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小娟+葉美蘭+賈丹華
〔摘 要〕基于復雜
網絡相關理論,論述了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的復雜性,視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為一個復雜系
統,運用無標度網絡的自增長?開放性和自組織臨界態特性,對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進行了
抽象和模型描述?研究揭示出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具有擇優選擇和自增長規則,管理者和相
關行業引領者可通過繪制社會風險網絡的拓撲結構圖,厘清社會風險的表現類型及演變機制
,從而規避物聯網社會風險所致的損失?
〔關鍵詞〕物聯網;社會風險;復
雜網絡;風險演化
DOI:10.3969/j
.issn.1008-0821.2014.01.006
〔中圖分類號〕F71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
號〕1008-0821(2014)01-0027-05
The Evolution Research of So
cial Risks Network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Hong Xiaojuan1,2 Ye Meilan3 Jia Danhua1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
ommunicaitons,
Nanjing 210003,China;
2.Industry Information Safety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Base,Nanjing Universit
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itons,Nanjing 210003,China;
3.Headmasters Office,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itons,Na
njing 210003,China)
〔Abstract〕”BZ〗Based on the related theories of complex network,this paper discussed th
e complexity of social risk network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In this paper,it m
ade an abstraction and model description for the social risk network of the Inte
rnet of things,which was regarded as a complex network system,by using the relev
ant metric parameters of complex system.Study revealed that social risk network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have the rules of preferential selection and self-prop
agation.Managers and related industry leaders could clarify the type of expressi
on and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by drawing the topology diagrams of the social ri
sk network,thus avoiding losses caused by social risk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Key words〕the internet of
things;social risks;complicated network;risk evolutio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是繼個人計算機?互聯網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的技
術創新,將極大地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1],引領社會經濟的發展,推動社會
實現重大變革?
繼美國政府將物聯網和新能源視為擺脫經濟危機的“雙引擎”之后,世界各國紛紛跟進,出
臺了諸多激勵和扶持物聯網發展的產業政策,以搶占物聯網產業制高點,提升各國自主發展
和國際競爭能力?在中國,2009年被視為“物聯網元年”,2010年物聯網產業更是被中國政
府列為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二,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在政策?技術及需求三駕馬車的多重推動下,物聯網時代的到來已經勢不可擋?物聯網目前
的發展情況與互聯網發展之初非常相似,加之物聯網更加強大的感知能力,其正在引發和可
能引發的社會風險較之互聯網將更為嚴重,影響也將更為深遠?當前,物聯網所引發的社會
風險問題已引起政府和研究者的重視,目的是為了盡早部署和應對物聯網對社會的沖擊,并
吸取互聯網發展之初的切膚之痛,以規避無序發展可能帶來的各類社會風險問題?
在物聯網研究領域,近幾年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物聯網產業發展的產業應用?商業模式?技術
研發?發展路徑?政策監管等方面,研究目的是將物聯網健康地引領為下一代戰略性支柱產endprint
業?這些研究成果和結論為我國實現快速發展物聯網產業,搶占物聯網發展制高點的目標提
供了必不可少的智力支持?值得強調的是,少數研究者前瞻性地關注了物聯網發展所引發的
社會風險,極大地豐富了物聯網的研究視域?
1 物聯網社會風險演化的網絡復雜性
1.1 物聯網繼承了互聯網的復雜性
現有的研究表明[2],互聯網作為一個龐大的非線性的復雜系統,具有非常典型的
復雜網絡的特性?其本質特征主要表現在其網絡拓撲結構在整體進化和發展過程中產生了無
標度和冪律特征;互聯網業務量具有的自相似業務特性表現出小世界中的群聚特性;互聯網
呈現既魯棒又脆弱的特性?由此,復雜網絡理論被廣泛應用到互聯網復雜的整體現象和群體
涌現行為研究中?
從廣義上來講,物聯網是互聯網發展受阻的產物,并不是獨立于互聯網的新興事物,而是互
聯網的拓展應用和創新業務?表現在物聯網是通過傳感設備按照約定的協議,把各種網絡(
包括互聯網?移動通信網?其他專網等)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
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物聯網的主要特征是突破了互聯網的人——人通信,實現了
物——物通信?其與互聯網的關系可以通過圖1表示:由圖1可見,物聯網并非是互聯網的顛覆性應用,只是在規模上更具復雜性?作為互聯網發
展受阻的新業務,物聯網自然繼承了互聯網的復雜網絡特性?
1.2 物聯網復雜性誘導的社會風險具有復雜性
風險是現代社會的主要特征之一,朔其本源,風險并不等同于“災難”,災難已經造成損害
,風險卻是未來相對可能出現的損害?虧損或傷害?Kevin Ashton(1999)[3]是
物聯網名詞的提出者,他在開創性地提出物聯網概念的同時也指出,物聯網改變世界的潛力
甚至比互聯網更大,會放大互聯網引致的社會風險?對于這一論點,即使是技術保守論者也
大多同意,如美國國家智力委員會[4]?
具體來講,物聯網復雜性體現在其整體性與非線性,不確定性和模糊性等方面,這些特性會
加劇社會風險的產生和擴散?一方面,物聯網規模巨大,具有多層次性,是一個全面感知的
自反饋體系架構?在這相對完整的感知?傳輸?智能應用的層次架構中,系統各部分間復雜
的相互作用方式將導致系統存在不確定性,甚至有可能出現所謂的“突現”現象,即出現意
想不到的?與直覺相反的整體特性?比如,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在政府的主導和推動下,正出
現產業集群的現象?但這種產業集群的風險很可能會產生涌現現象,即一旦某個節點上出現
問題,可能會導致整個產業鏈的崩潰?另一方面,物聯網產業發展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會加
劇社會風險的產生?自物聯網概念問世以來,得到了世界各國政府的重視?我國政府更是在
推動物聯網產業發展中傾注了大量的資源,包括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也吸引了部分民間資
本和風險投資的進入?但有研究表明,政府的直接財政補貼和風投資本的進入反而抑制了物
聯網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5]?這種由于產業發展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帶來的各種
投資風險?企業創新風險會隨著產業的發展進一步被擴大?
1.3 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的無標度特性
復雜網絡觀點認為大量社會?自然和技術等系統可以用節點和邊構成的網絡進行抽象,節點
表示系統中的個體,邊表示個體之間的聯系或相互作用?作為復雜網絡的一種重要結構——
無標度網,因其能夠較好的擬合眾多真實網絡,如互聯網?科學合作網?基因網等具有網絡
自增長開放性,連接具有偏好性,即少數節點擁有大量連接,多數節點的鄰接節點很少,而
且網絡的度分布具有冪函數形式,而得到大范圍的研究和應用?從物聯網發展迄今的歷程來
看,自2009年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成立后,我國物聯網發展無論在政策市場?技術標準還
是商業應用上均呈現出明顯的“富者愈富”的核心節點現象?
從地域上看,目前物聯網產業主要以園區形式聚集相關產業鏈節點企業加入,主要集中在無
錫和以廣州?天津為中心的沿海產業帶;從核心企業的形成上看,目前每個園區也存在少量
的核心節點企業;從投入資金上看,主要是以國有資本規模投資方式進行投資;從標準制定
現狀來看,目前主要集中在底層技術標準,如接口和數據標準的制定上,對核心關鍵技術和
標準體系的創建上關注度仍不夠;從應用上看,目前的物聯網應用主要集中在小范圍的簡單
應用?這些區域?資金?核心企業?標準?應用的集聚性又使得新進入的節點與原有的節點
進行連接時具有擇優連接性?可見,物聯網網絡結構具有無標度特性?物聯網初期的社會風
險往往集中在技術領域,但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上述產業發展的伴生風險便會越來越顯現
,也體現無標度網絡的增長性?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物聯網繼承了互聯網的復雜網絡的特征,由于其復雜性所誘導的社會風
險也具有巨大的復雜性,所以可采用復雜網絡理論與方法研究物聯網社會風險的演化過程,
以期揭示物聯網社會風險的自組織運行規律?
2 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抽象
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實際上是一個耦合網絡,耦合網絡是指由物聯網所引起的產業集群風險endprint
?經濟風險?投資風險?政治風險?文化風險?技術風險?道德風險等節點為主體,彼此間
相互作用形成的巨大風險網絡,這一網絡的不同主體?不同關系在某些環節?機制上相互交
織,具有多層次?多樣性的特征[6]?
定義1:用S表示耦合網絡,Nk表示耦合網絡S所包含的網絡(k=1,2,…,tBFQ〗),則S=(N1,N2,…,Nt)
定義3:耦合網絡S在外界驅動和內部節點的共同作用下,通過漫長的自組織過程可演化到
一個動力學臨界狀態?此時,系統的一個微小的擾動可能會使系統向雪崩一樣產生連鎖反應
,特點是雪崩大小遵從冪律分布?
為簡單起見并不失一般性,本文僅討論由兩個網絡構成的物聯網風險耦合網絡(物聯網領域
初期發展風險更多表現為產業集群風險和投資風險)?如圖2所示?假設耦合網絡系統由網
絡A和B組成,在初始時刻(t=0),A?B中各含有m0個互不連接的節點?在任意時刻,耦
合網絡系統將按如下規則演化:
其中,wij表示i節點和j節點的動力學變量和,nn表示所有i節點的最近鄰節點?這種
風險傳遞模式一直進行,直到網絡中所有節點的變量Fi都小于閾值,即達到穩定狀態?這
個過程通常被定義為雪崩,而這過程中不穩定節點的總數定義為雪崩大小?
3 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演化規則綜上可見,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演化是一個動態復雜的過程,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結構將呈
現出實時變化的形態,使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演化的形態具有多樣性?本文通過對物聯網風
險網絡的抽象和演化模型的簡單分析,認為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演化具備復雜網絡演化的3
個基本規則?
3.1 增長規則
物聯網早期發展所帶來的市場風險?技術安全風險?技術創新風險?隱私保護風險?倫理道
德風險等節點已經引起了研究者們的廣泛關注,但隨著政府政策導向的傾斜,風投的涌入,
產業集聚的現象已經較為明顯,此時,物聯網產業集聚所致的投資風險?創新衰退風險等必
將逐漸顯現在風險網絡中?
3.2 擇優連接規則
物聯網社會風險新節點進行風險網絡內現有節點連接時遵循擇優連接的規則:一方面,新風
險節點趨向與物聯網社會風險內擁有較多合作關系的核心網絡成員進行合作;另一方面,風
險的聚集性及對社會的沖擊力將使新節點更加趨向與網絡節點度較高的物聯網社會風險成員
進行連接?這種擇優連接規則,容易產生社會風險的涌現現象,比如,物聯網產業集聚風險
作為新節點加入時,會更傾向與投資風險節點首先連接,其次才是與政治?安全等風險節點
連接?
3.3 自增長規則
物聯網引起復雜的異構性,所致的社會風險網絡內節點間的關系及相互傳遞比較密切?在物
聯網社會風險發展過程中,依據擇優連接規則,網絡節點間的合作關系將會隨時發生,物聯
網社會風險網絡關系連接邊的數量將逐漸增多?
3.4 自組織臨界態規則
雪崩演化規則適用于物聯網社會風險的自組織臨界態的表示,雪崩大小分布滿足冪律分布?
但是當模型中的參量超出一定范圍時,則出現由自組織臨界到超臨界狀態的轉變[10
]?
在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演化增長與擇優連接規則作用下,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將逐漸演化為
無標度網絡,其網絡結構形態分布不均,網絡內具有較大危害的風險節點擁有大量連接,并
成為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的集散節點?這些集散節點所代表的風險類型必須得到管理者的重
視?在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演化規則與內?外部環境的共同影響下,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最
終演化成為結構復雜?高度連通的自組織網絡開放系統?
4 結 論
本研究基于復雜網絡相關理論,論述了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的復雜性,視物聯網社會風險網
絡為一個復雜系統,運用復雜系統的相關度量參數,對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進行了抽象和模
型描述?研究揭示了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具有擇優選擇和自增長規則,管理者和相關行業引
領者可通過繪制社會風險網絡的拓撲結構圖,關注其自組織臨界態,從而厘清社會風險的表
現類型及演變機制?
以上研究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對于物聯網這一新興產業而言,關注其可能產生的社會風險
,尋找各類風險的連接機制及增長機制,從而規避物聯網所致的各類社會風險的涌現現象,
引導這一新興產業的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另外,由于復雜網絡的仿真通常需要大樣本數據,由于物聯網產業尚處發展初期,其所致的
社會風險原始數據較難以獲得,因此本文僅在此做了概念上的分析,而未做進一步的實證檢
驗,這也將成為后續研究的努力方向?
參考文獻
[1]克里斯·弗里曼,弗朗西斯科·盧桑.光陰似箭———從工業革命到信
息革命[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151-155.
[2]山秀明,等.互聯網復雜性研究進展[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6,29(1):1-9
.
[3]Cluster of European Research Projects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CERP-IoT
).Internet of things strategic research roadmap[R/OL].http:∥ww
w.internet-of-things-research.eu/pdf/IoTClusterStrategicResearchAgenda
2009.pdf,2009-09-15.
[4]劉永謀,吳林海,葉美蘭.物聯網社會沖擊的若干思考[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1,(1):1-6.
[5]周方召,仲深,王雷.財稅補貼?風險投資與高新技術企業的生產效率——來自中國
物聯網板塊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軟科學,2013,27(3):100-105.
[6]沈秋英,王文平.基于社會網絡與知識傳播網絡互動的集群超網絡模型[J].東南
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9(2):413-418.
[7]Barabási,A.-L,Albert,R.Emergence of scaling in random networks,Science
286,509-512,1999.
[8]李勇.復雜網絡理論與應用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05.
[9]楊秋英,顏學文.簡單層次網絡上的自組織臨界行為[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自
然科學版,2012,26(4):46-51.
[10]Yamamoto T,Yoshino H,Kawamura H.Simulation study of the inhomogeneous Ol
ami-Feder-Christensen model of earthquakes[J].Eur Phy J B,2010,77:559-564.ZK)〗
(本文責任編輯:孫國雷)endprint
?經濟風險?投資風險?政治風險?文化風險?技術風險?道德風險等節點為主體,彼此間
相互作用形成的巨大風險網絡,這一網絡的不同主體?不同關系在某些環節?機制上相互交
織,具有多層次?多樣性的特征[6]?
定義1:用S表示耦合網絡,Nk表示耦合網絡S所包含的網絡(k=1,2,…,tBFQ〗),則S=(N1,N2,…,Nt)
定義3:耦合網絡S在外界驅動和內部節點的共同作用下,通過漫長的自組織過程可演化到
一個動力學臨界狀態?此時,系統的一個微小的擾動可能會使系統向雪崩一樣產生連鎖反應
,特點是雪崩大小遵從冪律分布?
為簡單起見并不失一般性,本文僅討論由兩個網絡構成的物聯網風險耦合網絡(物聯網領域
初期發展風險更多表現為產業集群風險和投資風險)?如圖2所示?假設耦合網絡系統由網
絡A和B組成,在初始時刻(t=0),A?B中各含有m0個互不連接的節點?在任意時刻,耦
合網絡系統將按如下規則演化:
其中,wij表示i節點和j節點的動力學變量和,nn表示所有i節點的最近鄰節點?這種
風險傳遞模式一直進行,直到網絡中所有節點的變量Fi都小于閾值,即達到穩定狀態?這
個過程通常被定義為雪崩,而這過程中不穩定節點的總數定義為雪崩大小?
3 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演化規則綜上可見,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演化是一個動態復雜的過程,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結構將呈
現出實時變化的形態,使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演化的形態具有多樣性?本文通過對物聯網風
險網絡的抽象和演化模型的簡單分析,認為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演化具備復雜網絡演化的3
個基本規則?
3.1 增長規則
物聯網早期發展所帶來的市場風險?技術安全風險?技術創新風險?隱私保護風險?倫理道
德風險等節點已經引起了研究者們的廣泛關注,但隨著政府政策導向的傾斜,風投的涌入,
產業集聚的現象已經較為明顯,此時,物聯網產業集聚所致的投資風險?創新衰退風險等必
將逐漸顯現在風險網絡中?
3.2 擇優連接規則
物聯網社會風險新節點進行風險網絡內現有節點連接時遵循擇優連接的規則:一方面,新風
險節點趨向與物聯網社會風險內擁有較多合作關系的核心網絡成員進行合作;另一方面,風
險的聚集性及對社會的沖擊力將使新節點更加趨向與網絡節點度較高的物聯網社會風險成員
進行連接?這種擇優連接規則,容易產生社會風險的涌現現象,比如,物聯網產業集聚風險
作為新節點加入時,會更傾向與投資風險節點首先連接,其次才是與政治?安全等風險節點
連接?
3.3 自增長規則
物聯網引起復雜的異構性,所致的社會風險網絡內節點間的關系及相互傳遞比較密切?在物
聯網社會風險發展過程中,依據擇優連接規則,網絡節點間的合作關系將會隨時發生,物聯
網社會風險網絡關系連接邊的數量將逐漸增多?
3.4 自組織臨界態規則
雪崩演化規則適用于物聯網社會風險的自組織臨界態的表示,雪崩大小分布滿足冪律分布?
但是當模型中的參量超出一定范圍時,則出現由自組織臨界到超臨界狀態的轉變[10
]?
在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演化增長與擇優連接規則作用下,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將逐漸演化為
無標度網絡,其網絡結構形態分布不均,網絡內具有較大危害的風險節點擁有大量連接,并
成為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的集散節點?這些集散節點所代表的風險類型必須得到管理者的重
視?在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演化規則與內?外部環境的共同影響下,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最
終演化成為結構復雜?高度連通的自組織網絡開放系統?
4 結 論
本研究基于復雜網絡相關理論,論述了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的復雜性,視物聯網社會風險網
絡為一個復雜系統,運用復雜系統的相關度量參數,對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進行了抽象和模
型描述?研究揭示了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具有擇優選擇和自增長規則,管理者和相關行業引
領者可通過繪制社會風險網絡的拓撲結構圖,關注其自組織臨界態,從而厘清社會風險的表
現類型及演變機制?
以上研究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對于物聯網這一新興產業而言,關注其可能產生的社會風險
,尋找各類風險的連接機制及增長機制,從而規避物聯網所致的各類社會風險的涌現現象,
引導這一新興產業的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另外,由于復雜網絡的仿真通常需要大樣本數據,由于物聯網產業尚處發展初期,其所致的
社會風險原始數據較難以獲得,因此本文僅在此做了概念上的分析,而未做進一步的實證檢
驗,這也將成為后續研究的努力方向?
參考文獻
[1]克里斯·弗里曼,弗朗西斯科·盧桑.光陰似箭———從工業革命到信
息革命[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151-155.
[2]山秀明,等.互聯網復雜性研究進展[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6,29(1):1-9
.
[3]Cluster of European Research Projects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CERP-IoT
).Internet of things strategic research roadmap[R/OL].http:∥ww
w.internet-of-things-research.eu/pdf/IoTClusterStrategicResearchAgenda
2009.pdf,2009-09-15.
[4]劉永謀,吳林海,葉美蘭.物聯網社會沖擊的若干思考[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1,(1):1-6.
[5]周方召,仲深,王雷.財稅補貼?風險投資與高新技術企業的生產效率——來自中國
物聯網板塊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軟科學,2013,27(3):100-105.
[6]沈秋英,王文平.基于社會網絡與知識傳播網絡互動的集群超網絡模型[J].東南
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9(2):413-418.
[7]Barabási,A.-L,Albert,R.Emergence of scaling in random networks,Science
286,509-512,1999.
[8]李勇.復雜網絡理論與應用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05.
[9]楊秋英,顏學文.簡單層次網絡上的自組織臨界行為[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自
然科學版,2012,26(4):46-51.
[10]Yamamoto T,Yoshino H,Kawamura H.Simulation study of the inhomogeneous Ol
ami-Feder-Christensen model of earthquakes[J].Eur Phy J B,2010,77:559-564.ZK)〗
(本文責任編輯:孫國雷)endprint
?經濟風險?投資風險?政治風險?文化風險?技術風險?道德風險等節點為主體,彼此間
相互作用形成的巨大風險網絡,這一網絡的不同主體?不同關系在某些環節?機制上相互交
織,具有多層次?多樣性的特征[6]?
定義1:用S表示耦合網絡,Nk表示耦合網絡S所包含的網絡(k=1,2,…,tBFQ〗),則S=(N1,N2,…,Nt)
定義3:耦合網絡S在外界驅動和內部節點的共同作用下,通過漫長的自組織過程可演化到
一個動力學臨界狀態?此時,系統的一個微小的擾動可能會使系統向雪崩一樣產生連鎖反應
,特點是雪崩大小遵從冪律分布?
為簡單起見并不失一般性,本文僅討論由兩個網絡構成的物聯網風險耦合網絡(物聯網領域
初期發展風險更多表現為產業集群風險和投資風險)?如圖2所示?假設耦合網絡系統由網
絡A和B組成,在初始時刻(t=0),A?B中各含有m0個互不連接的節點?在任意時刻,耦
合網絡系統將按如下規則演化:
其中,wij表示i節點和j節點的動力學變量和,nn表示所有i節點的最近鄰節點?這種
風險傳遞模式一直進行,直到網絡中所有節點的變量Fi都小于閾值,即達到穩定狀態?這
個過程通常被定義為雪崩,而這過程中不穩定節點的總數定義為雪崩大小?
3 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演化規則綜上可見,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演化是一個動態復雜的過程,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結構將呈
現出實時變化的形態,使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演化的形態具有多樣性?本文通過對物聯網風
險網絡的抽象和演化模型的簡單分析,認為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演化具備復雜網絡演化的3
個基本規則?
3.1 增長規則
物聯網早期發展所帶來的市場風險?技術安全風險?技術創新風險?隱私保護風險?倫理道
德風險等節點已經引起了研究者們的廣泛關注,但隨著政府政策導向的傾斜,風投的涌入,
產業集聚的現象已經較為明顯,此時,物聯網產業集聚所致的投資風險?創新衰退風險等必
將逐漸顯現在風險網絡中?
3.2 擇優連接規則
物聯網社會風險新節點進行風險網絡內現有節點連接時遵循擇優連接的規則:一方面,新風
險節點趨向與物聯網社會風險內擁有較多合作關系的核心網絡成員進行合作;另一方面,風
險的聚集性及對社會的沖擊力將使新節點更加趨向與網絡節點度較高的物聯網社會風險成員
進行連接?這種擇優連接規則,容易產生社會風險的涌現現象,比如,物聯網產業集聚風險
作為新節點加入時,會更傾向與投資風險節點首先連接,其次才是與政治?安全等風險節點
連接?
3.3 自增長規則
物聯網引起復雜的異構性,所致的社會風險網絡內節點間的關系及相互傳遞比較密切?在物
聯網社會風險發展過程中,依據擇優連接規則,網絡節點間的合作關系將會隨時發生,物聯
網社會風險網絡關系連接邊的數量將逐漸增多?
3.4 自組織臨界態規則
雪崩演化規則適用于物聯網社會風險的自組織臨界態的表示,雪崩大小分布滿足冪律分布?
但是當模型中的參量超出一定范圍時,則出現由自組織臨界到超臨界狀態的轉變[10
]?
在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演化增長與擇優連接規則作用下,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將逐漸演化為
無標度網絡,其網絡結構形態分布不均,網絡內具有較大危害的風險節點擁有大量連接,并
成為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的集散節點?這些集散節點所代表的風險類型必須得到管理者的重
視?在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演化規則與內?外部環境的共同影響下,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最
終演化成為結構復雜?高度連通的自組織網絡開放系統?
4 結 論
本研究基于復雜網絡相關理論,論述了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的復雜性,視物聯網社會風險網
絡為一個復雜系統,運用復雜系統的相關度量參數,對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進行了抽象和模
型描述?研究揭示了物聯網社會風險網絡具有擇優選擇和自增長規則,管理者和相關行業引
領者可通過繪制社會風險網絡的拓撲結構圖,關注其自組織臨界態,從而厘清社會風險的表
現類型及演變機制?
以上研究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對于物聯網這一新興產業而言,關注其可能產生的社會風險
,尋找各類風險的連接機制及增長機制,從而規避物聯網所致的各類社會風險的涌現現象,
引導這一新興產業的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另外,由于復雜網絡的仿真通常需要大樣本數據,由于物聯網產業尚處發展初期,其所致的
社會風險原始數據較難以獲得,因此本文僅在此做了概念上的分析,而未做進一步的實證檢
驗,這也將成為后續研究的努力方向?
參考文獻
[1]克里斯·弗里曼,弗朗西斯科·盧桑.光陰似箭———從工業革命到信
息革命[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151-155.
[2]山秀明,等.互聯網復雜性研究進展[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6,29(1):1-9
.
[3]Cluster of European Research Projects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CERP-IoT
).Internet of things strategic research roadmap[R/OL].http:∥ww
w.internet-of-things-research.eu/pdf/IoTClusterStrategicResearchAgenda
2009.pdf,2009-09-15.
[4]劉永謀,吳林海,葉美蘭.物聯網社會沖擊的若干思考[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1,(1):1-6.
[5]周方召,仲深,王雷.財稅補貼?風險投資與高新技術企業的生產效率——來自中國
物聯網板塊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軟科學,2013,27(3):100-105.
[6]沈秋英,王文平.基于社會網絡與知識傳播網絡互動的集群超網絡模型[J].東南
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9(2):413-418.
[7]Barabási,A.-L,Albert,R.Emergence of scaling in random networks,Science
286,509-512,1999.
[8]李勇.復雜網絡理論與應用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05.
[9]楊秋英,顏學文.簡單層次網絡上的自組織臨界行為[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自
然科學版,2012,26(4):46-51.
[10]Yamamoto T,Yoshino H,Kawamura H.Simulation study of the inhomogeneous Ol
ami-Feder-Christensen model of earthquakes[J].Eur Phy J B,2010,77:559-564.ZK)〗
(本文責任編輯:孫國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