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科峰 宋源泉
基層政治干部隊伍建設現狀分析及對策措施
●朱科峰 宋源泉
近期我們采取問卷調查、集中座談、個別談話等方式,對某部基層政治干部隊伍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分析。總的感到,目前基層政治干部隊伍本科以上學歷漸成主體、職級結構逐步優化、經歷閱歷不斷豐富、能力素質明顯提升,同時也存在一些與新的形勢任務不相適應的矛盾問題。
一是年齡結構參差不齊,梯次搭配弱。某部營以下政治干部年齡最大的37歲,最小的24歲;教導員平均年齡為36.4歲,指導員平均年齡為27.4歲,都處在干事創業的黃金時期。但在政治干部的配備上,還存在一定薄弱環節,如:考察新分配到部隊的年輕干部,看其性格內向、專業不對口,不適合軍事工作就安排當政治干部,無形中降低了政治干部的標準;受編制崗位等限制,政治干部上升渠道較窄;同時,大家普遍感覺干政治工作苦、政治干部累,導致選拔來源有限。通過對新分配到部隊的排長進行調查了解發現,愿意從事軍事工作比愿意從事政治工作的人多出20%。
二是學歷經歷多種多樣,業務基礎弱。某部基層政治干部隊伍中,本科以上學歷占到86%,11%具備研究生學歷,學歷層次高、知識面廣、思維開闊等特點比較突出。發展路徑豐富,戰士直接提干的占3%;從戰士考入軍校的占13%;從地方高中考入軍校的占37%;國防生和地方大學生干部占47%。學科背景多樣,有2人畢業于軍校政治專業,具有法學類學科背景的僅占到5.5%;基本都屬于半路改行,學非所用的現象比較普遍。雖然大家工作積極、實干精神強,但由于缺乏系統正規培訓,導致基本功不扎實,成分的多元性、專業基礎的差異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能力素質的參差不齊。
三是成長速度快慢有別,實踐能力弱。調查顯示,基層政治干部中,任職時間不滿1年的占50%,任職1-2年的占17%,2-3年的占19%,3年以上的占14%。參加過院校政治專業培訓的占44%,97%接受過基地培訓,具備一定的政治工作基礎。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多數同志工作經歷單、實踐經驗缺。他們雖然具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和理論素養,思維活躍、善于學習,但缺少部隊當兵鍛煉經歷,當排長不久就當主官、入黨不久就當書記,導致開展政治工作能力比較弱,加之基層老士官與干部主官之間存在著“三個倒掛”,易出現“官不如兵”“兵不服官”等現實矛盾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治工作的質量和職能的發揮。
四是實干精神強弱不一,創新意識弱。近年來在執行重大任務過程中,政治干部都堅持跟車上路,沖鋒在一線,戰斗在一線,勇于吃苦,甘于奉獻,模范表率作用發揮較好。然而,從個別談話了解來看,一些到任期第三年的政治指導員,經歷了基層政治鍛煉,經驗相對豐富,正是干事得心應手的時候,但往往感到在本職崗位已經屬于“船到碼頭車到站”,“憂后路、思前途、盼提升”的現象比較突出,66%的基層干部存在“政治干部發展路子窄、作為體現難”等錯誤認識。受社會、工作、家庭等多重因素相互影響交織,部分同志精力沒有完全放在工作上;44%的人感覺與地方朋友相比,自己工作辛苦,付出的多,得到的少,工作動力不足、積極性不高的問題仍然存在。
一是來源渠道泛,斷茬現象凸顯。從調研情況看,基層政治干部由軍事、后勤和技術干部提升或改任的比例有所增加,用人渠道逐漸寬泛。但是,隨著近年來干部走留輪換幅度加大,干部學員、國防生和直招地方大學生取消見習期,有的副連任職時間不滿2年就代理基層政治主官職務。由于缺乏必要的成長積累期,政治工作第一任職能力比較弱,大多數同志感到業務能力比較欠缺,工作壓力大。加之,很多干部認為從事政治工作尤其是在機關政治部門工作,總和文字材料打交道,經常加班加點,受苦熬夜不說,發展上也沒優勢,導致機關選拔政治干部捉襟見肘,骨干型政治干部相對稀缺,能擔當重任獨當一面的人才青黃不接問題也比較突出。
二是專業對口率低,能力提高緩慢。由于政治干部經過院校政工專業培訓的人數少,造成分配到單位后改行從事政治工作干部偏多,但改行后從入門到成熟需要一個過程,“先天不足”的致命短板,導致有的對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認識還不夠到位,有的開展政治工作方式方法還不夠靈活,影響了政治工作職能作用的發揮。同時,由于基層部隊干部穩定性不夠、流動性大的特點,造成工作一直在低層次徘徊。有的政治干部工作剛入門干出成績就被調換崗位或調入機關,有的機關干部剛成熟起來就被上級機關選調走,基層政治工作質量效益不高的問題持續存在。
三是成長速度慢,實踐能力偏弱。在調查中了解到,由于政治干部缺少,導致單位希望政治干部拿來就可以用或是稍加培訓幫帶就可以開展工作;有的干部經過一段時間代理和實踐摸索,雖然能夠適應一些業務工作,但對政治工作缺乏深刻認識,能力素質有待全面鍛煉和提高;有的出現搶政治干部的現象,營級主官總想把優秀的政治干部搶到自己單位,到單位后舍不得讓他們出去培訓,“用著順手不放手”的現象突出;有時上級分配一個培訓名額,也因為擔心素質好的走了,工作質量受影響,便安排一些素質較弱的去“出公差”,使一些原本素質較好、發展潛力較大的同志得不到深造,難以實現能力素質的飛躍,常常感到后勁不足。一些年輕干部院校畢業分配到團隊后兩三年就提升為主官,有的新排長剛到部隊就代理政治主官,軍齡短、經歷單、經驗少,抓部隊教育管理和處理日常事務力不從心。一些資歷較老的政治干部又不注重對新時期政治工作研究,喜歡憑老經驗辦事,靠土辦法管人。
四是自我加壓少,工作動力不足。從調查的情況看,基層政治干部隊伍逐步走向年輕化,35歲以下政治干部占到82%,而且地方大學生和生長學員干部占大多數,是一個富有朝氣、充滿活力的隊伍。但當前政治干部面臨著擔負任務重、進步要求高、實際困難多的壓力,考慮個人前途、后路過多,思想上不夠穩定,愛崗敬業的思想樹得不牢,以致影響工作積極性。有的同志對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認為政治干部從事的都是些見效慢、管長遠的工作,吃苦受累難出成績,不如軍事干部威風八面,不愿從事政治工作;有的同志缺乏本領恐慌意識,滿足于“知識不多有文憑,學歷不高能應付”,對于能力素質與崗位需求之間的差距認識不到位;有的認為政治工作壓力大,對軍事訓練和裝備管理等方面工作存在事不關己的思想;有的地方大學生干部吃苦精神不夠強,總喜歡與地方同學比自由、比輕松,越比越不平衡,越比越沒有動力。
【作者系63658部隊政治委員、政治處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