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
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發展和探索
張進
環境藝術設計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在發展中有其自身的規律和特點。我國目前的城市建設發展非常迅速,越來越多的建筑群體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人們的審美能力也越來越強,對環境藝術設計人才要求也越來越高,這樣的發展對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提出了挑戰。研究發現,環境藝術設計教學存在著很多問題,嚴重影響著學科的建設和人才的培養。
1、首先,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教育開始之初是脫胎于工藝美術教育,將建筑、景觀設計與美術聯系起來,以美術教育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一種跨學科的教育體系。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多由藝術院校來辦,相關學科的專業定位由偏向技術應用和手工操作的方向到偏向理論學術性與藝術操作性的方向發展至今。國內環境藝術專業的辦學方向主要有偏重于建筑的建筑院校主辦的建筑設計專業,傾向于室內設計辦學方向的藝術院校主辦的環境藝術專業,傾向于園林風景設計的環境藝術專業。各學院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置各有特色,發展方向也各有優勢。
2、其次,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綜合型較強的學科,要求學生既要有扎實的科學理論基礎,又要有較強的科學技術實踐手段,還要有較高的藝術審美能力。而我國的環境藝術辦學機構一類是注重科學技術的建筑類院校,嚴格遵循自然、科學,技術規律,強調工程性,注重技術的培養;一類是注重靈活性,比如說,創造性的藝術院校主辦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應該藝術與技術統一,消除各院校的偏差,協調學生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的培養。
3、最后,實踐課是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環境藝術設計課作為一門實踐性學科,經驗的積累和精密的思維是需要在不斷的社會實踐中完善的。目前環境藝術專業畢業的學生,一般無法進行獨立的設計和實踐工作,學生動手能力較差,這是由于學校課程設置中比較注重理論課程,而忽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導致學生知識結構單一且不完善,學生的實踐課和畢業設計放任自流,疏于管理,使得學生在畢業后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摸索學習,才能獨立進行設計工作。
1、環境藝術專業在我國起步雖然晚,但是發展較快,按照社會的實際需要,環藝專業的課程應該進行調整,重點突出技能應用能力的培養。根據調查表明,社會目前需要的環藝人才大致有三種,一種是專業知識技能都很強的設計型人才;一種是熟練計算機等相關設計軟件,又具有較好藝術修養的表現型人才;一種是透徹掌握材料,精通施工管理的施工管理人才。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應該重新設置環藝的設計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學,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讓學生多動手操作,培養動手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設計理念,對設計理念的培養要到位,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畢業后出路才會更多。
2、內涵是靜態的,外延是動態的,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兩者進行了有機的結合。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風水學、美學都可以延伸到環境藝術設計中來。現代技術中的新材料、手段式的設計更加自如,生態化設計,保護具有生態意義低濕地和水系,按當地生態群落進行設計,追求隱喻和象征的設計思路越來越受到關注。文化和藝術越來越多地滲透到設計中,無疑是環境藝術專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3、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應該拓展教學思路,設置相關的人文科學。設計本身就是一種不斷滿足人們生活、消費、休閑等需求的活動。走在時代前沿的環境藝術教學,應該吸引優秀的師資,完善教學體系,科學合理地設置培養課程,拓寬課程體系,擴大選修科目范圍,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全局觀念,吃苦意識。聘請社會精英走進課堂,擔任學生的實踐指導,使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交流。相關的人文學科可以促進學生對生活經進行藝術化地理解,使學生的設計理念更加具有藝術性,為人類設計營造出藝術化的生活空間。
新興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一個社會急需學科,它涵蓋了建筑、景觀、藝術等各方面內容,是人類生存環境中微觀到宏觀的整合設計。在新形勢下,環境藝術設計需要進行多方面的改革,改變教學模式,合理設置課程,選取合適的教材,從實際出發,培養出綜合素質高的技術性畢業生,找到環藝專業自身發展的新出路,把握環藝專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相信環藝專業在將來一定會有質的突破和飛躍。
(作者單位:長江大學藝術學院 郵編:434020)
[1] 李硯祖. 環境藝術設計的新視界[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 劉治龍. 智態:"大教育觀”視野下的環境藝術設計教育[J].設計之都,2012(05).
窗體頂端
[3] 王嘉楠.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實踐環節問題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6).
[4] 馮嗣禹.淺談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J].藝術研究,2005(2).
[5] 朱磊.我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繼續教育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J].成人教育,2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