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局加快簡政放權
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副司長王允貴在外匯局第三季度例行發布會上表示,2014年以來,國家外匯管理局加快外匯管理簡政放權,強化事中事后管理,有序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積極防范金融風險,不斷提高外匯管理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王允貴表示,簡化直接投資外匯管理方面,外匯局主要采取了三大舉措:一是放寬境外直接投資前期費用管理;二是放寬境內企業境外放款管理,允許境內企業向境外與其有股權關聯關系的企業放款,并取消了放款額度2年有效期限制;三是簡化境內機構利潤匯出審核材料。
我國出口增速保持較快增長
《上海證券報》日前報道,今年以來,我國外貿呈現逐季好轉勢頭。特別是步入三季度,這一趨勢更為明顯,不僅出口增速在9月份大幅攀升至19個月高點,當月進口增速也超預期回升至7%。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鄭躍聲說,“四季度外貿預計會延續走好態勢,尤其是出口。”分析人士指出,在外需整體向好的背景下,出口增速有望保持較快增長,但風險性因素將制約出口增速難以繼續上升到非常高的位置。進口方面,雖然近期促進進口政策有利于進口貿易,但內需仍顯疲弱,進口增速持續反彈走高的可能性不大。
我國開展國家主體功能區試點
云南網報道,國家發改委、國家環保部近日聯合下發《關于做好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通知》將西雙版納列為“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區域”。據悉,此次試點工作主要有五個方面的任務目標:一是保護優先,探索如何更好地增強生態產品供給能力。二是綠色發展,探索如何更好地發展壯大特色生態經濟。三是成果共享,探索如何更好地在生態保護和發展中改善民生。四是優化格局,探索如何更好地完善空間結構和布局。五是完善制度,探索如何更好地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
北京啟動關檢合作“三個一”工作
北京市商務委消息,日前,北京海關、北京國檢局、市政府口岸辦共同簽署《全面推進關檢合作“三個一”工作方案》。三方承諾:以北京電子口岸平臺為依托,實現進出口企業申報數據向關檢部門發送、關檢部門查驗信息對碰以及關檢部門核放信息發送。該工作標志著北京市“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工作全面啟動。按照方案,11月中旬“三個一”將上線運行,并全面推行到北京所有隸屬海關和國檢部門、所有通關現場、所有依法需要報關報檢的貨物和物品,從而有效提高通關效能,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
上海浦東首批區域審批服務平臺啟動
商務部駐上海特派員辦事處消息,日前,上海張江行政服務中心服務范圍“大擴容”,周邊張江鎮、唐鎮、康橋鎮、周浦鎮的大小企業都可以到這里直接辦事,標志著浦東新區扁平化行政審批體制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此次改革是在上海市范圍內首次對行政審批體制進行整體調整的一項創新改革措施,在探索特大區域行政管理體制創新、提高審批效率和服務水平、促進政府職能有效轉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區級審批服務平臺和街鎮審批服務平臺已經成熟,該平臺按照“成熟先行、穩步推進”的原則擴容。
重慶推動內陸開放高地建設
重慶市外經貿委日前消息,重慶外經貿委與重慶海關建立關貿合作機制推動內陸開放高地建設:一是推動落實貿易便利化措施。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企業成本。二是支持區縣加快擴大開放,提升服務力度,強化宣傳培訓,引導轉型升級。三是推動落實調整優化后的“10+1”工作任務,加快鐵路口岸、跨境電子商務等重點工作推進步伐。四是加強統計領域合作,提升外貿數據分析、研判、保密力度。五是維護進出口貿易秩序,引導企業誠信經營,狠抓知識產權保護。六是加強行政執法、學習培訓等業務交流。
“六關四檢”共同支持東北振興
商務部駐大連特派員辦事處消息,日前,大連、沈陽、長春、哈爾濱、呼和浩特、滿洲里六海關和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四省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在大連市簽訂《東北及內蒙古地區關檢共同支持東北振興合作協議》。“六關四檢”將在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促進東北地區全方位擴大開放、深化通關協作機制建設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圍繞重大技術裝備和高端智能裝備、新材料、生物等東北地區具有優勢和潛力的產業鏈,關檢雙方將建立重大項目服務機制,共同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做大做強,扶持民營經濟發展。
吉林加快落實東北振興政策
吉林省政府網日前公布《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國務院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落實意見》,從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依靠創新驅動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推動城市轉型發展、加快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開放合作等方面提出多項具體舉措。意見提出,創新扶持模式與政策,壯大一批民營企業集團,組織開展民營企業管理創新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推進民營企業股份制改革。組織實施醫藥健康、生物制造、生物農業等九大產業專項計劃,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和發展,爭取國家優先支持。
我國絲綢之路沿線將實現通關一體化
商務部駐西安特派員辦事處消息,日前,國家質檢總局以及16個絲綢之路沿線相關省區的檢驗檢疫部門負責人,在烏魯木齊討論《“絲綢之路經濟帶”檢驗檢疫區域一體化工作方案》如何實施。該方案旨在通過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口岸局與內地局之間的協作配合,實現跨轄區檢驗檢疫一體化作業,實行區域內“通報通檢通放”,減少檢驗環節,加快通關速度。預計今年底,這些省區市的檢驗與海關,將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三個一”,進一步做到信息互通、監管互認、執法互助“三個互相”。
長江經濟帶有望實現通關一體化
商務部駐上海特派員辦事處消息,近日,長江經濟帶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路線圖出爐。按照路線圖,蘇浙滬皖已于9月下旬率先實行區域通關一體化,在長三角三省一市通關一體化基礎上,今后整個長江經濟帶12個海關都將實現一體化通關。區域通關一體化之后,企業可以選擇5種通關模式,包括口岸清關、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屬地申報屬地放行、轉關及區域通關一體化模式。只要是長三角區域范圍內的企業,在沒有查驗的情況下,就可以在自己的屬地辦理報關、放行手續。如果有查驗,可以自行選擇在口岸查驗。
江西首家外商保理企業落戶贛州
商務部駐上海特派員辦事處消息,近日,江西首家外商投資商業保理公司天平九州商業保理(江西)有限公司獲得批準。目前,外商投資商業保理僅在天津、上海、深圳、廣州等地開展試點。江西利用贛南蘇區振興“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爭取到在贛州開展外商投資商業保理企業試點。天平九州商業保理(江西)有限公司由臺灣天逸金融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贛州投資設立,投資總額6000萬美元,注冊資本2000萬美元,主要從事商業保理相關業務,通過提供基于企業應收賬款的貿易融資,加速企業資金回籠。
河南開展品牌消費集聚區認定工作
河南省商務廳消息,日前,河南省商務廳出臺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品牌消費集聚區的指導意見》和《河南省品牌消費集聚區認定辦法》。從今年起,在全省開展品牌消費集聚區認定工作,用3年左右的時間,在消費集聚區中優選認定100家品牌消費集聚區,年經營規模達到1000億元。經過3~5年的努力,形成以區域性消費集聚區為基礎,以品牌消費集聚區為支撐的功能完備、輻射帶動能力強的促進消費優勢集群,推動傳統商業改造升級,發展新型商業業態和模式,促進現代商貿服務業發展,滿足居民消費需求。
山東對企業赴境外投資進一步松綁
《大眾日報》報道,日前,山東省商務廳按照商務部新《境外投資管理辦法》規定,發布了《關于做好境外投資管理服務工作的通知》,確立了企業境外投資將實行“備案為主、核準為輔”的管理模式,并最大限度地簡化了辦理手續。《通知》進一步突出了企業對外投資的主體地位,取消了“企業應當在其對外簽署的與境外投資相關的合同或協議生效前,取得有關政府主管部門的核準”的要求。同時,還取消了境外投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應當征求國內有關商會、協會意見的規定,將對外投資的自主權充分還給企業。
湖北推進商務政策農村網格化管理
商務部駐武漢特派員辦事處消息,日前,湖北省發布《關于發揮全省商務系統職能作用,統籌推進農村網格化管理的指導意見》,積極推進本系統在政策、數據、服務三個方面進網格,把農村群眾普遍關心的內容融入農村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目前,各地商務部門正在制定推進農村網格化管理的工作實施方案,結合實際提出納入網格化綜合管理平臺的事項清單、推進日程表等,并逐步整合本單位涉及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資金,科學規劃、合理使用,重點在信息化建設、網格化管理、社會服務等方面加大投入。
湖南獲批軌道交通裝備產業試點
湖南省商務公眾信息網消息,近日,《株洲市軌道交通裝備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試點實施方案》經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正式批復,全國首個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聚發展試點花落株洲。據悉,2014年,我國將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4個產業領域15個重點方向,開展第二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試點。全國共有40個城市參與試點申報。經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組織初審后,篩選了25個城市參加正式答辯,16個城市正式獲批,湖南省株洲軌道交通裝備、長沙智能制造裝備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