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勤瑛,田一鳴
(1.安徽省高速公路聯網運營有限公司,合肥 230000;
2.安徽省交通運輸聯網管理中心,合肥 230000)
大數據通常是指所涉及的數據體量龐大、數據模態繁多、生成快速、價值巨大但密度很低的數據集。對于大數據本身的定義,學術界與工業界已有不少討論,但關鍵是如何界定將海量數據應用成為“大數據”。
從行業管理上看,交通運輸行業信息資源豐富,特別是面向路網全局的管理與服務上,由于體制機制的局限性,大量信息資源和應用成果仍沉積在各級行業管理部門,而行業內部門之間、行業和行業之間又缺乏溝通和聯系,數據共享不足,造成了交通數據資源“孤島現象”嚴重,影響信息資源的共享利用和集成開發,對現有應用系統和數據資源的整合利用還不夠深入,導致行業信息資源的價值沒有充分體現。
從數據本身來看,隨著交通行業對信息資源需求的不斷增長,數據采集范圍和深度急劇增加,因此,軟硬件系統建設規模不斷擴大,逐漸形成海量數據,但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科學的技術標準規范體系。數據標準化工作分散建設,數據共享與交換渠道不暢,嚴重制約了行業綜合性管理與服務系統的集成、融合應用。
從針對交通運輸行業的大數據研究與應用來看,學術領域的研究角度多樣,但主要側重于理論研究及系統平臺設計層面,缺乏實證研究;應用領域目前基本是圍繞行業內某些部門開展一些熱線、網站等服務,不能提供涵蓋全行業的綜合性服務,缺乏多元化、一體化的服務方式和服務機制,停留在傳統的統計分析及商業智能(BI)的方法,缺乏對已整合的數據資源進行深度的挖掘和分析。
綜上,基于大數據的交通信息服務產業鏈、價值鏈尚未真正形成。需要在認識大數據對交通運輸行業管理的影響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
管理學認為“管理部分是藝術,部分是科學”,這也反映了路網運行管理的困境,由于路網運行管理的對象不僅是某一要素,可定量程度遠遠低于由制度、流程、產品、資產等構成的可量化的物。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路網運行管理的難度,表現為路網運行管理的價值難以被客觀評估、路網運行的專業性難以得到充分認同。進入大數據時代,將對路網管理帶來深刻的影響:
路網管理方面,主要解決通過業務系統對整個路網運行監控,對路網狀態進行分析。它是信息化與交通運輸業務有效融合并加以應用的結果。可以通過建立一套基于路網運行過程的分析模型,利用智能分析統計相關技術可以豐富展現分析統計結果,進而實現路網管理決策支持。但是,管理決策的需求是要從“經驗+感覺”模式向“事實+數據”模式轉型,如突發事件的應急指揮決策。
數據管理方面,IT行業給出的只是一些已經成型的算法,把這些數據推薦給管理部門用戶,但行業內部的需求,需要行業內部的人來判斷和提供。這些與交通運輸管理相關的數據只具有借鑒意義,最核心的決策權還是應該掌握在管理者手里,大數據只是一種輔助決策的工具,即便再有說服力,最終的判斷標準還是要依據事件責任主體和需求。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僅是采集并掌握大量的數據信息,對這些具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是必然目的。從技術上看,大數據無法用一臺或者幾臺的計算機進行處理,必須采用分布式架構;對海量的大數據進行分布式數據挖掘,也必須依托云計算相關的分布式處理、分布式數據庫、云存儲、虛擬化技術。因此,云計算是大數據的應用基礎,處理大數據的應用就是基于云計算的存儲能力及計算能力。因此,交通運輸行業普遍建立的數據中心,為云計算及大數據應用提供了較好的支撐基礎。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面向路網業務管理與服務的大數據平臺架構,如圖1所示,該架構主要有三個層面:第一層面包括兩個部分,一是主要基礎平臺,包括在數據安全框架下的云計算與移動基礎支撐平臺,二是信息資源的接入整合與數據治理;第二層面包括分布式計算框架、基于集群的計算與存儲、數據倉庫以及相應的數據引擎;第三層面是面向用戶的分析應用平臺,主要是面向業務的應用和大數據的挖掘應用。
結合“互聯網+”政策引導,面向路網管理業務應用,在大數據平臺架構下,需要加強推進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交通智能感知體系,提升交通動態運行監測廣度和深度。感知是信息獲取的手段。建立覆蓋城市干線道路、高速收費站、綜合運輸樞紐的交通立體傳感網絡,形成對全路網的動態監控。

圖1 大數據平臺架構
二是積極推進交警、交通、氣象、消防和醫療等部門的業務合作與數據共享,形成數據資源的共享平臺,為政府決策和分析提供數據基礎。
三是開展交通數據標準化建設,在全面梳理業務流程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數據模型和數據編碼標準,制定系統間的接口規范,為跨行業、跨部門的交通綜合運輸管理奠定基礎。
四是采取各種技術手段和管理措施,加強信息安全防護工作,確保數據的正常、安全使用。
五是創新管理模式,積極推動移動智能終端等信息技術的產業應用,加強政府和社會資產間的聯盟效益,通過市場引導和價值驅動,結合公眾的實際需求,增加合作范圍和力度,創新服務手段,促進多方產業聯合,加快智能交通運輸服務產業的市場化進程。
[1]趙沖久.以信息化智能化促進行業提質增效升級——關于交通運輸信息化發展的思考[J].中國交通信息化,2014(5):18-20.
[2]陳景艷,楊健.鐵路信息化模式的探討[J].情報學報,1999(18):205-213.
[3]劉振華,曹劍東,馬英杰.交通運輸行業出行信息服務引入社會力量機制研究[J].交通標準化,2014,42(20):78-80.
[4]李建中,劉顯敏.大數據的一個重要方面:數據可用性 [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3,50(6):1147-1162.
[5]張東霞,苗新,劉麗平,張焰,劉科研.智能電網大數據技術發展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5,35(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