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柯柯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河南 新鄭 451150)
民辦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實踐能力較強的應用技術人才,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民辦院校創新能力不足和師資力量缺乏,容易照搬公辦院校教學模式,往往存在忽略了基礎課程和公共課程的學習;核心課程設計不完善;忽視應用財務管理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育;過分強調書本,忽視了動手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等問題。教學方式和培養目標的差異影響了教學效果。
目前我國民辦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大部分基于西方的財務管理理論,而西方企業進行財務管理環境與我國有不相同的地方,因此簡單的依照西方財務管理理論,造成民辦院校財務管理教學內容與我國的實際理財環境不相符。同時,現行的課程體系一般提前制定、固定操作,新知識和內容不容易反映在課程體系中,從而影響了教學目標的實現。
目前我國民辦院校財務管理教學過程中很少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大部分仍然采用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灌輸式”統一化的傳統教學模式,財務管理實踐往往通過課后習題實現。這種教學模式相對單一,從而使得課堂中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雙向交流,課堂氣氛沉悶,同時也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影響了財務管理教學的質量,也不利于學生操作技能的提高。
財務管理作為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要求相對比較高的課程,其要求授課教師不僅僅要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同時也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而目前民辦院校由于自身辦學性質原因,既接受過專業師范教育訓練,又具有從業經歷的“雙師型”比例較小,因此往往缺乏駕馭課堂的能力,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就影響了財務管理的理論和實踐教學效果。
人才培養目標是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改革的前提,因此民辦高校進行民辦院校進行財務管理教學改革,首先要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民辦高校財務管理課程人才培養目標應該定位于學生懂得基本的財務管理理論,通曉財務核算方法,熟悉財務處理流程,并且能夠熟練操作。只有明確了這樣的人才培養目標,民辦高校的財務管理教學改革才能有序進行,從而取得一定的成績。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進行財務管理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民辦院校對于財務管理教學內容的改革也要符合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在教學內容改革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并結合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目標,對教學內容作出相應的調整。比如,可以刪掉一部分理論難度比較大并且實際應用較少的內容,如資本結構理論和股利理論等。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吸收比較前沿的財務管理理念,如:知識產權、綠色財務管理等財務管理理念,增強財務管理教學的時效性。
傳統的財務管理教學模式,由于其手段單一,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從財務人員培養的實際出發,通過案例教學、仿真實訓、邀請專業財務管理人員進行專題講座、組織學生到公司或者事務所實地參觀或者實習等方式,增強學習的興趣,從被動到主動,調動學生的熱情,增加學生對財務管理課程的重視程度。
為確保財務管理各項教學改革順利推進,必須重視師資力量建設。教師的理論和實踐能力直接影響到了教學質量,專業教師的能力已經成為提高教學水平提高的關鍵。學校必須加大專業課老師的進修和實踐能力培養,鼓勵教師從考取社會認可的資格證向“雙師型”轉變,加強教師的學科修養和專業能力,掌握財務管理最新動態、前沿的教育理論,同時結合教學實際通過教研室討論的方式,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總之,民辦院校“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是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相互適應的,需要繼續努力并不斷實踐,使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和應用能力,培養出更多適應未來社會的高素質財務管理型人才。
[1]喬薇.關于高等院校財務管理教學改革的思考[J].知識經濟,2013,(23):169.
[2]王建業.獨立學院《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09,(9):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