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樂明
系統思維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重要思維方法之一。系統思維就是把認識對象作為系統,從系統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統和環境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綜合地考察認識對象的一種思維方法。系統思維方式是一種邏輯能力,也可以稱為整體觀、全局觀。簡單來說就是對事物全面思考,不只就事論事。
多年來,在幾代長江公安消防人的共同努力下,長江公安消防工作和隊伍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打下了堅實基礎。但是,與公安部和交通運輸部公安局提出建設現代化公安消防鐵軍的要求相比還有差距。如何縮短其中的差距,就需要我們運用系統思維的方式來思考這一問題,必須力戒思考問題的片面性,要善于運用系統思維,整體性、聯系性地去審視和應對長江消防現代化建設中凸顯的重點問題。建設一支現代化的長江公安消防專業隊伍,必須以預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災事故為第一目標。
系統思維方式具有整體思維的特點,要求我們用系統的觀點去認識客觀世界,結合系統中的各項要素來研究整體,再將一個整體體系貫穿與各項要素中,去探索客觀世界。運用系統思維方式放眼現實狀況下的長江消防工作,就需要我們以整體性的思維來考慮問題,強化制度保障并健全法律法規,落實消防責任意識,使長江各條干線上的消防執法工作得到全面的支撐,進而促使長江消防工作的全方位發展,得以牢牢織密長江防控網絡。
1)推動政府責任落實。將長江消防工作納入沿江各級政府目標責任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核內容,制定職能部門消防工作職責規范和考評辦法,進一步落實系統、行業、部門的消防安全管理責任。重點抓好沿江單位和船公司消防組織建設,力爭在長江干線上成立火災隱患整治辦公室和消防安全辦公室等專門辦事機構,著力構建沿江有關部門協同配合、群防群治的三級消防監管體系。圍繞建設“平安長江”戰略,建立全面、系統、科學的消防安全指標體系,明確長江公共設施規劃建設、消防站、消防力量、消防裝備、消防投入、消防管理等方面的量化標準。
2)規范消防監督執法。健全消防執法機制,嚴密執法程序,強化執法監督,完善法制機構,確定專兼職法制人員。建立有利于監督執法質量的考評方式,實行上、中、下游片區集中考評模式,完善隨機抽取執法檔案檢查機制,開展網上實時監察和抽卷考評。建立執法稽查隊伍,加強業務培訓,組織消防監督民警業務培訓、練兵競賽活動,開展消防監督執法示范單位創建、規范長江消防監督民警評選活動。所有消防監督執法人員必須通過網上業務知識考試,考試不合格的一律調整崗位。推行對應監管模式,全面落實“分部門、分區域、分重點”和“定人、定崗、定量”的“三分三定”消防監督管理辦法,將區域、部門、重點單位和水域船舶與消防監督民警對應,實行專人負責、專人監管。講究執法藝術,既要嚴格、公正、規范執法,又要理性、平和、文明執法,努力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3)深化消防專項治理。在長江干線全面深化“清剿火患”戰役,著力抓好“重點單位、四客一危船舶、水上設施及沿江港口碼頭”火災隱患排查整治,健全沿江和船舶單位自我防范網。著力開展重點單位和船舶的“四個能力”建設,落實專職消防管理人,加強船舶自動消防設施維護保養,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加強沿江港口碼頭、罐區、水上加油站、危化品運輸船舶的整治,充分發揮沿江各派出所、企業安全部門的作用。明確消防職責,分片包段,常態治理,綜合監管。摸清重大火災隱患底數,提請長航局出臺整治標準,聯合有關部門進行綜合治理。實行火災隱患重點船舶公司掛牌督辦制度,整治一點,帶動一片,確保消防安全。
4)加強消防宣傳培訓。推行“兩橫一縱”的立體消防培訓教育模式(兩橫,即頂層抓長江公安消防監督隊伍的培訓,基層抓單位和船員的培訓;一縱,即以條為主,自上而下強化對職能部門、系統的培訓);結合流動船舶服務管理專項工作。大力推進長江消防文化建設,抓好“船舶單位消防安全宣傳教育示范工程”,提升船民消防安全素質和自我防范能力;大力推行火災隱患有獎舉報制度,引導船民落實維護公共消防安全的社會責任,形成消防管理人人參與、和諧消防人人共享的群防群治局面。
系統思維方式具有綜合思維的特點,要求我們從整體出發,對事物綜合研究,在綜合的指導下對每一項內在要素進行分析,將分析的結果反饋到綜合之中,研究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把綜合貫串于邏輯進程的始終,以各項要素為切入點去把握事物的整體屬性。因此,系統思維方式就是“不離開分析的綜合,也是在綜合之中的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在本質上深入地認識系統。在長江公安消防工作建設中,就要求我們將消防實踐中凝練出來的鐵軍精神貫穿始終,加強隊伍建設、提升戰斗素養、強化后勤保障,帶動長江公安消防力量發展,以點結面地進一步筑牢滅火救援盾牌。
1)樹立現代鐵軍精神。要大力弘揚長江公安消防人在各種大型消防安保中展現出來的“英勇奮斗、無私奉獻的忠誠精神,攻堅克難、敢打必勝的拼搏精神,科學高效、追求卓越的專業精神,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實干精神,敢為人先、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引導廣大消防民警在本職崗位上履職,在艱苦環境中錘煉,在急難險重任務中升華,積極樹立現代化長江公安消防鐵軍精神。
2)加強各分局消防支隊班子和隊伍建設。開展黨支部規范化建設和考察幫建、重點工作巡視等活動,建強一線水上滅火救援指揮部。加強各支隊黨組織建設,健全黨組織,落實組織生活制度,強化組織功能,建強一線堡壘。堅持依法從嚴治警,嚴格條令條例,強化消防干警紀律觀念,做到一切行動聽指揮。建立人才培養機制,走系統、院校培訓相結合的育人之路,培養復合型的消防指揮人才、高素質的消防信息化人才、專家型的消防裝備人才和創新型的消防領導人才。建立公開透明的人才選拔機制,大力踐行“三靠兩信”(靠品德立身、靠素質干事、靠政績提拔,相信組織、相信公論),切實把德才兼備的長江消防專業干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
3)打造滅火救援尖兵。打造船舶火災事故、沿江石油化工碼頭、高危險化學品過江管道泄漏、水域交通事故、港口陸域等5類專業攻堅隊,在每個分局消防支隊建立1個滅火攻堅組和1個救援攻堅組,在有消防滅火功能的水上消防支隊建立1個集滅火和救援為一體的攻堅組,形成有特色的專業攻堅隊伍。根據長江“十二五”發展及其功能布局,大力開展“兩評估(消防裝備評估、戰斗編成評估)、一演練(周例操、月演練)”,第一出動編成和戰斗養成訓練。發展跨水域消防力量救援模式,將長江劃分為上、中、下游和三峽4個區域,科學編制水上滅火增援預案。規范長江水上消防隊(站)建設、用工制度和運行方式,推動長江公安消防隊伍直管沿江單位專職消防隊,加強協調指揮,形成滅火救援合力。優化作戰指揮,進一步完善總隊、支隊、大隊(派出所)三級調度互聯互通,減少指揮層次,縮短指揮流程,加快信息傳遞,形成扁平化實戰水上滅火指揮體系。
4)強化長江消防裝備保障。在落實消防業務費最低保障標準的基礎上,提請代表政府的長江主管部門修改消防業務費保障標準,提高保障基數。堅持“差異發展”理念,將長江16個消防支隊按區域劃分為:長江上游以重慶為中心,發展快速反應的快艇和現代化的常用消防裝備;長江三峽壩區以宜昌為中心,重點發展高、精、尖消防技術裝備;長江中游以武漢為中心,發展配齊配強消防常規裝備,確保靈活好用;長江下游以南京為中心,發展處置危險化學品船舶事故的特種救援裝備。按照“以點帶線、區域聯勤、覆蓋長江”的思路,將長江劃分為4個區域,全力推進“長江公安消防戰勤保障中心、各分局戰勤保障支隊、沿江各派出所戰勤保障小組”的區域性、網格化保障體系建設。
5)筑牢滅火救援事故防線。加強崗位練兵,強化滅火救援實戰演練,靈活組織指揮,加強協同配合,在滅火救援和搶險救助戰斗中,各分局指揮員要認真掌握現場情況和災害事故特點、規律及危險性,科學評估、判斷災害風險和可能發生的險情,合理運用技術、戰術措施,科學部署作戰力量,安排好掩護和機動力量,嚴格個人防護等級,嚴格危險區域偵檢和警戒要求,嚴格處置操作規程,明確通信聯絡方式,明確緊急撤離的信號,最大限度地提高滅火救援效率,最大限度地減少消防干警和戰斗員的傷亡。
系統思維方式的開放思維就是把思維對象看成是開放系統,任何系統都是處于一定的環境之中,它與環境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必須與環境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如果我們把長江公安消防整體戰線看做一個系統的話,其中的每一條戰線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都是我們捕捉各項信息的承載點,而在我們的日常消防管理和滅火救援過程中所積累的豐富的信息就會通過這些承載點得到匯集。在此過程中強化信息科技支撐就顯得至關重要。
1)打造信息平臺,促成信息聯通。堅持以信息化為牽引,打造智能警務,將網絡現代信息化技術廣泛應用于水上滅火救援調度指揮、消防監督遠程監控、現場執法、火情情報收集,讓物體會“說話”,讓數據融入智能元素,隨時“告知”各項警務活動的最佳解決方案。深度整合長江水域風險評估、開展長江消防各區域戰斗力評估、消防應急預案、消防通信指揮等信息資源,實現長江消防管理信息采集“自動化”、火災隱患舉報受理查處“一體化”、碼頭消防設施監控信息“共享化”、火災早期預警處置“智能化”。通過信息平臺,形成長江消防、船單位、船舶的適時聯動。
2)強化宣傳推廣,激活信息系統。要打造現代化長江公安消防鐵軍,就必須加快信息科技應用,圍繞信息主導警務、科技服務實戰,堅持深度建設和深度應用并重的方針去打造信息平臺,并在長江公安消防戰線上全面推廣消防信息系統。
3)培養信息人才,運轉信息系統。要實現信息聯通、系統運轉最關鍵的因素是人,因而要加強業務培訓,開展信息系統培訓,培養一大批消防信息科技人,促使信息系統靈活運轉,達到進一步方便船民、服務長江、規范管理的目的,從而提高長江公安消防工作的精準度和指揮決策的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