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船級社協會(IACS)最近宣布其已通過新的有關統一要求(UR),將通過增強船級社這一領域先前及現有規定之間的一致性來進一步改進大型集裝箱船的安全。在單一新統一要求(URS11A)下合并的為3項新安全措施,即橫向荷載誘發的雙軸應力,(底殼上外部壓力)、集裝箱船上鞭梢效應和修訂的波彎曲幅度和縱向分布,這些是針對日本國土交通省(MLIT)2015年3月發布的沉船事故調查結果出臺的全面應對舉措。URS11A由附加的統一要求(URS34)作了補充,其中有處理有關擬分析的最小負載條件。IACS歡迎日本國土交通省今年3月出版有關MOLComfort輪事故調查報告,并就本次調查結果上呈國際航運主要監管機構IMO。IACS堅信適當的事故調查和隨后信息分享是達到持續改進安全標準的關鍵因素。
提高《1976年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公約1996年議定書》責任限額的修正案已于2015年6月8日生效,對于不超過2 000總噸的船舶,將船上人身傷亡賠償的責任限額從先前的200萬SDR提高至302萬SDR(對于更大的船舶還可以索賠更高的數額)。
中國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基金管理委員會于6月18日成立,我國船舶油污損害賠償機制正式開始運作。今后,船舶油污事故受害者可得到更加充分的賠償,這對我國海洋環境保護和海洋運輸業持續健康發展將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該委員會由交通運輸部、財政部、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等9家單位組成,負責處理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基金的具體賠償或者補償事務。委員下設秘書處,負責具體賠償、補償等日常事務,秘書處設在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同時,中編辦批準設立中國船舶油污損害理賠事務中心,開展船舶油污損害賠償、補償等具體日常事務,以及相關的技術服務和支持保障工作。
6月29日,交通運輸部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在江蘇鎮江聯合召開長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推進會暨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工程領導小組組長、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宣布二期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工程建成后,5萬噸級海輪可以從長江口直達南京港,10萬噸級及以上海輪可減載乘潮抵達,長江水運運能大、污染小、成本低、占地少等優勢將得到進一步發揮,實現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江海聯運、江海直達運輸。楊傳堂表示,建設黃金水道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首要任務,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設是打造長江黃金水道的先手棋、是交通運輸服務經濟穩增長的重要舉措。加快開工建設二期工程,可以進一步發揮交通運輸建設對投資的拉動作用,對于推進江蘇省沿江港口資源整合、優化沿江產業結構、實現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均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進一步帶動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形成上中下游優勢互補、協作互動發展格局。
近日,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推行直屬海事系統權力清單制度的通知》,將海事行政強制、處罰、檢查、征收等海事行政權力納入清單管理,全面推進海事行政權力公開、透明、規范運行。本次公布的海事權力清單由《海事權力事項及工作流程》、《船舶文書簽注、核發目錄》和《海事行政備案管理項目目錄》等三部分組成。其中,《海事權力事項及工作流程》包括海事行政審批29項、海事行政強制7項、船舶登記5項;《船舶文書簽注、核發目錄》列明7項船舶文書簽注、核發的工作事項;《海事行政備案管理項目目錄》列明12項海事行政備案管理項目。同時還逐項列明了受理方式、辦理期限、辦理流程等事項,做到權力內容透明、制度規范透明和服務標準透明。各級海事管理機構將根據本次公布的海事權力清單,結合職責和權限建立本單位的海事權力清單,不得擅自變更海事權力事項及其工作流程,更不得變相實施已經取消或者下放的權力事項,不得擅自設置行政備案事項,不得通過行政備案事項變相實施已取消或者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
被稱為船機污染物排放國標的《船舶發動機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和測量方法(中國第一、二階段)》(下稱《船機標準》),6月8日起向全社會第二次公開征求意見,有望年內出臺。這意味著,國內航運業將面臨新的環保壓力。據悉,除了對船舶排放的水和固廢污染控制方面沿用的標準進行修訂外,針對船舶的大氣污染控制標準方面目前尚存在空白,環保部正在制訂《船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重點控制造船過程中的VOCs等大氣污染物排放。
新標準適用于具有中國船籍在我國水域航行或作業的船舶,裝用的額定凈功率大于37kW的船用發動機,適用于船機的銷售、進口和投入使用環節以及船舶的銷售、進口和登記環節,新標準控制范圍不包括遠洋船舶。 據介紹,新標準是我國首次發布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國家標準,將分為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相當于汽車發動機和非道路發動機的第二階段排放控制水平,與我國船機排放現狀相比,PM排放將削減70 %左右,NOx排放將削減20 %以上;第二階段相當于車機和非道路排放的第三階段控制水平,PM和NOx將在第一階段基礎上,分別進一步降低40 %和20 %。與此同時,為了控制船舶的SO2和PM排放,新標準中對船舶使用燃料做出了規定。
2015年6月15日,IMO在其官網宣布了首屆國際海事組織(IMO)海事大使名單。獲此殊榮的首位海事大使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推薦提名的,來自中國航海學會的徐祖遠船長。同時,當選海事大使的還有來自海地的 Desrosiers Senatus女士,她早期畢業于世界海事大學(WMU),由海地的海事和導航服務組織(SEMANAH)提名推薦。(IMO)海事大使的設置旨在促進海事和航海類職業的吸引力,提高社會公眾對于選擇從事航海及相關海事方面職業的積極性。國際海事組織(IMO)海事大使由國際海事組織秘書長Koji Sekimizu任命。
6月18日,海寧油污01船順利下水,這是海寧首艘內河油污水收集船。待該船完成各項測試后將投入營運,服務海寧航區300余艘貨船的油污水和生活污水“上岸”回收,真正實現貨船“零排放”。據悉,該船設計總長18.2 m,型寬3.8 m,型深1.7 m。在船中部分別設置了2個14 m3的污油水艙和2個14 m3的生活污水艙,主要用于收集內河船舶產生的污油水和生活污水,兼收船舶生活垃圾。該船還配備了圍油欄、吸油氈和消油劑,可擔負船舶溢油事故的應急搶險等任務,充分發揮一船多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