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健
【摘 要】本文以陜西省商洛市近年的農業貸款和農業生產總值統計結果,分析了農村金融市場格局變化與農村信貸資金供求關系,指出金融市場格局變化對農業生產總值的影響,從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改革與完善農村金融體制和深化農村金融體系改革等方面提出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農村金融市場;農業貸款;農業生產總值
經過多年的改革發展,商洛市已基本形成了以商業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新型金融分工協作的農村金融市場格局。
一、商洛市農村金融市場格局變化歷程
一是1979年恢復了農業銀行,農行開始兼顧商業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管理;1980年農村信用社掛靠農行接受農行的管理;1994年農發行從農行中獨立,政策性金融服務由農發行專門負責;1996年農村信用社獨立,市農行的信合科改制為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直接領導農村信用社。
二是金融機構調整階段,農業銀行大量撤并縣以下網點,由1997年的全市共有營業網點77個,到2003年末僅剩38個;1998年人民銀行監管三科行使對農村信用社機構的審批和監管職責。農業銀行從農村市場撤離后,農村信用社迅速成為支持農村金融的主要力量。
三是深化改革階段,農村信用社成為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主角,農業銀行通過股份制改革后,逐步探索服務農村市場的管理體制,銀監會逐步放寬了農村金融市場準入門檻,農村金融主體日益多元化,競爭日趨激烈。
二、商洛市農村金融市場格局變化中支農效益的實證分析
1.商洛市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情況
(1)商洛市農村金融機構網點變化情況
農村金融改革從恢復發展階段到調整階段過渡時,經營風險暴露,農村營業網點工作效率低下,農行撤并縣以下鄉鎮營業所;農村信用社撤銷村級信用站,撤并邊遠業務量小的信用分社;農村市場中金融機構網點數迅速下降,由1996年底的508個下降到2007年的253個,農村經濟發展所需要的金融服務被大打折扣。從2008年開始,監管當局放寬了農村市場金融機構營業網點準入政策,新型金融機構得到迅速發展,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市及縣以下機構成立,商洛市金融機構網點數從2008年開始又成增加趨勢。
(2)商洛市農村信貸資金投入變化情況
隨著農村金融體系的改革與發展的深入,農村市場信貸資金規模迅速擴大,農業、農村中小企業及農村經濟組織貸款占農村金融機構貸款的比例成迅速增加趨勢,農業銀行由于縮減農村市場,其支農作用迅速減弱,農村信用社迅速發展為農村金融市場的主力軍,在廣大農村逐步形成了壟斷地位,其農業、農村中小企業及農村經濟組織貸款占農業貸款余額的比重一直在85%以上。
2.商洛市農村信貸資金支農效益的實證分析
隨著農村金融市場格局的不斷變化,商洛市農村金融機構網點數量和農業貸款占比變動情況均表明金融服務三農已經從谷底回升,為進一步論證農村金融在農村經濟增長中的支持作用,文章選用1997年-2011年商洛市的經驗數據進行實證檢驗。
(1)方法選擇、指標設計及數據選取
本文在進行數據平穩性檢驗的基礎上,運用協整檢驗分析變量之間的長期關系,并利用Granger因果關系研究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考慮到指標的代表性、數據的可得性以及農村金融改革進展和市場格局變化情況,本文選用農業總產值表示農村經濟增長水平,選用農業貸款反映金融支持程度,選擇的樣本時間跨度為1997年-2011年,其變動趨勢見圖1。數據來源于《商洛統計年鑒》和人民銀行商洛市信貸收支表。實證分析中為減少數據變動幅度,對原序列都取了對數(農業總產值和農業貸款分別表示為lny和lnd)。本文所有實證分析都借助Eviews5.0完成。
(2)實證分析
①變量的平穩性檢驗
為了避免模型出現為回歸現象,采用ADF單位根檢驗法檢驗變量的平穩性,對于非平穩序列,通常會對序列進行差分使其平穩化,本文對lnd、lny的平穩性檢驗見表1。
R2 =0.336705,修正后R2 =0.336705,DW=1.391915
由上述回歸分析結果可知,模型總體擬合效果很好,表2表明殘差序列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為平穩序列,協整關系存在。所以,從長期來看,商洛市農業貸款與農業總產值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農業貸款每增加1個百分點,農業總產值將增加0.696633個百分點。
③格蘭杰因果檢驗
協整分析結果顯示,商洛市農業貸款與農業生產總值之間存在長期的協整關系, 若要進一步揭示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 需要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結果見表3。
可見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農業貸款是農業生產總值的格蘭杰原因,但農業生產總值不是農業貸款的格蘭杰原因。表明農業貸款規模的擴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農業生產總值的增加,農村信貸資金投入的逐年增加促進了農村經濟的不斷增長,但是農業生產總值的增加卻不能帶動農業貸款的增加,經濟增長不能推動農村金融的發展,進而驗證我國農村金融發展遵從的是“供給主導”而非“需求帶動”。
3.結論與分析
實證結果顯示:商洛農業貸款的逐年增加對農村經濟發展影響顯著,農業貸款每增加一個百分點,農業生產總值將會增加0.7個百分點,但是農村經濟的增長卻對農業貸款沒有顯著影響。
從理論上講,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應該存在雙向關系,有互相促進的作用,金融發展能為經濟增長提供資金支持,而經濟增長又進一步促進金融發展。但是從我國農村的實際情況來看,基于不同層面的數據得出的結論并不相同,以陜西省商洛市為例來說,農村金融發展主要體現在農村金融機構存款、貸款余額以及農業貸款余額的不斷增加上,它們的增加必然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金融支持,實證分析結果也顯示了這一點。
然而,農村經濟的增長并不能顯著引起農村金融的發展,進而促進農業貸款的增加,這主要由于:一是雖然當前商洛市農村金融體系包括農發行、農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但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農業貸款都是由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發放(見圖3),而相當一部分的農業存款卻由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吸收(見圖2),因此,農村經濟增長并不能顯著帶動農業貸款發放能力的增加。二是農村個人因為收入增加反而更傾向于將資金存放在縣城的國有商業銀行,尤其是城鄉交界處的農村居民,而目前為止商洛市沒有一個鄉鎮設有農發行、農業銀行、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的營業網點,它們吸收的存款很少用于發放農業貸款,反而引起了資金的外流,調查顯示除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外,其他農村金融機構發放的農業貸款不足農業貸款總量的百分之十。三是農業貸款普遍具有周期長、風險高的特性,而農戶又缺乏抵押擔保品,抑制農村金融機構將獲得的農村存款用來發放農業貸款的積極性,進一步體現農村存款轉化為農業貸款的效力低下,農村經濟增長不能顯著引起農業貸款的增加。
三、對策建議
針對目前商洛市農村經濟不能有效促進農村金融發展,農村存款轉化農業貸款效率低下,金融支農重擔依然由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一家承擔的現象,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改進。
1.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
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就是要盡可能地降低農村金融機構的涉農的風險與交易成本,提高農村金融機構涉農業務的利潤空間,提升農村存款轉化為農業貸款的效率。一是以政府為媒介發展農村擔保抵押體系,擴大農村有效抵押物范圍,創新抵押貸款模式,支持金融機構的資金流向農村及農村市場,比如:林權抵押,農村宅基地抵押,承包地抵押等。二是加強農村金融貸款保險業務推廣力度,適時推出農業貸款保險保費補貼,提高農業貸款保險和農村產業保險的覆蓋率,減少因自然災害和其他不可預見因素給農戶帶來的風險。三是加快農村信用環境建設,大力推進人民銀行征信平臺的使用率,加快信用村鎮和信用戶建設,規避農村金融機構因信息不對稱,不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狀況而造成的貸款損失風險。
2.改革與完善農村金融體制
商洛市農村金融市場的競爭格局未能顯現,農信社壟斷地位依然嚴重,這與現行的農村金融體制密不可分,只有從根本上改革與完善農村金融體制,才能從制度上為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掃清障礙。一是強化農村金融的法律保障,通過法律與政策明確金融機構的支農責任,并輔之以獎補等配套措施,調動農村金融機構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各機構間推廣“農村金融機構網點吸納存款投放當地最低比例和涉農貸款最低比例”,從而從根本上解決農村信貸資金的投入不足問題。二是發揮貨幣政策對農村金融的調控作用,推進農村金融市場價格體系改革,放寬金融機構對涉農服務的定價限制,通過金融機構的收益覆蓋金融風險,實現金融支農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通過對符合條件的農村金融機構實行較低的差別準備金率、再貼現率等政策,加大支農再貸款規模,引導貨幣供給向農村地區的流向,從而擴大支農資金投入。三是通過財政政策引導資金流向“三農”,對涉農貸款增長達到要求的農村金融機構給予財政獎勵,引導和激勵其發放農業貸款。同時,給予農村金融機構以稅收優惠,減輕農村金融機構負擔,從而引導資金流向農村。
3.深化農村金融體系改革
農村金融市場的特點是農業的弱質性、信用環境的缺失以及信息的不對稱使得信貸資金的盈利能力低,風險加大,只有改革和完善現存的農村金融體系才能從根本上克服這一問題,也就要求我們建立和完善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相結合的功能健全、資本充足、服務完善和運行健全的農村金融體系。一是大力發展農村商業性金融機構,堅持商業化改革方向的同時,引導其貼進基層、貼進農村,切實提高對農業產業化、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村城鎮化建設的信貸支持作用。二是繼續強化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支農作用,堅持四個面向定位,通過持續不斷地創新農村合作金融業務品種,持續深入推進“金融服務進村入社區”、“陽光信貸”和“富民惠農金融創新”三大工程,以滿足農村市場資金需求。三是規范和引導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鼓勵村鎮銀行在鄉鎮設立營業網點,培育農村小額貸款公司發展,針對貧困農戶無法取得貸款的情況,可考慮建立小額貸款擔保專項基金,通過財政扶貧資金的資金注入,可以有效解決貧困農戶無法取得貸款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魏艷艷.欠發達地區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問題探析.西部金融,2013. 11:64-66
[2] 商洛市統計局.商洛統計年鑒2011.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
[3] 楊建新.做西部強省的金融支點.中國農村金融,2013年總第318期,第15-16頁
[4] 蔡平.進一步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的思考.宏觀經濟管理[J].宏觀經濟管理,201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