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平,詹克燦
(1.山西新世紀交通建設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2.山西省老科協交通分會,山西 太原 030006)
大同地處內外長城之間,既是漢民族與少數民族的融合之都,又是農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匯之地。作為秦漢名邑、北魏首都、遼金西京、明代王城、歷代軍鎮,依托其政治、軍事地位而形成的四通八達的道路網,其北方商埠的地位一直延續了一二千年。元代的意大利人、大旅行家馬可波羅在公元1277年就到過大同,在他的《馬可·波羅游記》中,曾向歐洲人介紹大同“是一座宏偉而美麗的城市,……這里商業相當發達”。明清時期,南過長江,北通蒙俄的“茶葉之路”都把大同作為重要商埠,便是最好的證明。
大同市是1982年國務院批準的第一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西安、洛陽一樣,1989年被國家交通部認定為橫貫亞歐大陸的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1]。2010年被中國古都學會確認為中國大古都[2]。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稱“一帶一路”)的重要創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和有關國家的積極響應。2015年2月1日召開的“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會議提出:“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宏大系統工程,要突出重點,遠近結合,有力有序有效推進,確保“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開好局、起好步。大同市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在新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上處于什么地位?路又該怎么走?
2013年《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2030年)》(含國家高速公路和國道)公布,山西省政府通過了《山西省高速公路網規劃調整方案》,其布局為“三縱十二橫十二環十五條連接線”,其中東、中縱和第一、二、三橫及大同環城經過大同,形成6條輻射線,已經完工,新增的北京至新疆高速公路從大同的東北角經過。大同還在原有的G108國道、G109國道和G208國道的基礎上,新增加了G239國道(正藍旗至陽泉線)、G336(天津至神木線)和G512國道(萬全至達拉特旗線)等3條國道。
到2013年底,全市有公路通車里程12537.708km,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88.91 km,平均每萬人有公路37.54 km。可以說,一個以普通公路為基礎、以高速公路為骨干的公路網絡已經形成,完成了國家規劃的總體目標。
公路運輸網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a)高速公路有4處“斷頭路”。國家高速公路G18(榮成至烏海線),還沒接通河北的淶源縣;省高速公路S45(天鎮至黎城線)還沒接通河北懷安縣和內蒙古察右前旗;省高速公路網S36(廣靈至渾源段)還沒有接通河北省蔚縣。
b)國道108線(北京至昆明公路)的靈丘境內段(64 km),20世紀60年代按當時的五級公路(設計時速40 km)標準建設,已不符合現在干線公路要求不低于二級公路(設計時速一般80 km、困難地段60 km)標準。交通運輸部2011年要求升級改建,目前,雖有計劃但尚未實施。
c)大同市位于北京市正西方向,又是全國綜合性交通樞紐城市,怎樣才能有效地融入國家戰略“一帶一路”,是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
“絲綢之路經濟帶”其實質是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以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為時代主題,積極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由此可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新起點,非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交通、信息中心——北京莫屬。
大同市位于北京市正西方向,又是全國綜合性交通樞紐城市,所以,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應該是大同的新定位,本文主要針對公路的對接進行論述。
由北京經大同至烏魯木齊的絲綢之路,有兩種走法,一種以G7為主直捷的路線是:從北京—宣化(G7)—大同(S30)—呼和浩特—臨河(G7)—哈密—烏魯木齊,長約2 681 km;另一種以連接西部重鎮的路線:從北京—宣化(G7)—大同(S30)—朔州(G55)—鄂爾多斯(G18)—烏海—銀川(G6)—武威—哈密(G30)—烏魯木齊,長約3 295 km(詳見圖1)。

圖1 絲綢之路(經大同)公路路線圖
a)北京—宣化(G7)—大同(S30)—呼和浩特—臨河(G7)—哈密—烏魯木齊路線,該路線從宣化繞向大同,利用現有的孫右高速大呼段(S30)向西北,經左云、右玉、殺虎口出省,到呼和浩特,再走G7到烏魯木齊,長約2 681 km。
該路線基本上利用現有的高速公路,比走G7(北京—烏魯木齊)路線多繞行54 km,占總里程的2.06%,關鍵將這個橫貫亞歐大陸的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和全國綜合性交通樞紐城市大同融入了“一帶一路”的交通戰略范圍。為了與“一帶一路”的戰略高度相一致,重現大同古絲綢之路的輝煌,建議把宣化經大同至右玉的高速公路由省網(S30)提升為國家網,成為G6的連接線,這樣由北京經大同到烏魯木齊的絲綢之路,就全部由國家高速公路網組成。何況,在國家交通部2001年12月公布的《國家重點公路建設規劃》中,宣化至大同也是屬于第三橫丹東—伊爾克斯坦公路的二連浩特—大同支線的組成部分,其重要性早已被認定了。
b)北京—宣化(G7)—大同(S30)—朔州(G55)—鄂爾多斯(G18)—烏海—銀川(G6)—武威—哈密(G30)—烏魯木齊。該路線在大同以東與第一方案一致,從大同沿G55往南到朔州,向西沿G18經過鄂爾多斯、烏海,向南沿G6經過銀川、吳忠,在中寧向西沿G2012到武威,沿G30到烏魯木齊,長約3 295 km。該路線雖然路線里程較長,但是能加強與西部寧夏、甘肅、青海等省份的聯系,同時該路線基本上利用了現有的高速公路,只在大同至鄭家營段,優化后不僅能帶動當地的工礦企業,同時里程能縮短約33 km。
大同至鄭家營優化方案:以口泉互通為起點經鴉兒崖、左云的店灣南、馬道頭北、小京莊南、右玉的元堡北、高家堡直達平魯鄭家營,其里程約為129 km。這一方案的優點除了直捷以外,還可以把沿線的塔山年產1 500萬t的煤炭循環利用示范園區、東周窯和金莊兩個年產千萬噸的特大煤礦工業園區以及為左云煤化工園區年產100億m3煤制氣提供原煤的潘家窯、劉家窯和大西莊等大中型煤礦串連起來,其社會和經濟效益較好,同時使大同與西部的聯系更加便捷,且與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完全符合。其缺點:一是建5.5 km的特長隧道和通過12 km煤炭采空區,高速公路的造價較高(可與毛皂—秦城—羊圈溝—馬道頭鄉段進行比較,里程雖然長約3 km,但是隧道和采空區長度大大減少)。二是通過的采煤區需要采取一定的技術措施,防止塌陷,但是即便不建高速公路,位于地面以下300~500 m的石炭系、二迭系煤層如不采取措施同樣也會產生程度不同的塌陷,據相關調查,金莊煤礦的采空區已經發現了寬30~50 cm,錯臺20~30 cm的新塌陷;縣級公路上的向陽寨石拱橋也已損壞;與本方案基本平行的已建運煤專用鐵路也需要采取技術措施,以確保安全暢通。所以,這個直捷方案仍具有較大的比較價值。

圖2 大同至鄭家營段優化路線方案圖
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中,交通運輸是先導和基礎,公路方面優化,同時與鐵路、航空港、客運站和大同市城市規劃的緊密結合,使大同成為國家戰略“一帶一路”的重要交通節點,可為大同重塑輝煌提供強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