,嚴格落實黨管干部原則,特別是涉及干部選拔使用,必須經過下級黨委(支部)推薦、政治機關提名、黨委研究任用,最大限度減少和避免用人失誤,著力為選好用準干部把好關、盡好責,確保槍桿子始終掌握在忠于黨的領導干部手中。三是堅持公道用人。在選人用人上“一碗水”端平,不僅是政治要求,也是為官做人的底線。各級黨委領導必須自覺打破血緣關系的親屬圈、成長地域的群族圈、經歷單位的山頭圈、社會交往的朋友圈、長期相處的情感圈,真正做到公道對待干部、公平評價干部、公正使用干部,讓德才優秀的人“上位”,讓平庸懶散的人“讓位”,讓投機鉆營的人“出位”。
部隊只有打仗和準備打仗兩種狀態,決定了選人用人工作的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但客觀來看,長期的和平環境使一些干部產生松懈麻痹思想,當和平官、帶和平兵的情緒有所滋長,這種和平積習在選人用人中也有所表現,比如主要按照“過日子標準”“不出事標準”提拔使用聽話型、經驗型、管理型干部,等等。對此,必須把戰斗力這個唯一根本標準,鮮明地在選人用人導向上亮出來,瞄準戰爭選干部,聚焦戰場配班子。一是落實到頭腦里。各級黨委要著力增強開戰在即、用人在即的危機感、緊迫感,按照“仗要怎么打、人就怎么用”的思路,用能打勝仗的標準選人用人,對各職級各崗位干部用戰斗力這把尺子量一量長短,既要糾治選人用人標準上的主觀性、隨意性傾向,也要糾治對信息化人才、能打善戰人才喊得多、用得少的現象,引導各級把全部心思向打贏聚焦、各項工作向打仗聚力。二是落實到考評中。緊緊圍繞打仗需求,合理確定不同職級任職資格,突出崗位特點和專業資質,優化考評內容,改進考評方法,將干部能績要素采集動態化,逐步推進以談話、測評等靜態考評為主的模式,向以執行任務等動態考評為主的模式延伸,形成綜合評定結論,為選用干部提供科學依據。三是落實到使用上。要把握選人用人標準的時代性和先進性,注重在軍事實踐中考察和衡量干部,對軍事訓練考核成績不達標的干部實行一票否決。對在演習演練、試驗試航等重大任務中表現突出的干部,對關鍵時刻不顧個人安危、不怕流血犧牲、敢于沖上前去的干部,要高看一眼、厚愛一分,讓他們多受益、得甜頭,形成干部向作戰靠攏、人才向打贏聚集的導向。
嚴格按照程序規范選拔任用干部,是確保選人用人質量的前提。一些單位選人用人出現問題,一條重要教訓就是程序規范不落實、制度規定不掌握,存在選擇性執行、臨時動議、簡化程序、打擦邊球、搞變通的現象。對此,必須強化法治思維,嚴格按程序規范選人用人,真正用政策規定、選人標準和群眾公論統一不同意見,形成科學的用人機制。一是政策上要明。干部工作政策性強,不懂政策不明規矩,必定影響選人用人質量。注重把干部政策制度作為黨委中心組、機關部隊理論學習的重要內容,把政策交給大家,讓干部“對號入座”,強化按政策選人用人的認識自覺和行動自覺。特別是班子成員要帶頭學習政策法規,常委會研究干部要堅持先定規矩后議事,業務部門在匯報干部工作方案前,應先把政策原則擺出來,通過熟悉政策、明確程序,不斷強化政策觀念。二是標準上要細。結合本單位干部隊伍建設實際,根據不同類型、不同崗位、不同職級干部情況,對好干部五條原則性要求具體細化,制定科學的績效評定體系,增強規范性和可操作性,防止和避免理解和執行上的偏差。嚴格落實總部干部工作大檢查標準細則,對違反規定的人和事,及時從嚴從重查處,切實維護政策制度的權威。三是程序上要實。關鍵環節上一個不能落,干部推薦、考核、提名、任用等,無論時間再緊、任務再重、頭緒再多,都要嚴格按照程序規定實施。重要步驟上一個不能省,做到“三個不得”:任免干部未經考核,政治機關不得提出任免意見;未經政治機關提出任免意見,黨委不得討論研究;未經黨委集體討論,不得任免干部,確保任用程序上的正規有序。此外,在班子集體討論干部任免時,實行黨委書記末序表態。
尊重群眾公論、實行民主監督,既是選人用人的基本原則,也是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的有效途徑。從當前具體實踐看,上級監督遠、同級監督軟、制度監督難、群眾監督空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導致出現一些用人不準、用人不公的問題,官兵對此有些反映。對此,必須實行陽光操作、加強民主監督,以公開聚人心、以公正暖人心,把群眾普遍認可作為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一是擴大覆蓋面。堅持多渠道、多層次、多側面深入群眾了解干部反映,主要做好“三聽”:普遍聽,就是面向全體官兵開通民主渠道,采取問卷調查、隨機談話等形式聽取官兵意見;重點聽,就是既要聽所在單位主官和干部骨干的意見,也要聽因業務關系聯系較多單位官兵的意見;延伸聽,對跨單位調整的,既要聽擬任職單位主官的意見,還要到干部原單位調查了解,切實摸清干部“三圈”。二是增加透明度。建立透明、公開、開放的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機制,適時推出“安民告示”,主動把干部信息、崗位空缺、選配要求、標準條件等向群眾公開,讓官兵了解黨委選人用人原則、掌握評價干部標準,使干部工作去神秘化,敏感問題“脫敏”。同時對民主測評結果、推薦票數特別是黨委討論意見等嚴格保密,防止引發負面效應。三是提高參與率。黨委領導要強化接受監督意識,在充分發揮黨內、紀委監督作用的同時,加大官兵監督力度,暢通群眾參與渠道。設置干部監督熱線、干部監督舉報信箱,完善網上監督渠道,常態設立基層風氣監督員,利用干部轉業替補、班子調整等重要時機,深入營連察實情、聽反映,為群眾有效監督搭建平臺。對官兵反映的問題線索要認真調查,一經查實,嚴肅問責,及時通報,讓群眾監督件件有回音。
【作者系92337部隊政治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