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曉,王 浩,高富崗,李富忠
(1.山西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山西 太谷030801;2.山西農業大學軟件學院,山西 太谷030801)
長治市縣域經濟發展途徑研究
崔 曉1,王 浩1,高富崗1,李富忠2
(1.山西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山西 太谷030801;2.山西農業大學軟件學院,山西 太谷030801)
以長治市縣域經濟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整體經濟發展數據的統計,分析了長治市縣域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并結合現實情況分別從推動產業結構轉型、發展循環經濟、進行技術創新、培養高技能人才4方面探索資源型縣域經濟發展途徑;從壯大龍頭企業、拓寬農產品流通渠道、優化農業產業鏈、發展友好型現代農業4方面探索農業型縣域經濟發展途徑。
縣域經濟;資源型;農業型;長治市
“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著力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發揮好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壯大縣域經濟”是2010年經濟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之一。該任務充分肯定了縣域經濟的重要地位,同時也確定了縣域經濟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1]。發展縣域經濟是構建和諧穩定社會的必要條件之一。由此可見,縣域經濟的蓬勃發展有助于加快調整經濟結構、統籌城鄉發展,確保經濟全面均衡發展。
“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縣域經濟發展活力必須增強。然而在實際發展過程中,由于區域經濟發展差距拉大,長治市雖然擁有經濟社會發展較好的百強縣,但也有欠發達甚至發展落后的縣[2]。因此,筆者立足于長治市縣域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通過對該市縣域經濟發展的研究,力圖找出優化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路徑,為全面加快該市縣域經濟發展,縮小城鄉差距,實現縣域經濟的現代化及農村現代化,進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參考。
長治市位于山西省東南部,有比較豐富的煤炭和鐵資源,被稱為“煤鐵之鄉”。截至2013年,長治市總占地面積為13 864 km2,其中縣域面積為13 091 km2,占長治市總面積的94.42%,由此可知長治市幾乎就由縣域組成。長治市共有縣域單位13個,包括2個市轄區、10個縣、1個代管地級市。2個市轄區城區和郊區;10個縣分別是長治縣、長子縣、屯留縣、襄垣縣、平順縣、黎城縣、沁縣、沁源縣、壺關縣、武鄉縣;1個縣級市即潞城市。2013年,長治市地區生產總值為1 333.7億元,同比增長8.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39 474元;全市財政收入為297.9億元,全市人均農民純收入為6 899元[3]。筆者選取2013年長治市各縣域地方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財政總投入、一般預算收入6個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進行對比,見表1。通過比較各縣域經濟指標絕對值及增速反映其經濟發展狀況。
從表1中可以看出,長治市經濟發展總體呈不斷優化的現狀。縣域經濟主要以工業和農業為主,但農業特色不明顯,有一定的封閉性。各縣區發展水平不一致,主要表現為以農業生產為主的縣,整體經濟水平相對落后,如沁縣、平順縣、壺關縣、屯留縣、黎城縣;以工業帶動整體經濟發展的縣區,經濟狀況相對樂觀,如襄垣縣、長子縣、長治縣、沁源縣、武鄉縣、潞城市、郊區;城區主要以服務業為主,其經濟發展處于持續優化狀態。2013年,地方生產總值和工業增加值增速最大的是郊區,郊區距離市區最近,其土地、礦產、水等資源比較豐富,農業、工業的都得到了長足發展;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最大的是襄垣縣,為鼓勵其做好模范縣的帶頭作用,近幾年,長治市各級政府加大了對襄垣縣房屋、設施等基礎建設的投入力度;潞城市作為長治市唯一的縣級市,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最大,主要通過刺激消費者大量消費來提高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財政總收入增速最大的是沁縣,沁縣是典型的農業型生產縣,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糧食產值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財政總收入實現了快速增長;一般預算收入增速最快的是長子縣,長子縣是長治市設施農業的實驗單位,已取得了明顯成效,其工業的發展也向現代化邁進了一步。

表1 長治市各縣市區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長治市各縣市根據自身規劃,其經濟社會有了較快發展,但同時各市縣共同發展的聯動性不足,導致縣市之間的發展水平差距日益擴大。其中,資源型縣對當地資源有嚴重依賴性,存在工業結構不夠合理,環境污染問題較嚴重,企業規模較小等問題。而農業型縣域由于近年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衍生出各種問題[4];例如:農戶的思想觀念落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弱,導致新技術、新方法的推廣速度較慢;產業結構升級緩慢,農業、工業發展規模較小;龍頭企業對農業產業化的帶動作用不強;主導產業發展勢頭不強勁;工業比重較較低,工業化進程相對比較緩慢等。
長治市縣域經濟發展情況比較樂觀,但部分地區的發展具有盲目性,因此為了實現其長足、高效發展,需要尋求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目前,就資源型和農業型兩大縣域經濟發展模式,按照按照“區域經濟特色化、特色經濟產業化、產業經濟龍型化”的發展思路[5],為長治市縣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出優化途徑。
3.1 資源型縣域經濟發展途徑
長治市以煤炭資源豐富而著名。煤炭也是長治市獨一無二的礦產資源,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潞安集團、天脊集團、漳澤電廠等資源型知名企業是保證長治市財政收入的主要單位。要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促進和帶動全市縣域經濟的發展。
3.1.1 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調整企業內部經濟結構 “轉型、跨越”發展是山西省近幾年的主要任務,也是長治市優化發展的根本出路。發展特色產業,實施項目帶動,擴大企業生產規模,改造并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推動產業朝著規模化、集約化、園區化、清潔化、信息化的方向發展是打破資源依賴和約束的主要措施,也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途徑。企業加快發展主要可通過調整其內部經濟結構、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等措施,著力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實力。
3.1.2 發展循環經濟,走新型化工業經濟的道路長治市區域經濟發展以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為主,應著重加強城市生態和環境保護,提高區域系統的生態承載力[6]。使用新技術、新工藝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推廣清潔生產,大力發展節能、降耗、減排、增效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嚴格禁止高耗能、高污染項目開發利用,以期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和諧發展的最終目標。發展循環經濟對改善生態環境、降低產品成本有著重要作用,還可以提高區域競爭力。在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的縣區,走農業產業化道路,把農業當工業來抓,積極實施農業產業化、標準化、國際化,不斷增強農業競爭力,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以此帶動縣域經濟的發展[7]。3.1.3 引入新技術,大力進行科技創新 引進新技術、開發新項目對長治市縣域經濟的發展有明顯帶動作用。產學研結合是大力發展創新性經濟的關鍵支撐,與高等院校聯合辦學是實現前沿技術入市的主要手段。大力招商引資、吸引知名企業注資、開發新項目,為縣域經濟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同時,把工業園區建設作為以工業為主導產業發展的資源型縣域發展經濟的主要產業支撐點,促進項目招商引資,推進新型工業的有效發展,提高工業化水平,促進以工業為主的資源型縣域形成規模經濟效益。
3.1.4 加強人才培訓教育 要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全力打造高素質人才聚集地,加大力度吸引高水平、高科技、高技能實用型人才。(1)要切實加強培訓力度。有針對性地邀請專家學者到縣城實地授課,不斷提升干部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并組織企業相關人員進行短期培訓,完善企業的人才優勝劣汰機制,為此調動人才學習知識的積極性,提高員工學習效率,促進人才資源高效、充分、合理配置;(2)要建立企業-學校聯合培養人才機制,應加強與知名高校和本地職業院校的合作,大力栽培創新型、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
3.2 農業型縣域經濟發展路徑
農業型縣主要發展模式為“企業+基地+農戶”和“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兩種模式,深入推進農業“四個一”(一個信息員、一處場所、一套信息設備、一套管理制度)工程,全面做強五大產業[8]。因此,要堅持市場導向,壯大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增收;堅持大規模生產,開發新產品,積極參與新型農業經營組織形式;加強招商引資,通過參加博覽展銷會等形式,積極扶持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擴大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增強企業實力,輻射帶動農民就業,改善農戶生活;在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建立聯結機制,這對農產品加工業有明顯的推動作用,可增加農民收入,實現企農“雙贏”。
3.2.1 持續培育和壯大龍頭企業 農業型縣域應實現農業產業化的經營發展,而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在于有龍頭企業的帶動,龍頭企業經營實力和帶動能力的強弱,對各縣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高低以及經營規模的大小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只有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才能對各縣的經濟發揮帶動作用。首先,扶植一批有市場開拓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農副產品開發能力的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建設應充分利用現有企業的資金、設備,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進行技術創新,加強生產加工能力,提高產品檔次,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其次是要加強大招商引資,投資興建一批圍繞各縣特色優勢產品的生產加工企業。要吸引外地或外資企業投資,與當地企業進行合作,生產科技含量高的產品,把長治市的特色優勢產業向高層次轉變。第三,要保障農民的利益,不斷完善貿工農利益一體化協調機制。可以通過實施訂單農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等模式實現企業和農戶的利益聯結,以分散風險,提高效益。
3.2.2 拓寬農產品流通渠道 積極扶持各縣的農副產品市場,重點完善以縣城為范圍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加快完善以鄉鎮為范圍的農副產品交易市場體系。積極參加全國各地的產品展銷活動,各縣政府應大力支持并鼓勵龍頭企業在城市范圍內辦超市,開拓農產品賣場,并逐步把網絡延伸到城市社區,通過互聯網來宣傳和銷售各縣的特色產品。對于鮮活農產品可以采取“農超對接”的形式,建立“超市+專業合作社+農戶”一體化模式,農戶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生產,避免盲目生產的同時,還可穩定農產品銷售價格和渠道,同時可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9]。
3.2.3 抓好農業項目建設,實施科技興農 首先,加大國家項目申請力度。圍繞長治市的特色優勢產業,開展一批大規模、高科技、市場競爭能力強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項目。其次,加強對農業產業項目的招商引資力度。圍繞各縣有比較優勢的農副產品加工項目進行招商,爭取吸引外地的大企業來投資,充分發揮各縣資源潛力,使農民從中獲得最大的收益。第三,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加快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政府應大力支持并督促各縣農業部門及時把握農業科技動態,加強與有關科研院所的聯系合作,注重新品種及資源的研究,及時把研究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以此提升農產品的科技含量。第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要有重點地聘請一批專家學者,加強對現有農技人員的培訓力度,并有針對性地對農民進行培訓,為農業技術推廣、農業產業化推行和農民增收提供有力的保障。
3.2.4 拓寬農業開發領域,轉變經營方式 引導大型和中型工商企業進入農業開發領域,加速城鄉間生產要素的流動和重組,促進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各縣域在產業化發展過程中,應重視特色明顯和結構優化的主導產業和產品,轉變經營方式,使零星分散產業向集中成片、規模化經營轉變;從速度快、數量多向質量好、效益高類型轉變;從注重新基地開發向老基地完善配套轉變;從分散管理粗放經營向企業化管理集約經營方向轉變;從資源單純的開發利用向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治理保護相結合的方向轉變,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目標管理。
3.2.5 發展生態友好型農業 首先,需要向廣大農民群眾推廣使用綠色農藥、有機化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和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以減少污染源;其次,倡導農業廢棄物回收,通過生物技術將秸稈、畜牧糞便等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實現物質循環利用,節約農業資源;第三,建立科學、統一的山、水、林、田、湖土地利用規劃,保證耕地、林地等有效利用,并積極推廣高效節水灌溉,節約用水;第三,加強農業環境的保護,大力倡導發展農業循環經濟[10]。
[1] 辜勝阻,李 華,易善策.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幾點新思路[J].經濟縱橫,2010,(2):34-38.
[2] 孫麗麗,陳興中,馮 博.太谷縣縣域經濟發展研究[J].山西農業科學,2014,(4):400-403,407.
[3] 山西統計信息網. 長治市2013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 http://www.stats-sx.gov.cn/html/2014-4/201441010436353841646.html.
[4]郭 煒.臨汾市縣域經濟發展研究[D].晉中:山西農業大學,2014.
[5] 周艷波,董鴻鵬.沈陽市縣域經濟發展的模式選擇分析[J].農業經濟,2013,(13):94-95.
[6]王書玉,楊新梅,史春芬.長治市區域生態經濟彈性[J].應用生態學報,2009,(7):1608-1612.
[7] 宋效中,賈 謀,駱宏偉.中國縣域濟發展的三大模式[J].河北學刊,2010,(3):136-139.
[8]高 潔.對縣域經濟和“三農”問題的幾點分析[J].華北農學報,2004,19(S1):116-120.
[9]鄢守平,沈永田.拓寬流通渠道,加快農產品流通[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0):208.
[10]姚 迪.關于建設生態友好型農業的思考[J].現代農村科技,2014,(14):70-73.
(責任編輯:成 平)
Developing Approaches of County EconoMy in Changzhi
CUIXiao1,WANGHao1,GAO Fu-gang1,LIFu-zhong2
(1.College of Economic Mangement,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 030801,PRC;
2.College of Software,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 030801,PRC)
The paper took the county economy in Changzhias the object,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rough the overall econoMic development data,and put forward different development approaches for different economy situation.For exaMple,To resource-oriented country,we should takemeasures like promot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developing the circular economy,encourag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nd training high-skilled talent.While to agriculture-oriented country,we should put emphasis on strengthening leading enterprises,w idening the channel of the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optiMizing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hain and developing friend lymodern agriculture.
country econoMy;resourcescounty;agricultural county;Changzhi
F323
A
1006-060X(2015)04-0132-03
10.16498/j.cnki.hnnykx.2015.04.041
2015-03-30
山西省回國人員科研資助項目(2014-040)
崔 曉(1988-),女,山西長治市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農村與區域發展。
李富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