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慶 楊帆
對改進干部調動工作的思考
●陳太慶 楊帆
干部調動是干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干部隊伍管理的主要手段,對于理順干部隊伍編配關系、優化隊伍素質結構、提升人才使用效益、解決干部家庭困難等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各級通過不斷優化調動方式、嚴把審批關口,干部調動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存在諸多問題,如無序流動、任人唯親、暗箱操作等,不僅阻礙了軍隊人才資源的合理再配置,制約了人才使用效益的進一步提升,而且損害了干部工作的嚴肅性,影響到軍隊風氣建設,因此改進干部調動工作勢在必行。
一是調動工作缺乏宏觀規劃,難以避免無序流動。各級對干部調動管理僅限于控制年度調出調入比例,對干部調動性質、數量、去向等缺乏宏觀規劃,影響了工作成效。從調動性質上看,照顧性調動所占比例偏高,補充缺編和任職交流所占比例較低;從調動方向上看,除上級機關和新組建部隊選調外,干部調動方向多為“家門口”部隊、軍隊院校和科研院所,邊遠艱苦地區部隊和一線作戰部隊一般只有零星的干部調入,調動流向呈現“單向性”。
二是調動方式不夠合理,難以避免任人唯親。除各級組織的集中選調外,目前干部調動主要采取函調方式,即由擬調入單位發函商調某名干部。函調方式具有鮮明的排他性,除指定的干部外,被商調單位或其他單位即使有更合適人選推薦,擬調入單位也不予考慮。因此個別領導干部私下授意干部部門,通過函調方式為某些“關系戶”干部辦理調動。這一問題的存在也使“要辦調動先找關系”成為部分干部心中的潛規則。
三是調動條件制定不夠規范,難以避免“量身定制”。
近年來,為了解決函調方式存在的人員選拔范圍小、選拔質量不高等問題,各級通過集中選調方式,為軍隊院校、科研院所、大型醫療衛生機構以及新組建部隊選調干部。由于集中選調是按照標準條件大范圍擇優遴選,因此不僅為更多干部提供了選調機會,而且提高了人員選調質量。但是由于選調條件一般由擬調入單位自行確定,部分單位為了調入“關系戶”,不從工作實際需要出發,在學歷、年齡、任職經歷上為某些干部“量身定制”選調條件,假借集中選調之名辦照顧性調動之事。
四是調動信息不夠公開,難以避免暗箱操作。在集中選調工作中,部分推薦單位不公開選調信息,只在小范圍內征求部分干部選調意見,名為保留骨干、防止干部思想波動,實則減少競爭、照顧“關系戶”干部,一些綜合能力素質好、表現突出的干部難以得到選調機會。此外,多數單位在研究辦理干部調動過程中,對公示環節重視不夠,廣大官兵難以及時掌握相關調動信息并進行監督,間接上為個別人搞暗箱操作提供了便利。
五是調動審批周期偏長,難以避免“時過境遷”。辦理干部調動,除需對調動對象考核審檔外,還需擬調入單位和干部所在單位及其上級政治機關逐級研究審批。由于現行調動政策對各級研究審批時間沒有硬性規定,加之各級研究審批時間銜接不緊,造成干部調動審批周期偏長,一般情況下,集中選調需要半年左右,跨軍級單位調動需要1年左右,跨大軍區級單位調動則需要更長時間。由于調動審批周期偏長,不僅難以滿足部隊特別是新組建部隊人才急需,而且期間受生長干部分配、干部轉業復員等因素影響,易造成干部超編調入或缺編調出的現象。
一是區分調動類別。依據干部調動性質準確區分調動類別,分類制定管理目標和管理措施,是科學開展調動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從目前情況看,干部調動類別可分為補充缺編、交流任職、高學歷人才交流和照顧性調動4類。其中,補充缺編適用于干部調入缺編的非起點崗位和新組建部隊;交流任職適用于缺乏相應任職經歷的優秀年輕干部和需要任職回避的干部;高學歷人才交流適用于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干部調往軍隊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醫療衛生機構;照顧性調動適用于少數家庭生活特別困難的干部,如夫妻兩地分居時間較長、家中獨子且父母患重病等。
二是制定宏觀規劃。由軍以上單位依據上級人才建設發展規劃綱要,結合干部隊伍編配情況和部隊建設發展需求,制定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調動計劃管理指標,為干部調動工作提供基本遵循。在各類管理指標的制定上,補充缺編式調動,主要依據各單位非起點崗位和新組建部隊干部缺編情況確定;交流任職,主要依據各級優秀年輕干部隊伍現狀、培養計劃和需要任職回避的干部數量確定;高學歷人才交流,主要依據軍隊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醫療衛生機構各專業人員缺編情況確定;照顧性調動,主要依據各級上報的家庭特別困難干部數量確定。
三是規范選調條件。由軍以上單位干部部門對所屬單位各類干部崗位,從年齡、職級、所學專業、學歷、任職經歷上確定選調條件,并逐級報大軍區級單位干部部門備案。在辦理干部調動時,各級必須嚴格按照選調條件組織選調,確因特殊情況需調整選調條件的,應報上一級干部部門審核后方可調整。各級在制定崗位選調條件時,應將干部在邊遠艱苦地區部隊和一線作戰部隊工作時間作為優先選調條件,在滿足年齡、學歷和專業等條件的基礎上,優先予以選調。
四是調整調動方式。除照顧性調動可零星辦理外,其余干部調動均應集中辦理,其中補充缺編和高學歷人才交流應采取集中選調方式。集中選調工作由軍以上單位逐級組織,先由軍級單位在本級范圍內組織選調,選調后仍難以滿足需求的逐級上報,由上級在更大范圍內組織集中選調。為確保干部選調質量,集中選調應采取差額選調,其中軍隊院校、科研單位、大型醫療衛生機構選調崗位和推薦對象比例應在14以上,其他單位選調比例應在12以上。推薦對象經選調單位考核審檔合格后,依據干部服役年限、考核結論、立功受獎等情況進行排序,按照從高到低的順序確定選調人選。
五是優化工作流程。要減少審批環節,照顧性調動干部由其所在單位推薦上報后,在研究審批時可不再征求所在單位調出意見;集中選調對象由擬選調單位考核審檔后,在研究審批時可不再征求擬選調單位意見,而由組織選調的干部部門直接研究確定選調對象。要縮短審批時間,對于照顧性調動,擬調入單位應在3個月內回復接收意見;對于集中選調,在接到集中選調通知后,大軍區級單位、軍級單位應分別在20日和10日內研究上報推薦對象,擬選調單位在接到推薦對象名單后,應在10日內完成考核審檔。要推行“陽光調動”,除特殊情況外,調動工作應做到全程公示,由各級通過公示欄、政工網等途徑,對選調崗位、數量、條件、推薦對象和考核審檔等信息進行公示,接受廣大官兵監督。
【作者系91286部隊干部處處長、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