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敏慧
摘要:從資金流視角看經濟,是從另一個層面認識經濟運行的內在規律。本課題以支付結算往來經濟活動數據為依據,引入相關分析及回歸預測技術分析手段,以此定量變量之間的影響程度。
關鍵詞:支付結算;區域經濟;分析預測
多個視角分析經濟運行狀態,是為了更加清晰地認識經濟運行的內在規律,金流分析重在分析銀企資金結算往來的經濟活動行為,為經濟決策部門提供必要的基礎信息。本課題為了更加準確地分析經濟變量之間的影響程度,我們引入了數理統計相關分析及回歸分析作為技術分析手段,并建立經濟模型預測經濟變量的發展趨勢。
一、贛州資金流量流向運行狀態及特點
本課題數據來源于中央銀行會計核算系統中大、小額支付系統和支票影像系統2008年—2013年6月的數據。
(一)資金流量分析。從贛州2008年—2013年支付系統反映資金流動狀況來看,六年中資金流量增長了19.61倍,資金凈流入量增長了19.87倍,這期間資金流動呈現了二種運動狀態,一是2008年—2009年2季度資金流量擴大1.32倍,資金流處于相對低量平穩流動狀態;這時期正是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經濟處于低迷時期;二是2009年3季度—2013年2季度資金流量呈現放量擴張流動狀態:三年資金總流量擴大了3.68倍,資金流入量擴大了3.74倍。這表明:一是贛州經濟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這期間贛州引進9家金融機構,產業承接力度加大,說明贛州在利用外來資金發展本地經濟勢頭強勁。二是全國經濟正處于恢復上升期。在經歷了金融危機后,國家注入4萬億,由此也形成了大量的資金流。
圖1資金流總量分析
(二)資金流向分析。資金流向指標通常能夠反映一個區域的貿易往來地域及對象,以及貿易量大小排序。為了突出重點,本次流向分析以省外資金流入為分析重點,將贛州與省外交易前五位的區域制圖分析(見圖2)。圖示清晰反映贛州資金流向呈現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08年—2011年。贛州經濟貿易往來主要地域是廣東、浙江、福建三地,其中廣東占總流量的10.23 %,浙江占總流量的6.52 %,而北京、上海僅占0.52%和1.13%,此階段是贛州大量承接廣東、浙江梯度產業轉移時期,贛州經濟貿易與這兩省之間交易活躍。第二階段為2012年—2013年。北京、上海與贛州的資金往來異軍突起,北京從第三位躍居第一位,上海從第五位上升到第三位,這一現象充分表明國家振興蘇區經濟政策正在發生傳導作用,贛州經濟在振興蘇區的政策作用下北京、上海的資金隨之輻射到贛州,截止2013年6月支付系統反映北京、上海資金流量分別占資金流量總額的8.20 % 和3.38 %。
圖2資金流向分析
(三)經濟景氣分析。資金總流量環比與資金總筆數環比之間的比較是經濟景氣的重要指標,當筆數環比大于資金流環比時說明經濟處于下滑期,反之,則為上升期。從圖3分析,2008年—2011年除了有個別季度出現經濟下滑,贛州
圖3經濟景氣分析
經濟整體上處于上升期,但是2012年—2013年2季,贛州經濟整體處于下滑期,2012年全年資金總流量環比小于資金總筆數環比,2013年1季度處于上升期,二季度重回下滑期,由于受外部經濟影響,贛州經濟上行出現了一些困難。
(四)資金效率分析。資金效率分析指標通常采用資金總流量與GDP的比值來衡量,比值越小資金效率越高,比值越大資金效率越低。由于GDP代表的是實體經濟,那么,這種比值也表示資金對實體經濟的拉動效率。從圖4分析,2008年—2013年贛州資金效率可以劃分為兩個時段,一是2008年—2009年資金效率相對較高,資金總流量與GDP的比值分別為1.03和1.70。二是2011年——2013年資金效率邊際下降,資金總流量與GDP的比值分別增大到3.51、3.5、3.49且基本穩定在這個比值水平。這表明資金對GDP的拉動作用減弱,實體經濟行為比例下降,不斷擴大的資金量同時由物價因素、虛擬經濟因素等表現出來。
圖4資金效率分析
(五)資金流動特點。通過贛州資金流量、流向、經濟景氣、資金效率四個指標狀況分析,贛州資金流動具有以下三方面特點:①資金流動呈階段性特征明顯;一是資金流量呈現兩種運行狀態,即2008年—2009年2季度低量平穩狀態和2009年3季度—2013年2季度資金流量放量擴張狀態;二是資金流向表現出產業承接與振興蘇區政策扶持的區域流向特征;三是資金效率由饑餓狀態變為邊際下降;四是經濟景氣出現由上行轉下行走勢。②資金流量分布集中;贛州與省內之間的交易占67.8%,與外省交易區域集中在北京、廣州、浙江、上海、福建等五省,占比24.3 %。而其它省份僅占7.8%。③資金流表現出周期變化。從資金凈流入可以看出,2008年—2013年贛州資金流量每年年初資金流量由高到低呈下降走勢,每年的第三季度到達最低量,年末又迅速回升。
二、贛州資金流量與經濟增長相關性論證
資金流是隨著區域經濟發展而來,區域規劃及產業發展是吸引外來資金的源動力,為了更有力的說明這一觀點,下面將運用相關性與回歸分析來計量單位數量資金凈流入帶來GDP增長數量。
(一)指標選取與指標檢驗。
①支付業務發展指標。本課題采用贛州市支付系統清算資金中的資金凈流入作為支付業務發展的主要考察指標(資金凈流入是資金流出量與資金流入量軋減后的差額。)即自變量。
②地區經濟發展指標。本課題選取贛州市生產總值(GDP)作為區域經濟增長指標,即因變量。
③變量指標穩定性檢驗。由于資金凈流入變量與GDP為時間序列,因此需要進行穩定性檢驗,為此,采用ADF檢驗法對資金凈流入與GDP進行平穩性檢驗,經檢驗,資金凈流入的ADF值D(X)為-5.9,GDP的ADF值D(Y)為-3.54,分別小于1%、10%顯著水平下的t統計值,為平穩時間序列。
(二)資金凈流入與GDP增長的相關程度。
相關系數是測定變量之間線性相關關系密切程度的指標,通常相關系數用字母r表示。計算資金凈流入與GDP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7096,資金凈流入與GDP增長的相關系數r為0.7096,說明外來資金流入對贛州經濟增長影響的相關程度為中等線性相關,也就是說贛州GDP的增長對外來資金的依賴程度較大。
(三)構建資金流量與經濟增長預測模型。
由上述相關分析可以看出,資金流量與GDP之間存在線性關系,可以進一步建立資金流量與GDP的回歸模型,并通過樣本回歸方程對經濟發展進行預測。
①建立回歸方程:Y=β0+β1X+ε,其中,β0、β1為未知參數,β1為回歸系數,表示X每變動一個單位時所引起的因變量Y的平均變動量,ε為隨機因素。
代入數據,經計算得出一元線性回歸方程為:
Y∧=210.40+0.624X
依據判定系數r2對方程的擬合優度進行檢驗,經計算得出r2等于0.5036,屬于中等擬合。
圖5GD預測值與實際值擬合效果分析
②下半年經濟回歸預測。根據2010-2012年的資金凈流入情況,我們發現,2011年比2010年基本翻番,2013年與2012年的資金凈流入增長趨勢跟2011年與2010年的相似,因此,我們參照2011年的同比增速來測定2013年后兩個季度的資金流量,3、4季度的資金凈流入量分別為185億元、213億元,對2013年度后兩個季度的GDP進行預測,對應的
兩個季度的GDP預測值分別為326億元、344億元。 從圖5看擬合效果,預測值與實際值之間的擬合度較高,從趨勢上看,2012年之前的擬合效果優于2012年之后。
三、資金流量流向分析結論解讀
依據贛州資金流量流向運行狀態和特點以及贛州資金流量與經濟增長相關性論證得出以下分析結論:
(一)贛州經濟增長與資金凈流入接近高度正相關,資金凈流入每增加1億元,GDP就增加0.624億元。并且GDP變動中50.36%的部分是由資金凈流入帶來的影響。經濟模型與現實經濟之間的擬合度屬于中等擬合。
(二)經濟貨幣化影響增大,貨幣對GDP的拉動降低,資金效率下降。經濟行為中,實體經濟行為比例降低。不斷擴大的資金流同時也由物價因素、虛擬經濟因素等表現出來。
(三)發達地區輻射欠發達地區資金作用增強,欠發達地區承接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步伐加快。
(四)國家振興蘇區經濟政策效應顯現,《若干意見》出臺后,贛州市重大項目累計開工260項,總投資1925億元;竣工175項,完成投資497億元,項目個數和投資額均創歷史新高。從資金流來看,2012年2季后北京、上海資金流量占比較之前上升了7.67% 和2.26 %。
(五)經濟大環境處于下行期。2013年上半年贛州進出口總額同比增幅下降了21.9%,GDP同比增幅持平。
參考文獻:
[1]陳錫明、朱海明、李世梁《2012年上海大額支付系統數據》,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清算總中心《支付清算》2013年第5期.
[2]于洪彥編著《統計學教程》、吉林人民出版社.