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乾
(山西省交通科學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環境統計是用數字反映并計量人類活動引起的環境變化以及環境變化對人類影響的工作。交通運輸行業環境統計為了解不同形勢下交通運輸行業公路環境保護的基本狀況,加強交通運輸行業公路環境管理工作,滿足各級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制定發展計劃,推進綠色交通,促進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交通發展,為交通運輸行業的決策、規劃以及交通運輸行業的環境管理提供科學的數據依據,因此,開展交通運輸行業公路環境統計工作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和生態意義。交通運輸行業公路環境統計工作是開展交通運輸行業環境保護的基礎工作和重要內容,自1983年開始,我國交通行業環境統計工作開展已經有30余年,環境統計積累了大量數據,為國家交通運輸行業建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同等重要的戰略高度,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組成部分,建設生態文明迫切需要加強環境統計工作。
環境統計報表制度是我國統計制度體系建設的組成部分,環境統計工作提供的信息資料是掌握環境狀況、制定環境保護政策、編制環境戰略和發展規劃、實施對污染防控和治理、加強環境管理的重要依據。
2014年,環境保護部發出《關于進一步做好重點行業環境統計工作》的通知,強調“環境統計是環境管理的基礎,要求各地按照總量減排要求認真做好六廠(場)一車重點行業環境統計工作,加強審核把關,保證數據質量”。
2008年,原交通部印發《關于印發交通運輸行業公路水路環境統計報表制度的通知》,并制定了《交通運輸行業公路、水路環境統計報表制度》,要求“有關單位要加強環境統計工作,提高統計質量,認真貫徹報表制度”,并根據交通運輸行業發展實際逐年不斷完善統計報表[1-2]。
在交通運輸部公路、水路交通環保“十二五”規劃發展重點任務中強調要“加強完善交通運輸行業環境保護管理體系”,明確要“進一步加強交通運輸行業環境統計能力建設,建成部省兩級環境統計機制和平臺,建立交通運輸環境保護公報制度”[3]。
山西省交通運輸廳歷來重視交通運輸行業環境統計工作,多次下發通知到各單位,強調環境統計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單位積極配合統計工作。
2009年山西省交通運輸廳發出“關于加強高速公路施工期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晉交科教字[2009]365號)中要求“要認真做好新建交通基礎設施環境數據的統計整理工作”。
至2007年開始,交通廳每年下發“關于做好交通運輸行業環境統計報表工作的通知”到省公路局、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各市交通運輸局、各高速公路建設管理處(公司)等單位,要求各單位協助交通運輸廳以及省交通環保中心站完成環境統計報表的統計以及報送工作。
山西省交通運輸行業環境統計工作成績斐然,為山西省交通運輸行業環保發展狀況調查、交通運輸行業決策、規劃以及交通環保的科學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撐,并得到交通部的認可。
在政策方面,交通廳自2007年起,每年下發關于開展交通運輸行業環境統計工作的通知到各相關單位,強調開展公路環境統計的重要性,并指定交通環保站負責統計數據的匯總和整理。
山西省交通運輸行業環境統計工作開展多年,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統計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經省公路局、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各市交通運輸局、各高速公路建設管理處(公司)等單位填報各報表之后,由省交通環境保護中心站統計后匯報交通廳匯總上報交通部。對各地市各單位當年環保基本狀況,污染治理設施使用情況,污染物排放以及處理利用情況,環保“三同時”執行情況,排放廢水廢氣污染物監測情況以及常規的水質、空氣、噪聲污染情況進行歸類劃分統計,統計內容豐富,可分析性強。
山西省在交通運輸行業公路環境統計工作走在全國交通運輸行業前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于2011年獲得交通運輸部通報嘉獎。但是縱觀行業環境統計工作,仍然具有一些不足之處,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目前山西省交通運輸行業環境統計工作中采用的常規污染監測指標體系仍然是具有廣泛適用性的統計指標,如大氣、地表水以及噪聲等,未能完全反映交通運輸行業的污染特征,比如運營期機動車尾氣排放污染以及輪胎摩擦所產生的重金屬對道路沿線土壤的污染作用等,因此交通運輸行業環境統計指標體系有待完善。
目前山西省從交通運輸廳到各基層單位都沒有設置專門負責環境統計工作的機構,交通運輸廳有關環境統計工作的通知在下發到各單位和部門后,基層單位在執行環境統計工作時往往是臨時指定工作人員來負責。由于統計人員專業知識以及專業素質的差異造成環境統計工作的客觀性較差。統計人員對環境統計專業知識的缺乏,報表填報時對數據、單位、統計口徑、統計范圍以及統計方法的不熟悉,造成統計數據邏輯混亂,客觀性和準確性差,致使填報的數據無法利用和判斷,無法為環境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由于在環境統計工作過程中,統計數據缺乏審核和監督環節,同時統計結果采用的是年報制度,統計數據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甚至存在造假現象。由于缺乏審核和監督環節,統計人員在交通運輸廳下發通知后只為完成工作而存在偽造數據的現象,同時個別單位為了掩蓋排放量還存在刻意修改數據的現象。
當前,環境統計工作在開展時往往采用的是人工統計方法,對資金、設備臺賬以及監測結果進行統計匯總,缺乏統一的環境統計信息平臺以及數據庫,未能實現污染監測情況的實時在線傳輸和記錄。同時,缺乏統計數據分析系統,未能對歷年數據進行分析預測,為交通運輸行業的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制定山西省交通運輸行業環境統計管理辦法,規范交通運輸行業公路環境統計工作的統計程序、統計內容、統計范圍、統計方法以及要求等,明確交通運輸行業公路環境統計工作的重要性,為環境統計工作提供制度依據。同時更改數據一年一報的制度,改為數據一月一報或一季度一報制。在各基層單位設置環境統計相關機構,配備專業環境統計人員,并保障環境統計工作的經費。建立健全交通運輸行業環境統計人員上崗證制度,并提出科學合理的上崗證考核管理方法,定期對環境統計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及考核,提高統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道德素養。
目前,山西省乃至全國交通運輸行業公路環境統計工作除了資金投入、人員配備、設備使用等數據以外,對污染物的監測都采用的是具有廣泛適用性的指標,統計指標的局限導致統計數據未能完全為科學的交通運輸環境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在交通運輸行業環境統計污染物監測統計工作中,除了常規的大氣、水質、固體廢棄物以及噪聲等指標外,應包括具有交通運輸行業特征的指標,比如機動車尾氣排放以及輪胎摩擦所導致的重金屬對公路沿線土壤的污染狀況等。因此建立科學系統的山西省交通運輸行業公路環境統計指標體系迫在眉睫,并且具有重要的意義。
制定山西省交通運輸行業公路環境統計數據審核辦法,建立完善的統計數據逐級審核制度,加強對基層單位以及統計人員的監督,對統計數據的邏輯性和合理性進行審查,確保統計數據的真實和準確,從而為交通運輸行業環境管理決策提供科學可靠的數據支撐。
山西省交通運輸行業公路環境統計工作的經費和科研投入嚴重不足,發揮環境統計工作調查、監督以及預測等功能,必須加大相關的經費和科研投入。
加大專業設備的研發力度和經費投入,加強各基層單位的設備配備,研發污染物在線監測以及數據在線統計設備,實現統計數據的實時在線匯總。
建設山西省交通運輸行業環境統計信息平臺,建立統一的交通運輸行業環境統計數據庫和網絡傳輸系統,實現各基層單位的數據聯網,逐步實現統計數據的共享,達到共同監督、共同利用的目的。
開發統計數據分析系統,發揮環境統計工作周期長、年報項目多的優勢,深化和延續它的信息功能,加強統計數據的全面分析、專項分析,為交通運輸行業環境管理決策提供科學合理的數據依據。
交通運輸行業公路環境統計工作是促進交通運輸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的重要舉措,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不斷強化政策引導,健全法規標準,制定山西省交通運輸行業公路環境統計法規標準體系、政策支持體系、技術支撐體系、監督管理體系等,可以有力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交通運輸行業建設,將山西省交通運輸行業公路環境統計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