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寶鋒
乳腺疾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 尤其是乳腺癌其發病率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出現上升趨勢[1]。 該病早期缺乏明顯的臨床癥狀, 患者確診時多數已經處于中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2]。 常規診斷方法主要以B 超檢查為主, 這種方法雖然能夠幫助患者確診,但是準確率不高,誤診及漏診率比較高。 近年來, 全數字化乳腺攝影在乳腺疾病診斷中使用日益增多,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3]。 為了探討全數字化乳腺攝影和彩超在乳腺疾病患者中的臨床診斷效果,本研究對2013 年4 月~2014 年4 月來筆者醫院診治的40 例乳腺疾病患者資料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病例資料 本組40 例患者入院后均行彩色多普勒超聲和全數字化乳腺攝影檢查, 年齡18~79(56.5±0.8)歲;病程1~6 (3.5±2.4)d。 均通過病理檢查確診。
1.2 方法
1.2.1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采用TOSHIBA 公司生產的Aplio50 和Siemens 公司生產的ACUSON Sequoia512 彩色多普勒超聲儀診斷, 探頭頻率7.5~12 MHz,觀察患者乳腺病灶的形態、大小、內部鈣化等情況,并且觀察患者病灶部位、周圍血流信號等, 測量患者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數(RI)[4]。
1.2.2 全數字化乳腺攝影檢查 采用芬蘭Planmed Nuane 數字乳腺鉬靶攝片機, 選擇乳腺專用膠布,檢測前攝鉬靶片頭、尾以及斜位片,根據患者病灶部位對投照體適當調整, 然后增加攝側位片、切線位或放大攝影、導管造影等。 檢查過程中,以乳腺腺體最小重疊及充分顯示為準。 根據《乳腺影像報告與數據系統》[5]相關診斷標準,對X 線能夠看見的腫塊、鈣化、結果紊亂等進行判斷。 兩種方法分開獨立進行,醫師在診斷時均不知道患者的病理確診結果。
1.3 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統計描述采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 兩組率之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 確切概率法,檢驗水準α=0.05。 運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本組40 例中,29 例病理陽性,11 例病理陰性。從表1 可見,全數字化乳腺攝影陽性診斷符合率高于彩超(P <0.01)。
從表2 可見,在29 例年齡>40 歲患者中,病理診斷陽性22 例,陰性7 例;全數字化乳腺攝影陽性診斷符合率高于彩超(P <0.01)。
從表3 可見,在11 例年齡≤40 歲患者中,病理診斷8 例陽性,3 例陰性,全數字化乳腺攝影檢查陽性符合率雖高于彩超,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

表1 兩種診斷方法陽性符合率比較[n(%)]

表2 兩種診斷方法對>40歲患者診斷陽性符合率比較[n(%)]

表3 兩種診斷方法對≤40歲患者診斷陽性符合率比較[n(%)]
乳腺癌是臨床上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且在中青年女性中發病率較高,患者發病后臨床癥狀不盡相同,常見的有:乳腺腫塊、皮膚改變、乳頭溢液等,對患者生活質量有較大的不良影響。 而早期準確診治是改善患者預后,提高其生存率的關鍵。 歐美發達國家的發病率較高,但因有系統化的早期篩查手段,因此,早期發現并治愈的患者也顯著高于發展中國家[6]。 目前,醫學界對于乳腺疾病的診斷更多依賴于臨床觸診、超聲等檢查手段,這些診斷方法各有優缺點,且診斷效果不盡相同。 因此,研究針對乳腺疾病患者的有效診斷方法非常重要。
近年來, 全數字化乳腺攝影在臨床上使用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已成為國際公認乳腺疾病診斷有效方式。 全數字化乳腺淚靶攝影技術的使用,使乳腺癌微小病灶和細微鈣化灶顯示率達到95%,使乳腺癌的早期檢出率得到顯著提高[7]。 同時《乳腺影像診斷規范及質量控制手冊》等權威組織制定的規范為其臨床應用提供了更多的理論依據。 本研究發現,與病理檢查結果比較,全數字化乳腺攝影檢查的陽性符合率高于彩超,與文獻報道[8]結果類似。
全數字化乳腺攝影相對于其他診斷方法優勢較多,它具有輻射量低、安全性高、分辨率高、重復性好等優點,并且全數字化乳腺攝影還具有調整窗等技術特點[9]。 全數字化乳腺攝影對細微鈣化比較敏感,能夠發現乳腺癌前病變,并且能夠隨診觀察,還能對其前后進行對比診斷,能夠動態地觀察患者乳房,并清楚顯示乳腺的直接和間接征象。 這種診斷方法經濟效益更高,更加易于普及,是乳腺疾病篩查診斷的首選一線方法,尤其是對于疑似乳腺癌患者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
影響全數字化乳腺攝影對乳腺癌檢出率的因素較多,其中年齡為主要影響因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 全數字化乳腺攝影在>40 歲患者的診斷陽性率為90.9%,顯著高于彩超的54.5%(P <0.01);而在年齡≤40 歲患者, 兩種診斷結果符合率差異不顯著,此結果與相關研究結果[10]類似。 由此看出,全數字化乳腺攝影對>40 歲患者診斷準確率更高,而對≤40 歲的患者, 在采用全數字化乳腺攝影診斷時,應聯合其他方法進行綜合診斷,從而提高乳腺疾病患者確診率,為患者后續治療提供準確的依據。
綜上所述,乳腺疾病發病率較高,全數字化乳腺攝影和彩超均是其常用診斷方法,其中全數字化乳腺攝影對乳腺疾病診斷準確率更高, 但對于≤40歲患者的診斷準確率不高,需要結合其他方法診斷。
[1] 劉夢麗.知情教育對乳腺癌患者疾病知識水平的影響[J].華西醫學,2012,1(23):118-120.
[2] 孔勇,李運輝,張鵬,等.不予放射治療局部切除方法治療乳腺導管原位癌的臨床療效研究[J]. 河北醫學,2014,6 (49):887-890.
[3] 鄢盛愷.美國臨床生化科學院檢驗醫學實踐指南:睪丸、前列腺、結直腸、乳腺及卵巢癌腫瘤標志物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2(58):116-160.
[4] 李利玲.BRCA1 基因多態性與宮頸癌發生關系的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1,19(8):21-22.
[5] Sippo DA, Warden GI, Andriole KP, et al. Automated extraction of BI-RADS final assessment categories from radiology reports with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J]. Journal of Digital Imaging,2013,26(5):989-994.
[6] 劉碧華,陳瞾,鄭曉林.乳腺癌的鉬靶X 線誤診分析[J].罕少疾病雜志,2012,19(1):37-39.
[7] 黃群英,張海霞,韓莘野.X 線攝影和超聲檢查對早期乳腺癌診斷的價值[J].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0,16(2):115-118.
[8] 王俊明,楊立娟,姚曉新,等.全數字化乳腺攝影技術在乳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2,25(1):36-38.
[9] 劉軼,伍堯泮,劉立志,等.乳腺鉬靶X 線攝影對原發性同時性雙側乳腺癌診斷價值[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12):67-68.
[10] 彭衛軍,顧雅佳.重視乳腺影像學檢查技術和診斷水平的普及與提高為降低我國乳腺癌發病率而努力[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9,43(5): 45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