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英麗 高 磊
習主席明確要求“我們的領導干部一定要本著‘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的原則,歡迎和鼓勵別人講真話”。真話從普遍意義而言,是主觀符合客觀的話。具體說來包括兩種情況:一是真理,即主觀與客觀相符合,且正確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二是實話,即真實反映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的話。現實生活中,由于人們認識能力的局限,要求人們句句話是真理是不可能的,但要求說實話、心里話是應該的。
領導干部聽真話有助于察實情、謀良策,因此,聽真話是黨的領導人的一貫要求。毛澤東說過,讓人講真話,天不會塌下來。抗日戰爭時期,延安地區有位縣長不幸被雷擊死。當時有位農民對邊區政府征糧不滿,于是發牢騷說:“雷公怎么不劈死毛澤東。”有人要進行追查,被毛澤東制止了。他從中發現邊區人民負擔過重的實際困難,領導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密切了軍民關系。周恩來曾指出,要大家講真話,首先領導要喜歡聽真話,反對說假話。只有領導干部愿意聽真話,我們的黨才能取信于民,才能更加富有凝聚力和戰斗力。領導干部聽真話不僅僅是個人品格的問題,更是事關黨和國家事業成敗的政治方略問題。
習主席指出:“問題是事物矛盾的表現形式,我們強調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就是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客觀性,就是要善于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這一論述要求領導干部要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有問題不可怕,因為問題是工作的向導,是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可怕的是看不到問題,或者遮掩問題,因為這樣會導致問題得不到解決,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背離民主原則。可以肯定的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會越來越強,如果不能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的民主權益,必將激化社會矛盾。鄧小平指出:“黨的領導就是要善于集中人民群眾的正確意見,對不正確的意見給以適當解釋。一聽到群眾有一點議論,尤其是尖銳一點的議論,就進行打擊壓制,這種惡劣作風必須堅決制止。”可見,不愿意聽真話有違民主原則。阻礙對真理的追求。領導干部不愿意聽真話,對于群眾而言,會有以下幾種選擇:要么不說話,要么說假話,要么說真話付出沉重的代價。這幾種選擇都會阻礙對真理的追求。一個人、一個民族只有崇尚真理才會有發展。敗壞黨的作風。密切聯系群眾是黨的優良作風,事關黨的執政地位。因此,黨歷來強調反對官僚主義,要求黨員干部必須傾聽群眾的聲音。習主席指出:“講真話是一個領導干部真理在身、正義在手和有公心、有正氣的重要體現。講真話,前提是要聽真話。”只有傾聽群眾的聲音,才能真正貫徹“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否則,就會敗壞黨的作風。
領導者有權就有威,可能人們迫于權威的壓力不敢講真話,但“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追求真理和正義是社會發展的潮流,是誰也阻擋不了的。所以領導者僅僅靠權力性影響力搞“威壓”是靠不住的。人格的重要因素是人品。人品就是人們在評價某人時說他是忠還是奸,是正還是邪,是廉還是貪,是善還是惡。中國傳統文化注重人品,為此提出了觀人的哲學方法:“觀人于臨財,觀人于臨難,觀人于忽略,觀人于酒后。”對官員的人品要求更高,推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推崇包拯、海瑞這樣為民做主的清官。我黨對領導干部的人品要求繼承傳統又超越傳統,要求“三嚴三實”,要求“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要求“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做焦裕祿式的好干部。一個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的干部,才可能是一個愿意聽真話的干部,才可能是一個得到群眾信任、能夠聽得到真話的干部。
良好作風的形成,離不開制度的約束。當人們突破規矩的時候,就要受到制度的制裁。基于制度建設的根本性,習主席強調指出,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把權力納入制度的制約和監督中,權力才不會成為個人手中任意揮舞的“殺威棒”。因此,領導干部愿意聽真話還需要自覺認同權力制約機制,內化于心。內化干部考核制度。現行干部考核制度包括“德、能、勤、績、廉”五項指標,其中,“能”和“績”被一些干部看作考核的硬性指標,“德”流于形式,為了自己的升遷,搞“領導工程”和“形象工程”,偏離了為人民服務的科學軌道。領導干部對考核制度的認同具有重要意義,每個領導干部都應當注重實績評價與群眾評價相結合,當民意在干部考核中發揮重要作用時,干部自然就會主動聽真話。內化監督制度。馬克思說:“以真正的負責制來代替虛偽的負責制,因為這些勤務員經常是在公眾監督之下進行工作的。”從群眾監督而言,只有當人們意識到講真話不需要付出高成本代價的時候,說真話才有可能。因此,必須建立科學的監督制度。2013年9月2日,中紀委監察部網站開通,為講真話不需要付出高成本代價提供了現實渠道。目前我國網民數量達6.18億,盡管網絡監督不一定真實可信,但客觀上形成強大的輿論監督壓力,起到了約束作用。作為領導干部,應當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而不是一意孤行,甚至對說真話的人打擊報復。內化問責制度。如果領導不愿聽真話,造成重大失誤,那么不僅要負行政責任,而且要負法律責任。問責旨在盡責,當干部的權力從自己謀利的工具升華為對黨和人民事業負責的崇高境界的時候,就會樂意聽真話了。每一位領導干部都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當自己走上領導崗位的時候,不僅意味著權力,而且意味著責任,意味著要聽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