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向陽 孫英
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急需破解四大瓶頸問題
●陳向陽 孫英
“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的重要內容,標志著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已經納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體布局之中,體現了我們黨對推進軍隊法治建設的高度重視。直面問題、革弊鼎新,是落實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戰略部署的關鍵性要求。制約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羈絆有很多,抓住主要矛盾,在四大瓶頸問題上求突破,是當前急迫的任務。
人治傳統在我國有著深厚的土壤,在許多領導干部身上不時都有所體現,軍隊領導干部也難以例外。有一種說法:“黑頭”(法規)不如“紅頭”(文件),“紅頭”不如“白頭”(講話),“白頭”不如“口頭”(指示)。這種“黑頭”無力、領導“口頭”交代卻管用的本末倒置現象,折射出“人治思維”的普遍與“任性”,其實質就是人治,這與當前依法治軍應有的政治生態和必備的思維常態格格不入。人治現象在部隊還有多種具體表現。有的領導干部說話辦事憑經驗,隨意性大。例如,有的看到部隊按新大綱組織高強度訓練,認為是體罰戰士,勒令停止,鬧出了笑話。有的領導干部喜歡耍權威,搞個人說了算。例如,許多基層官兵反映休息權、休假權、財經權得不到保障;有的旅團單位領導對違規違紀問題的查處,自己定標準,而不是查找法規依據來處理問題。有的領導干部知法犯法、知規違規。例如,在用人用錢上,存在“量身定做”、撥人情款等問題。上述經驗至上、以言代法、以權代法的人治行為,深層次原因就是“官本位”思想在作怪,把個人意志凌駕于法規之上,容易導致權法錯位、擾亂正常秩序,甚至導致官兵看領導眼色、言行行事,只要領導發了話,違紀違法的事也敢干;也容易導致領導個人權力失控,出現腐敗等嚴重問題,甚至出現“一人決策失誤,幾茬人還不清賬”的惡果。
人治傳統危害多多,因此,在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進程中,要特別注意幫助各級領導干部盡快擯棄頭腦中存在的人治傳統。一要讓其明白大勢。在推進依法治國、依法治軍的大背景下,人治已與時代要求格格不入,領導干部要做明白人,不能做糊涂人。二要督促其重視學習。通過宣講式、常態化的法規制度學習,使大家及時了解新“法”、經常回顧舊“法”,做到時時刻刻“法”在心中,“法”的熏陶多了,“人治”的陰影就會逐漸少了。三要警鐘長鳴。違規違法造成的后果極其嚴重,案例層出不窮,經常用案例警示,領導干部對法的敬畏之心就能不斷增強,人治傳統就會不斷淡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這里所說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都是新時期領導干部必備的法治素養,法治素養還包括法治意識、法治觀念等內容。從現實情況看,軍隊領導干部法治素養欠缺的問題還相當程度地存在著。一是法規意識不強。有的不樂意依法指導和開展工作;有的重權不重法,往往是上級關注什么就抓什么,忽視經常性的法規制度落實;有的以細化條令為名搞土政策、土規定,甚至撇開條令另搞一套,嚴重損害法規制度的尊嚴和權威。二是選擇性執行法規。有的領導干部面對各種法規時,對自己有利的就執行,不利的就不執行;好落實的就執行,不好落實的就不執行;想嚴就嚴,想松就松,論對象、看來頭,對與自己感情好、跟上面有關系的,標準要求就可以明顯降低。據了解,某單位近兩年有多名戰士私自離隊受處理,但處理標準不一樣,有的批評教育,有的警告處分,有的除名處理,還有的勞動教養,不僅難以服眾,還帶來不少歷史遺留問題。三是熱衷于層層加碼。例如,標準層層拔高,敏感時期上級要求從嚴控制人員、車輛外出,到一些單位就變成了嚴禁外出,搞得官兵怨聲載道;時間層層擠占,有的經常臨時增加教育、會議、考核、迎檢等活動,擠占大量訓練、休息時間;權限層層收緊,有的打著從嚴管理的幌子,逐級收控人、財、物等權利,既增加工作環節,又降低辦事效率。上述問題的存在,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某些領導干部法治素養欠缺。
領導干部要盡快提高法治素養,就要信仰法律至上,牢固樹立法大于權、法大于情、法大于利的意識,以“畏法度者最快樂”的心態和認識投入工作;要崇尚法治精神,堅持公平正義、科學求實、權責對等,自覺體悟法治理念,厚實法治素養;要養成法治自覺,謀事以法為先,遇事以法為師,行事以法為矩。
軍事法規制度是軍隊建設的基本依據,是官兵行為的基本準則,是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總體看,我軍的法規制度基本建立,但科學性不夠,發展不平衡、不配套的問題仍較為突出。一是有的領域多,有的領域少。管理、教育、人事、財務等領域規章制度多,基本實現了全方位覆蓋、全過程規范,但聯合指揮、聯合訓練、聯合保障法規不健全,三軍聯合演練、軍地聯動應急處突、遠洋護航、不同建制單位聯合搶險救災等還沒有法律保障;新裝備、新系統訓缺章法、用缺規范、管缺標準的問題還比較突出。二是有的規范粗,有的規范細。主要是一些法規原則性要求多,具體量化標準少,操作執行彈性大。如經費審批“一支筆”,究竟在誰手里,權限有多大,法規很籠統,各單位執行起來各行其是。三是有的發展快,有的發展慢。許多裝備更新換代了,但沒有新規范,只能沿用老標準,編制、保障、管理跟不上,部隊訓練、維護受到限制;物價上漲了,但一些保障標準沒有銜接起來,如政工費、差旅費、工程建設人工費等長期不變,只能從業務費、伙食費中補助。上述問題,直接造成一些工作無法可依、有法難依,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在某些領域中難以實現。
“凡兵,制必先定”。新形勢下,健全軍事法規制度體系,必須針對突出問題對癥下藥。一是健全適應現代軍隊建設和作戰要求的軍事法規制度體系。必須緊緊圍繞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適應信息化戰爭和履行使命要求,與軍隊領導指揮體制改革相協調,加強法規制度體系頂層設計,更新立法理念,改進立法方式,加強重點領域法規制度建設,努力構建完善一整套反映現代軍事規律、體現我軍特色、覆蓋國防和軍隊建設各領域各環節的軍事法規制度。二是嚴格規范軍事法規制度的制定權限和程序。進一步完善軍事立法體制,科學確定軍事法規制度制定權限,清晰界定各級領導機關的立法權限;探索建立由軍事法制工作機構主導的立法起草工作組織模式,克服立法部門化、部門利益法制化問題。三是將所有軍事規范性文件納入審查范圍,完善審查制度。必須進一步完善軍事規范性文件審查制度,各級制定軍事規范性文件,必須經法制工作機構審查并報上級備案;部隊基層單位制定的各種制度規定,必須報團級以上單位審查,確保軍事法規制度體系的協調統一,防止違反規定層層加碼,甚至另搞一套。
依法治軍、從嚴治軍能否得到落實,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監督是否有效。從現實情況看,許多時候監督成了“稻草人”。一是監督缺位。例如,部隊暴露問題后,本應實事求是及時調查處理,但有的缺乏正確認識,能捂住的就捂住、能淡化的就淡化,做笑面菩薩的多、唱黑臉包公的少,甘當“和稀泥”的瓦匠、不當硬碰硬的鐵匠,導致養癰遺患。二是監督錯位。例如,有的出了問題,甚至個別的為了單位榮譽和個人進步,總是在報不報、怎么報的問題上用力,本應該是班子集體互相監督的,結果卻是集體研究如何逃避監督。又如,有的單位物資集中采購,設置特定條件、指定廠家商家、“圈定”采購渠道,同樣的產品比市場價格還高,質量也一般,甚至舍近求遠、強買強賣,官兵有反映但因涉及個別領導利益,一直無人解決。三是監督虛位。監督得到落實的非常重要方面就是責任追究到位,但有的單位對違規違紀問題處理執法不嚴,責任追究“虛化”了。調門喊得很高,措施定得很嚴,聲勢造得很大,但具體遇到問題時,該批評的不批評,該處理的不處理,追究責任總是以檢查替代紀律處分,以集體負責代替個人責任,以客觀理由掩蓋個人失職失誤,“板子”打不到具體人身上,起不到應有的教育警示作用。強化檢查監督、使法規剛性運行是依法從嚴治軍的關鍵,監督不力、執法不嚴,不足以令企圖以身試法者有敬畏之心,不足以令官兵對法律抱信賴之念。
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必須綜合運用各種監督形式,形成嚴密有效的監督體系,確保監督的成效。一要強化黨內監督,健全和完善黨內監督的各項制度規定,強化各級黨組織對黨員領導干部以及下級黨組織落實法規制度情況實施監督的職能,嚴格黨內生活,充分發揮決策監督、民主生活會、述職述廉等制度的作用,加強對黨員干部、班子成員特別是書記、副書記的監督。二要強化層級監督,健全完善上級對下級監督的職責、內容和程序規定,強化各級的監督責任,完善情況報告制度、檢查督導制度、明察暗訪制度、通報講評制度,堅持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三要強化專門監督,完善執法檢查、案件督查、紀檢巡視、行政監察、經濟責任審計等監督制度,進一步發揮專門監督部門的職能作用,加強協調配合,形成監督合力,切實抓好全崗位全過程全要素的監督,實現監督的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四要強化群眾監督,健全官兵有序參與監督的制度機制,拓寬監督渠道,完善基層事務公開制度,注重軍人委員會、軍人大會等組織的職能,充分發揮官兵在監督法規制度執行中的主體作用。五要強化社會監督,健全完善社會輿論監督的制度規定,規范和擴大公眾知情的范圍和方式,建立健全有關信息公開、意見反映機制,重視和運用好社會輿論監督的作用,維護軍隊良好形象。全方位、體系化的監督將使有法不依者無處遁形,使法規制度的權威性進一步確立。
【作者系南京陸軍指揮學院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